「人物专栏」从春晚之王到田园农夫,喜剧江湖的独行侠:陈佩斯的“非典型”人生哲学
本篇文章正文字数4409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为15分钟
他曾用一碗面条“撑起”春晚30年,却因一场版权官司转身承包万亩荒山;他被称为“喜剧诗人”,却拒绝被贴上“艺术家”标签;他69岁仍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儿子陈大愚上演“父子双簧”。他的名字如同一把开启欢笑之门的钥匙,无论何时提起,都能瞬间唤醒人们心底最纯粹的快乐记忆。
他,就是陈佩斯。从大荧幕到春晚舞台,再到话剧殿堂,陈佩斯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对喜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喜剧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这位“叛逆”的喜剧巨匠,如何用半生书写传奇?
一、传奇家世星二代与逆境磨砺成长:从“黑帮之子”到艺术斗士
1954年2月12日,陈佩斯出生于吉林长春艺术世家,父亲陈强是银幕“五大反派”之一,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母亲李玉洁是舞蹈家。然而,这份“贵族”血统并未给他带来优渥生活——15岁时因父亲被打成“黑帮”,他被迫上山下乡,在内蒙古兵团度过了四年“吃糠咽菜”的岁月。年少的他,跟随父母经历了生活的颠簸。但这些挫折并没有打倒他,反而让他早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他日后的喜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就像一颗被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在黑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陈佩斯自幼便对表演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尽管生活艰苦,他却常常模仿父亲在舞台上的表演,逗得身边的人哈哈大笑。这种与生俱来的喜剧天赋,如同星星之火,在他心中悄然燃烧。在兵团期间,他靠模仿电影角色逗乐战友,甚至用捡来的破布偶自导自演“土味小品”。这段经历让他悟出:“艺术从不是阳春白雪,而是扎根生活的泥土。”
1973年,他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却因家庭成分问题屡遭排挤,直到1979年与父亲合作电影《瞧这一家子》才崭露头角。在片中,他饰演好逸恶劳却本性善良的话剧演员胡嘉奇,首次与父亲合作,便展现出了出色的喜剧表演能力,为影片贡献了不少笑料。这部电影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陈佩斯也凭借此片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迈出了他影视生涯的坚实第一步。
此后,陈佩斯的演艺之路逐渐拓宽。1981年,他参演法律题材影片《法庭内外》,在片中饰演夏欢,影片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提名。1983年,他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二子”一角,自此,“二子”形象成为他的标志性角色之一,他主演的一系列以“二子”为主角的喜剧电影,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宇宙”,陈佩斯也凭借《夕照街》中“二子”这一角色被提名为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1986年开始,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合作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喜剧电影,包括《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和《爷儿俩开歌厅》。这一系列喜剧通过老奎和儿子“二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还引发了人们对父子关系、时代变迁的思考。“二子”看似傻气,实则以自嘲的态度展现出一种简单而深刻的智慧。
在这一时期,陈佩斯还出演了多部不同类型的喜剧电影。1987年,他与赵家玲合作的《少爷的磨难》上映,他饰演的金福在经历种种磨难后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同年,他凭借与张丰毅、宝丽娜・拉芳合作的古装喜剧片《京都球侠》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该片还获得当年全国票房冠军。1993年,他主演的《孝子贤孙伺候着》上映,这部电影运用了复杂的喜剧技术,融合伦理喜剧、误会喜剧和计谋喜剧,豆瓣评分至今高达8.7分(2023年3月数据),展现了陈佩斯深厚的喜剧功底。1996年,作为“中国第一部贺岁电影”的《太后吉祥》上映,该片首开架空历史喜剧之先河,票房预计超过1300万元人民币。
同时,陈佩斯还涉足动画电影配音领域。从1998年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的木须龙,到1999年国漫经典动画《宝莲灯》中的孙悟空,再到后来的《超人总动员》《宝葫芦的秘密》《爱宠大机密》《豆福传》等,他用充满喜感的嗓音为一个个动画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在2017年上映的《豆福传》中,年逾花甲的他依然将“豆界老顽童”的调皮、淘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春晚舞台的辉煌与抉择:从“小品王”到“被封杀”
如果说影视领域让陈佩斯崭露头角,那么春晚舞台则让他一跃成为全国人民熟知的喜剧明星。1983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以报考演员的趣事为蓝本创作了喜剧小品《考演员》,在哈尔滨演出时便引起广泛关注。
1984年,陈佩斯与朱时茂搭档的《吃面条》首次将小品带上春晚,他“吃吐了三箱面条”的敬业精神成为行业标杆。《吃面条》以其滑稽、夸张的表演形式,瞬间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成为春晚历史上的经典之作。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说:“《吃面条》是我们国家晚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正是这次演出,让“小品”这一艺术形式从演员的训练课走进了大众视野。此后,陈佩斯连续多年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带来了一系列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作品以荒诞幽默直击社会痛点,被观众称为“笑中带泪的良心之作”。
1985年的《拍电影》、1986年的《羊肉串》、1988年的《狗娃与黑妞》、1992年的《姐夫与小舅子》、1994年的《大变活人》、1997年的《宇宙体操选拔赛》等,每一个作品都独具特色。1989年春晚小品《胡椒面》中,他首次采用接近“默剧”的表演形式,完全依靠肢体语言表达,全程几乎无台词,却将喜剧效果拉满。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他巧妙地将“误会喜剧”和“错位喜剧”相结合,演绎出一个滑稽的“反派”角色,令人印象深刻。1994年春晚,他在《大变活人》中首次将魔术引入小品,再次展现了他对喜剧形式的创新探索。
1999年,央视下属公司擅自发行《吃面条》等小品合集,陈佩斯愤而起诉并胜诉,却因此被“封杀”。面对媒体质疑,他直言:“我宁可被观众遗忘,也不能接受创作尊严被践踏。”
在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小人物形象。这些小人物无赖中隐藏着善良,狡黠中夹杂着真诚,庸俗中包含着耿直,卑微中闪烁着尊严。与此前舞台上“高大全”和“伟光正”的形象不同,陈佩斯的小人物系列真实地揭示出充满瑕疵却令人倍感亲切的众生相,深受观众喜爱。
2001年,他用种石榴赚的35万元创办大道文化,自导自演话剧《托儿》全国巡演30余场,票房破百万。这部话剧先后在中国40多个城市演出100余场,场场爆满,上座率均为100%,并被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提名为“2001年中国十大演出盛事(戏剧类)”。他坚持“话剧是艺术不是生意”,拒绝商业化包装,被同行称为“最穷的千万富翁”。
2004年,由陈佩斯创作并领衔主演的舞台喜剧《阳台》拉开帷幕。
2007年,陈佩斯自编自演话剧《阿斗》,他首次尝试全新的说台词方法,成功从“小品演员”转型为“话剧明星”。
2015年7月16日,由毓钺编剧,陈佩斯执导并与杨立新共同主演的新喜剧作品《戏台》在北京喜剧院正式首演,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喜剧院的正式开幕。
2021年9月22日,《惊梦》作为陈佩斯执导并主演的舞台剧登陆国家大剧院,并被选为“演艺大世界・2021第七届上海国际喜剧节”开幕大戏在上海大剧院首演。2022年,《惊梦》再度登上国家大剧院戏剧舞台。
2023年3月16、17日,由陈佩斯担任艺术总监的音乐剧《寻找家人》中文版上演。同年8月,陈佩斯参与录制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第三季。
2024年5月16至19日,陈佩斯与儿子陈大愚演出的舞台剧《惊梦》登上甘肃大剧院;6月13日至16日,在泉州大剧院演出。
2024年12月23日,由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戏台》全阵容官宣,并发布贴片预告。
2025年,陈佩斯依然活跃在喜剧舞台上,继续为观众带来欢乐与感动。
1999年,陈佩斯与妻子王燕玲承包北京延庆万亩荒山,过起“农民夫妻”生活:住木屋、烧落叶、种石榴,甚至被山民误认为“陈小二”。这段经历让他悟出:“真正的自由,是能在泥土里扎根的从容。”
儿子陈大愚留学归来后,陈佩斯拒绝为其铺路,要求他从剧组场工做起。如今,父子联手打造《惊梦》等话剧,票房破百万,被观众称为“陈氏喜剧的2.0版本”。他笑称:“我最大的本事,就是把‘星二代’变成‘创二代’。”
他开设喜剧表演班,要求学员“先学会哭,再学会笑”,认为“真正的幽默要有温度”。徒弟贾冰曾感慨:“陈老师教我的,是如何用段子戳中时代的泪点。”
陈佩斯将荒山变成生态农场,种植石榴、苹果,发展观光农业。他笑称:“我这是用‘土办法’实现乡村振兴。”
69岁的他热衷催生,调侃“孙子孙女是给父母的‘年终奖’”,家庭聚会时抱着孩子乐得合不拢嘴,被网友称为“最接地气艺术家”。
2015年,他通过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回归荧屏,坦言:“我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个方式与观众对话。”
陈佩斯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台词和金句。比如在小品《主角与配角》中,那句“队长,别开枪,是我!”成为了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对白,生动地展现了角色的滑稽与无奈。这些金句,不仅仅是为了逗乐观众,更是他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提炼。
“必须有人要说,否则后人会愤怒。”(谈对抗央视侵权)
“男人的话就像老太太的牙齿,有多少是真的?”(自嘲式幽默观)
他曾说:“喜剧是从悲情中延伸出来的,所有喜剧让人发笑的东西,它最核心的部分都是悲情。”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他对喜剧艺术的独特理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欢笑,更能感受到欢笑背后隐藏的对生活苦难的调侃与超越。
陈佩斯的一生,是为喜剧艺术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从星二代的特殊背景中走出,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在影视、小品、话剧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陈佩斯眼里,喜剧是从悲情中延伸出来的,所有喜剧让人发笑的东西,其最核心的部分都是悲情。他在话剧舞台上,每天泡在排练场,盯着演员练习,对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精益求精。他用自己的坚持与热爱,为话剧舞台带来了一部部精彩绝伦的作品,也为中国喜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用自己的作品,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欢笑与感动,也为中国喜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理想,在喜剧江湖中独树一帜,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正如他所说:“唯一能让我屈膝和朝拜的只有艺术。”
他用自己的经历写下注脚:“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个脚印都在为笑点铺路。”正如他自嘲:“我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别人的‘不幸’变成段子里的‘万幸’。”陈佩斯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仅分享不作商业用途)
网址:「人物专栏」从春晚之王到田园农夫,喜剧江湖的独行侠:陈佩斯的“非典型”人生哲学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79613
相关内容
从春晚“黄金搭档”到各自精彩:陈佩斯与朱时茂的传奇人生从小品明星到田园隐士:陈佩斯的隐退人生之路
陈哲远最火的十部电视剧 陈哲远哪部剧最好看 陈哲远电视剧大全
陈佩斯:悲喜人生
《费玉清:从歌坛巨星到田园农夫,67岁的人生新篇章》
“喜剧之王”陈佩斯与央视的恩恩怨怨
陈佩斯澄清“开荒种树”励志故事:离开春晚后陪家人
陈佩斯69岁享北京万亩田,喜迎四个孙子孙女,粉丝:太聪明了!
陈佩斯朋友圈曝光 池边钓鱼穿着朴实像极了农民,还爱养生!
陈佩斯——中国当下文艺界的唯一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