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pdf

发布时间:2025-05-23 06:36
资源大小:3.00MB        全文页数:84页 资源格式: PDF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7赏币 【人民币7元】

游客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打赏7赏币 【人民币7元】
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您的赏金将帮助我们更好的发展。本次下载而产生的赏金将由本站以一定方式转交版权人和上传用户。

邮箱/手机号:

您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为您创建此邮箱/手机号的账号,密码跟您输入的邮箱/手机号一致,以方便您下次登录下载和查看订单。注:支付完成后需要自己下载文件,并不会自动发送文件哦!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友情提示

2、本站资源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不支持QQ浏览器)

3、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pdf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媒介交往工具的更新换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玛莎纪MASSAGE时代。近十年来,网民人数急速增加,据CNNIC公开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为618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上升为458%,其中使用手机的网民人数高达5亿人次。这意味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在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更新换代下互联网已经远远超越了传播媒介的属性,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搬到了网络,包括人际关系,人类与互联网发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网络的互动性、多元性、自主性使得我们无法简单地仅仅将互联网看作是信息的载体或信息的媒介,互联网并非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它改变的信息的传播模式,它消解了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它连接的是一台台电脑、一部部手机对面的社会人,它带来了人类交往方式的变化,它重塑的是完整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工具不断被研发与投入运用,网络人际传播的模式、内容、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网络人际传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工具属性和关系属性,即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功能。有学者认为,网络人际传播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的人际传播、以个人为中心的人际传播、社区化的人际传播、社会化的人际传播以及微内容化的人际传播。”1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阶段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其中的社会化交往特征的呈现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网络中,社会个体为一个通信节点的属性被进一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完整的社会化意义上的人,社会网络将在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关系已经转移到了网络空间。在这样的研究思路基础之上,本文的创新点为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研究和内容分析,实地调查搜集特定用户行为数据的文章很少,实证调查大多集中在对于技术层面的考察,理论提升与实证的分析同样重要,本研究以定性理论探讨和定量问卷数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以用户的视角出发以合肥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调查为实证,搜集数据,分析网络空间的人际传播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传播之间、现今的网络人际传播与初始阶段的网络人际传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括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性,梳理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征的具体呈现,了解社会化的网络人际传播对现实人际交往以及现实“社会人”的影响,最终挖掘网络人际传播中存在的发展规律,探究对于应对未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下社会网络人际传播的发展有何引导。本论文以网络调查问卷为实证,设计了名为“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调查的问卷,其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网络交友基本情况、个人发布情况、传播动机效果四个模块,问题涉及传播对象、传播动机、传播频率、真实性、形象对比、影响等多个方面。借鉴了哈贝马斯、麦克卢汉、希金斯、巴奇、麦克纳、惠蒂、加文、马克格兰诺维特、斯坦利、米尔格兰姆、贝罗、梅特卡夫、马克扎克伯格、亨利詹金斯等学者的经典传播学理论,结合弱连接、六度分割理论等网络传播学理论。拟解决三个问题1、实证调查,数据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传播社会化交往行为2、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特征具体如何呈现3、网络社会化人际交往的意义与价值及一些思考。绪论部分,笔者对与传播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解析,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大致情况,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200多名被试的网络调查问卷的反馈数据样本进行统计,从大学生与两类网络交友对象交往的基本情况,个人发布情况以及网络人际传播的影响效果等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调查分析,详细阐释以合肥市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现状。第二章结合媒介工具的特性与人的主体性特征分析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社会化交往特征的凸显。第三章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阐述了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具体如何呈现。第四章在总结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化交往特征下的网络人际传播的意义与价值,对构建和谐的民主社会有着什么样的现实关照作用。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试图用传播学理论来解读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特征以及建构过程,探讨出网络人际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对于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参照意义和实际价值。


网址: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pdf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73390

相关内容

网络人际传播的社会化交往研究——基于合肥市大学生网络人际传播行为的实证调查.pdf
基于超图的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调查研究.pdf
基于场域理论的社交网络受众行为研究.pdf
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研究.doc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口碑传播研究.doc
在线社交网络传播动力过程及其可视化方法研究
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现状探析
基于子结构感知的社交网络Graphlets采样算法研究
人人网交流模式的社交网络分析与可视化实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