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早读课,怎样做才能更有实效?
(仅以自己日常早读指导实例来和大家交流)
见过好多学校的早读课。
学生或在室内,或在室外;或坐或站。呜哩哇啦,人声鼎沸。
这让我记起了我上小学、上初中时的早读课。
早上到校,拎出凳子,整整齐齐地坐下来,打开课本,一个腔调的读下去。
我们的早读很是简单,只要你扯开喉咙读书就行,顶多就是背诵而已。如果早读没有声音或者声音太小,老师就会批评,这样,全班几十个人必定要扯高嗓门,书声琅琅,才算认真,才有气势。
现在想想,好多的早读课,说白了就是君子动口不动脑,无非是要把该读的读下去而已,顶多就是能背下来而已。至于别的方面的收获,比如读出什么味道来,似乎很少。一则没有人指导,二则自己也不用动脑。反正上课的内容有老师一股脑儿讲授给你。
老师呢,多数情况下则是威严地站在前面监督,有的时候就是盯背课文。
这是我们惯常的早读形式。
我以为,早读的形式要变一变,做到指导有法,形式灵活,组织有趣,读书有效。
第一、早读教师一定要指导有法。
学生早读,教师不能单单起一个监督的作用。
①教师要示范引领。文字优美的文章,教师要激情诵读,带动学生。即使是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也要有事可做,我以为,最好的就是自己也读书。
②教师要对早读进行设计和指导。早读的目标是什么,师生们都要心里有数,要明确。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早读采用什么形式,要不要教师范读,是激情诵读还是默读略读,教师都要进行设计和指导。
第二、早读的形式一定要灵活。
一般来说,早读的时间多是30分钟。而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有效注意力的时间没有这么长。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学生一口气读下去,读到下课铃响。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经典的文章诗歌,需要激情诵读,需要背诵。教师一定要范读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语气、节奏,感知内容,体会感情,可以组织学生齐读、领读、自由读。形式一多,方法一活,学生就有兴趣,有热情,不容易犯困,不容易麻木。
一般的文章,完全没有必要放声去读。像小学的一些较长的课文《牛和鹅》《陀螺》《小英雄雨来》等等,初中的《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等等,如果仍然让学生出声朗读,太费神,太费力,学生容易疲乏,也没有多少效果。这样的早读课,就要按照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默读略读,重点在于读中去感知,去思考,去概括,去品味,去理解,去批注。
总而言之,早读课该出声诵读则出声诵读,该默读则默读,该背诵则背诵,该思考则思考。目标要明确,指导要到位,形式要灵活,这样的早读课,才有趣味,才有实效。
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欢迎评论,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学生早读课,怎样做才能更有实效?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65553
相关内容
韦东奕讲课怎么样?自曝语言能力差,不受学生欢迎,还被多次退课作为领导,怎样做才能理解并尊重员工,让他们效率更高?
《墨菲定律》:分清主次,才能高效做事
怎样才能做邻居才欢迎你?
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
怎样有效提高演技(学习表演专业的正确途径)
怎样才能当演员,怎样才能当演员 小孩
“老师,您听我说”:做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明星志愿2 怎么样才能有训练课程啊。。。
“逆袭”这种奇迹,怎样才能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