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放话白玉兰评审:戏骨的时代来了,流量明星请靠边站!

发布时间:2025-05-22 10:20

最近影视圈炸开了锅——第30届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陈宝国一句“这把尺子量的是戏骨,不是戏皮”,直接撕开了行业遮羞布。这位手握《大宅门》《老农民》等经典的老戏骨,带着40年行业沉淀,用三把“艺术标尺”重新定义了什么叫演员的尊严。

一、当“戏骨”遇见“戏皮”:影视圈的魔幻现实


在横店影视城,某顶流明星拍戏时要求24小时空调房车,助理团队超过30人,却连台词都要提词器才能念完。另一边,60岁的陈宝国为了演好《老酒馆》里的掌柜,在零下20度的东北街头亲自拉车,手指冻得握不住酒杯,却坚持不用替身。这种对比,正是陈宝国口中“戏骨”与“戏皮”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影视圈,流量明星片酬动辄千万,却连基本的台词功底都没有。某古装剧主演把“修葺”读成“修茸”,某选秀出身的偶像在直播中错别字连篇,这种文化贫血症正在侵蚀行业根基。更荒诞的是,资本为了流量强行塞人,导致《大明风华》这样的历史正剧被改成“古装偶像剧”,观众直呼“毁三观”。

二、陈宝国的三把“艺术标尺”:丈量演员的灵魂


陈宝国在评审中特别强调,剧本必须像《老农民》一样,扎根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让观众看到真实的生活。他直言:“现在很多剧本就像塑料花,看着漂亮却没有生命力。”去年爆火的《漫长的季节》就是典型例子,东北下岗潮的真实背景、小人物的命运沉浮,让观众哭着看完又笑着回味,这才是有“筋骨”的作品。


第二把尺子:表演是血肉,要活成角色的模样。


评委们在看片时,会死死盯着演员的眼睛——那里面有没有角色的灵魂。陈宝国在《大宅门》里的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感受到白景琦的倔强与无奈;周迅在《不完美受害人》中颤抖的双手,将职场女性的恐惧与挣扎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掏心窝子”的表演,才是真正的“血肉”。

第三把尺子:制作是魂魄,要敬畏专业的力量。

从《繁花》的复古滤镜到《问苍茫》的烟火气细节,陈宝国对技术制作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举例说:“《繁城之下》的明朝县衙场景,连房梁上的木纹都要符合历史,这才是对观众的尊重。”反观某些网剧,五毛特效、穿帮镜头频出,这样的作品就算流量再高,也不过是一具没有“魂魄”的空壳。

三、白玉兰奖的觉醒:老中青三代的“五味调和”

本届白玉兰奖评委阵容堪称“神仙组合”:既有70岁的老戏骨张国立,也有40岁的中生代导演王小帅,还有90后的新锐编剧。陈宝国笑称这是“满汉全席”——老同志能品出回甘,中生代能把控火候,年轻人能带来鲜劲儿。


这种组合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评选标准的多元化。去年《繁花》和《漫长的季节》同时获奖,既有王家卫的美学巅峰,也有辛爽的黑色幽默,真正实现了“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平衡”。陈宝国特别提到:“如果娱乐性强的作品有硬功夫,我们绝对不吝惜掌声。”这让那些靠流量博眼球的作品彻底慌了神。

四、行业变革的信号:流量泡沫正在破裂

最近北影节红毯上,流量明星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葛优、姜文等实力派演员。华表奖提名名单中,成龙、章子怡等老戏骨成为主角,这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资本狂欢的时代结束了,艺术回归的春天来了。


陈宝国在采访中直言:“演员的流量应该来自角色,而不是炒作。”这句话戳中了行业痛点。当《人世间》里雷佳音的一句“爸,我想你了”让全国观众泪崩,当《问苍茫》中王仁君的眼神戏成为热搜话题,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演员,靠的是角色的魅力,而不是数据的狂欢。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陈宝国用白玉兰奖的三把尺子,为影视行业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当“戏骨”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当观众用遥控器投票选择真正的好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影视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对艺术的敬畏与回归。正如陈宝国所说:“希望每一届白玉兰奖,都是‘神仙打架’的颁奖季。”这不仅是一个奖项的追求,更是整个行业的终极梦想。

网址:陈宝国放话白玉兰评审:戏骨的时代来了,流量明星请靠边站!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59683

相关内容

陈宝国放话白玉兰评审:戏骨的时代来了,流量明星请靠边站!
陈宝国沉寂江湖,流量明星崛起,老戏骨何处寻?
刘亦菲白玉兰奖预定?流量时代演技为王!
老戏骨与流量明星:影视圈的抉择与碰撞
白玉兰奖面前没流量明星,但《追风者》非双雄戏,男主男配得搞清
丁勇岱——一位吊打流量明星的老实力派收获白玉兰奖当之无愧
白玉兰奖面前无流量明星,但《追风者》非双雄戏,男主男配要分清
白鹿演技引争议,老戏骨也带不动,流量明星的瓶颈期!
刘亦菲白玉兰全满贯!陈金飞暗操作?这次能圆梦视后吗?
老戏骨陈道明谈流量明星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