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产生“粉丝效应” 小荧屏反攻大银幕
《快乐到家》突围“宗师”
热闹的贺岁档,大片蜂拥而至,很多小成本影片成炮灰。制作成本不到千万元的喜剧电影 《快乐到家》,1月21日,以1520万元的票房成绩打败《一代宗师》当日票房,在超级大片《007:大破天幕杀机》上映之前,票房冲上8000万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是电视界对电影界的一场“反攻”。
影片 《快乐到家》由湖南卫视出品,故事围绕一只名叫“乐乐”的名犬展开,被称为国内首部宠物题材电影。影片上映后,口碑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多影评网站上居然没有过3分。部分影迷批评该片线索杂乱无章、表演集体失败,完全不像电影,最出彩的就是那只叫“乐乐”的狗。
与口碑相反,该片票房一路走高,上映首日即获得1100万元,之后连续多天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这个票房奇迹,得益于电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的“粉丝效应”。该片是湖南卫视为《快乐大本营》开播15周年推出的电影纪念之作,主要演员何炅、谢娜、吴昕、杜海涛等都是《快乐大本营》的主持。据记者了解,影迷中很多是《快乐大本营》的忠实观众,冲着“大银幕版《快乐大本营》”去看电影。
创新电视产业经营模式
以营销手段见长的湖南卫视,以小博大,把电影打造成拥有千万票房的黑马,这并非偶然。
2010年影片《嘻游记》上映,影片请来 “快乐家族”5位主持人试水,重点对象就是中学生观众群。该片最终票房不到3000万元,主演徐峥甚至主动发微博,称影片太烂,叫观众不要误入看到烂片,引起业界大讨论。2011年根据湖南卫视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影片导演周楠出自该台导演类选秀节目《我要拍电影》,演员也几乎是湖南卫视的主持人,票房平平。连续两年尝试,让今年推出的《快乐到家》有了更多经验和底气。
湖南卫视向电影进军的动机显而易见:拓宽电视产业的边界。实际上,湖南卫视从“超女”开始,就在打造明星资源,现在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编后
电视变电影没那么简单
□王向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视圈有条不成文的理论:电影作品一直被视为电视作品的母题,为后者提供养分和灵感。不过风水轮流转,近年来随着电视的产业成熟度逐渐超越电影,二者的关系也发生变化。从《武林外传》到《奋斗》,都是在小荧屏上成功之后转战大银幕的。本来只是情景剧导演的尚敬,因为电视剧《武林外传》火爆很多年,摇身一变成为电影版《武林外传》导演。反复播出的《奋斗》也不落人后,推出电影版进军大银幕市场,主攻白领影迷群。此番《快乐到家》更是开辟新战场,从综艺节目衍生出电影,作为快餐文化代表的综艺圈也能在电影圈成功立足,成为电视全面“反攻”电影的一个信号。
尽管《快乐到家》收获了“高票房”,但其“低口碑”更须重视,“快乐家族”应该明白,转战电影圈,就要尊重电影圈的游戏规则。仅仅依靠综艺节目的口碑和人气并非长久之计,要想真正在电影市场站住脚,还必须在影片本身的构思、内涵、表现手段方面下功夫,因为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娱乐综艺节目毕竟是两种艺术样式。
(来源:四川日报)
网址:综艺节目产生“粉丝效应” 小荧屏反攻大银幕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53365
相关内容
综艺节目玩转“大小屏互动”娱乐为壳、扶贫为核 综艺节目兴起“综艺+扶贫”荧屏新风向
荧屏综艺节目争抢“大腕” 明星不去跳水就去当评委
电影咖回流小荧屏 电视咖试水大银幕
荧屏聚焦第1期综艺节“用星”大法
电视剧演员拍电影 吴秀波的小荧屏出身大银幕梦想
商场大屏变身粉丝应援新阵地
“草根明星”走红荧屏 成综艺节目稀缺资源
综艺节目明星满屏现象应改变
从《偶像来了》等真人秀节目看综艺娱乐节目中的名人效应.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