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口碑的?

发布时间:2025-05-21 15:17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开播以来,争议与爆点横飞。然而话题热度与创作好评度并未呈正向呼应关系。究其原因,主要与该节目编剧团队在节目内在逻辑运作上的操控偏差有关。尤其是近期深度参与该节目的选手与嘉宾因对赛制和执行不满而宣布退赛,表面看似是选手对游戏规则生成出的结果的“力不从心”,抑或是嘉宾“商务合同”的终结,深层的原因却是深度参与节目的选手和嘉宾对内围综艺编剧组织的节目内容和外围宣传传递出的核心理念的质疑,是对节目底层叙事机制运作生成出的节目价值的“否定”。

“退赛秀”的相关“热点”和“话题”被大众广泛消费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综艺剧作伦理问题。

赛制设置缺陷与竞技真人秀底层逻辑冲突,引起观众价值认同危机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竞技类真人秀综艺节目在赛制设计上呈现出对赛制公平性的强依赖气质,尤其在以演技比拼为核心的《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竞演选手对有相对统一判别标准的公平性的诉求相对较高。然而《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中,编剧团队模拟显失公平的演艺行业生态,不论演技高下,单凭混乱无序、缺乏理性的演艺市场逐利品性主导的商业逻辑所形成的“市场定级”。

作为赛程起点,“游戏机制”模仿现实演艺生态,看似酷烈且公平,但排布结果和呈现形式却暴露出诸多有失公平的“剧作痕迹”。这不得不让观众和选手质疑所谓的知名制片人根据市场情况对选手进行的排位,是否是编剧团队根据后续节目话题生成可能,蓄意编纂的一场“叙事阴谋”。

一档以竞技表演实力为核心运作逻辑的真人秀节目,不考虑演员的实际表演能力,单纯以“乱象丛生”的演艺市场对选手加以定位是否妥帖?虽说演艺生态行业的确酷烈,生态运行的基础逻辑大多时候不遵从演员个人“实力” 与“能力”。但这样的赛制设置俨然违背了“拼演技比实力”的节目运行逻辑的初衷。相伴而来的是,演艺生态的失公和逐利本性,也在《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节目运作过程中暴露无遗。

第一赛程饱受争议的细节处置无疑是导演郭敬明毫不顾忌相关选手实际表演能力和他人的审美判断,将S卡发给根本不具备表演潜质的何昶希,以至于点评嘉宾李诚儒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反对态度。作为观众,我们很难从节目内容中析得郭敬明的选择是本意所为,还是受编剧团队授意的无奈选择?即使是郭敬明本意使然,编剧团队缘何邀约一个根本没有表演潜质和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何昶希参加《演员请就位》?

在上述显失公允的结构性赛制缺陷的强推下,第一轮竞赛结束,选手唐一菲只能扮演自己完全无法从情感、道德、心理上认同的《回家的诱惑》中的艾丽,最终 “无力”退赛。第二轮竞赛结束,点评嘉宾李诚儒退赛,虽然李诚儒在节目中与郭敬明看似已“握手言和”,但在退赛后诸多场合的采访中均透露出对节目公平性的质疑。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前两轮赛程结束,参与节目的嘉宾和选手多对选手的表演技能和实力“敷衍”处置,很多情况下,赛点的结果、导演的选择和发声都基于如何在外围关系中获得彼此的认可,以至于让观众感到,节目中嘉宾点评走过场、导演选择走流程。

综上,《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所谓模拟行业生态的初始逻辑设计,以及节目组给予导演的基于演技之外的过大的阐释空间和选择权力等有违“公平”的叙事机制的设定,与该节目以演技实力比拼这一底层运行逻辑冲突,给选手、嘉宾和观众均带来“显失公平”的审美判定,必定导致受众对该节目的价值判定产生认同危机和审美质疑。

审美“真”标准被商业“热”逻辑削弱,节目的美学品质和审美效能大打折扣

区别于影视剧的编剧工作的方法,真人秀的综艺编剧需要尊重竞技选手和相关嘉宾的日常人格和属性,在对选手和嘉宾加以了解的基础上,并在对赛制情境激发下选手的行为反应进行适度引导和放大的前提下,完成真人秀叙事所需的选手人设的塑形,再以此人设为基础,进一步调整真人秀竞技中的角色关系布局,挖掘、编排和呈现冲突序列。

然而《演员请就位(第二季)》更多的是从点评嘉宾以及竞技选手两个“关系对”着手开掘“矛盾”和话题。在作为编创者代言人的主持人大鹏的引导下,强化李诚儒和不同导演之间的矛盾;在后期剪辑师的操作下,强化竞技演员之间的冲突;继而炮制出李诚儒与郭敬明的“S卡何昶希”之争、李诚儒与陈凯歌的《无极》之争、杨志刚与郭晓婷的“排练”之争、唐一菲与新演员的“不服气”之争等话题“爆点”。但上述“爆点”不仅没能增加观众对其价值态度的认同性,反而容易导致观众对节目“守正”态度的否定。

一个有担当的媒体平台或编剧团队,有责任澄清流弊并提升观众的审美认知。然而,话题和热度是以流量高低判定经济价值的真人秀节目的基础指标。《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编剧团队在炮制热点的过程中“恶意”炮制误解的操作方法,俨然有违真人秀节目本该坚守的综艺伦理,也有失成熟的网综节目该具备的价值担当。

一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竞技的审美“真”标准被商业的“热”逻辑削弱之后,深度参与节目的选手或嘉宾必然对此呈现以自我保护为目标的“机制适应”,基于表演能力好坏“真知灼见”争论感的削弱和基于表演技艺高下“针锋相对”点评锋利感的降低,必然导致真人秀节目的冲突生成机制和戏剧动力结构受到损伤,节目的美学品质和审美效能的生成也必将大打折扣。

据新华网

网址:《演员请就位》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口碑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43736

相关内容

网络口碑如何营销,这四步一定要做好
陈宥维《演员请就位2》圆满收官 收获高口碑和人气
当演员的第一步如何走做演员的起步要怎么走
易烊千玺是如何一步步蜕变成实力演员的?
贾跃亭失信5大罪,如何一步步失心所有人?
从演员到导演,陈思诚如何一步步升华的?
“老戏骨”张国立,口碑是怎样一步步变差的,他又做了什么?
“全能型天才演员”邓超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综艺”毁了的?
仅凭一个角色就吃一辈子的6位演员,有人晚年口碑崩塌,有人去世
曾经的快递员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的大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