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或死去,那只是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5-05-21 04:47

先来看一段摇滚乐史上最酷的乐手采访片段吧: 记者:你最近入选了“下一个最有可能死去的摇滚乐手”名单哦,且排名第一咧。 Keith:哦……?呵呵…… 在滚石乐队去年最新的纪录片中,就收录了这么一段采访视频,镜头中那张得瑟地坏笑的脸,就是本书的作者,滚石乐队吉他手——Keith Richard。 那个年代,风头正劲的摇滚乐手们,似乎人人都活不过30岁,媒体们“欢天喜地”地每天数着死了哪几个瘾君子,滚石乐队中那个行为不端的毒虫吉他手自然是下一个关注对象,乐评人甚至已经提前写好悼文,就准备随时可以刊发。可惜啊,这个长期占据“死亡名单”头名的浪荡子,却活了下来,且越来越生龙活虎,他跟着乐队的成员们,一路滚到了新世纪,目前依旧还摇头摆尾地活跃在舞台上,真TM太酷了不是吗!

纵观滚石乐队成团50年来的四位吉他手,个个都堪称顶级。其实,论才华,或对多钟乐器的摸索,以及在音乐探索上的宽度,Keith都比不上Brain Jones;而论吉他演奏的硬技术,爆发力,他也不如Mick Taylor;对布鲁斯的领悟,对音乐无条件的沉迷,这点甚至也在Ronnie Wood之下(可不是我乱喷,这点是Keith自己承认的)。 但又怎么样呢?乐迷们照样只认一个滚石吉他手,那就是Keith Richard,永远的滚石乐队首席吉他手,有且只有一个唯一的Keith,只要有他在,滚石那些经典大金曲就永远如一。 众所周知,滚石乐队成立之初,是以反传统,“反披头士”的面目出现的,成团初期在音乐创作上也不得已向商业规则靠拢。几个热爱美国布鲁斯音乐的英国毛头小子,当初就是单纯地抱着“要把美国的好音乐介绍给本国乐迷”的目的开始录制作品。在得力经纪人Andrew Oldham精明且符合时代气息的乐队定位下,滚石的成功也来的特别顺其自然。其实读完全书,最大的一点认识就是:要让一个摇滚乐队保持长久的职业生命力,好的经纪人和好的律师实在太重要了。要知道,Keith和滚石乐队在这50年里闯下的麻烦事可真不少,几乎每一次都足矣断送了乐队前程,好在最后都靠强大的随队律师化险为夷。加上经纪人对市场准确的观察,无疑为乐队发展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书中有趣的桥段和私人史料不少,有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曾为滚石贡献过两首歌(其中一首还成为滚石第一首No.1单曲)这样已经耳熟能详的段子,也有老好人Charlie Watts因Mick Jagger不尊重自己,在休息室怒而饱之以老拳这样的“后台秘闻”。

对乐迷们最关心的,那些经典曲目的创作过程,Keith也巨细靡遗,原来大部分曲子都是由Keith想出一个动机,随手弹出一段主旋律,随后交由Mick把它补充完整并填上合适的歌词。印象比较深的,是Keith在写Gimme Shelter这首歌时,当时的女友安妮塔和Mick正在拍戏,Keith一个人待在朋友的公寓里,胡思乱想,百无聊赖之际,正好外面下起了暴雨。 “该死的一天,我看见整个伦敦淹没在可怕的雨水之中,我沉浸在那种情绪里……然后这首歌的动机就有了。” 不得不说,那个时期,写歌对Keith,或Mick来说,就是特别顺利,灵感说来即到,即使是只有片刻的感悟,俩人也能即刻做出一首经典好歌。Keith对Mick那超强的金曲润色、扩展能力也毫不保留地大加赞赏。

阅读这本自传,读者会发现,Keith Richard就是和印象中一个样,是个心直口快的性情中人,虽然不会流于表面地大吵大闹,但他也会把内心最想说的直接表达出来。 比如60年代的乐队成员间的感情关系,Keith在书中并不加掩饰,先是承认自己抢了Brain Jones的女友安妮塔,然后因安妮塔和Mick合拍电影时令人不快的举动,而和Marianne Faithfull(Mick当时的女友)滚床单报复。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特别是摇滚圈子里,这种“相互分享”的行为并不奇怪,显然滚石和他们的姑娘们也是如此。不过,总的来说,Keith还是一个比较专注于感情的人,起码他分辨得清谁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谁是那些仅仅为“相互照顾”的姑娘,他到目前只结婚2次,至今和40岁时相识的太太Patti相爱如初,和前妻安妮塔的关系也不错。 对Brain Jones,Keith直言不讳地表示厌恶,除了Brain一贯自认乐队老大的做法,还有两人互争安妮塔的那段关系,导致Keith一直对他有所不满。所以当Brain在1969年底意外去世时,Keith并不表示多大的伤感,(在书中提到)甚至还有点”如释重负“。 其实在Brain Jones去世前,他就已经被乐队除名,新任吉他手Mick Taylor已经跟着乐队开始磨合,Brain死后第三天,滚石在海德公园公开演出,Mick Taylor作为滚石乐队一员,正式对外亮相,这场演出,本身也成为了经典。

对Mick Taylor,Keith可谓敬爱有加,和Taylor的合作,让他觉得自然无间,但Taylor天性内向,不善表达的性格(和另一个Mick可真是相反二面)也让Keith很是无奈。 “我至今都不明白他当时突然离队是为什么。” 也许连Taylor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其实Mick Taylor在1975年的离队,并非和外界宣扬的是因为音乐理念的不合,更不是因为队内的原始成员刻意排挤他(相反包括Mick Jagger之内的乐队成员都非常喜欢这个弹得一手好琴的漂亮金发男孩),在去年的新纪录片中,已经年华老去的Taylor本人面对镜头,谈起为什么离队这个问题时,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就只是觉得不对劲,是离开的时候了”,Taylor亲口说到。 不管怎么样,当Brain Jones离去后,滚石处在一个转折关口,而Taylor那种硬朗直接,音色尖锐而清晰,爆发力和控制力度都异常突出的吉他演奏,确实非常契合滚石当时的风格和状态,于是,自从Mick Taylor加入后,乐队经典专辑连发,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对Mick Jagger,Keith真是又爱又恨,常年的合作早已使俩人形成无形的默契,很多事不用张嘴就已经心知肚明。对Jagger在80年代个人单飞发展的强烈欲望,Keith毫不客气地称之为“主唱综合征”,对他不顾乐队整体前景,而只专注于个人发展而不满。队内两个主创人员之间的矛盾,也直接导致了那个时期的滚石分裂的状态,写歌录音也没有了往昔的流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创作,滚石乐队的作品质量直线下降。 在出版了几张烂唱片后,Jagger终于在80年代末重新归队,几个老哥们冰释前嫌,集中精力,再次拧成一股线。接下来的成绩也证明了,只要他们认真做音乐,滚石依旧是最强的。随后,乐队再次展开全球巡演,延续传奇。 整整将近500页的自传,Keith娓娓道来,真情实意,也毫不避讳自己当年疯狂嗑药吸毒的往事,他对自己的控制力很是满意,总能控制自己嗑药不过量,当然了,他用的向来是纯度最高的毒品。 这条九尾猫,屡过鬼门关而不入,今天,他依旧会抿着一丝坏笑,抱着心爱的吉他,弹出一段最爱的布鲁斯和弦。 那张”最有可能死去的摇滚乐手“名单,就等着撒旦本人亲手送上吧。 Devil Bless You!魔鬼保佑你,Keith Richard……

【徐亮,写于2013年7月3日】 其实是关于Keith那本自传: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1622634/ 贴出来,进入滚石上海站倒计时 魔鬼保佑滚石乐队: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740974/

网址:活着,或死去,那只是一个问题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30124

相关内容

活着,或死去,那只是一个问题
或许,换来的只是一个配角,死去的只是一个侍卫罢了
这场大战,死的绝对不能是我的妻子 那个大妖,死在了他最想活下去的那一年…
老是梦到死去的亲人有什么问题吗我妹妹经常梦到死去的亲人,包括去世 爱问知识人
美女坐死兔子,那女的是谁呀天啊,那是只兔子 – 手机爱问
死去的弟弟复活,这会是下一个阴谋的开始吗?
林志玲:你们只看到窄窄的林志玲,那是时代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武林风》年度人物之死神方便,打不打李景亮不只是钱的问题
笑不活了!李雪琴的问题一出,杨迪慌了:炸死我吧!
金凤那豁出一切的眼神绝了 “我活不活无所谓 我只要你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