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真人秀长期“同质化”,原创节目如何用新理念让素人“反制”明星?

发布时间:2025-05-21 04:23

文 | 胡智锋,冷凇

近日东方卫视音乐选秀类节目《天籁之战》第二季开播,两季的《天籁之战》始终以多手段的综艺创新,聚焦素人、平凡人的音乐能力与人生梦想,并以此为特色立于当前这个“综艺大时代”的潮头,兼具综艺理念创新和社会发展呼应的双重意义,值得肯定和探析。

一、星素竞争:综艺理念的多姿态转移

纵然自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因为海外版本引进的带动,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进入到一个品质和数量双双快速发展的时代,有学者称其为“综艺大时代”;但具体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却有一个长期的问题,未能因电视综艺的多元井喷式发展而得到解决,这就是“同质化”现象。

这种“同质化”现象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音乐类节目过于依赖明星的流量,无论是依赖明星为音乐导师,还是呈现明星跨界,或者是明星们走上对站台互相比拼。

在这种“同质化”状态中,特别是对明星点评嘉宾的依赖更是突出,新世纪以来,从“毒舌式”明星评委,到“梦想型”明星导师,明星一直处于音乐类节目的中心地带,即便是帮助素人成长,节目的光环焦点和流量带动最终还是聚焦于明星身上。近年来兴起的歌手间竞技的节目也是类似情况。

还有一些节目虽然有素人和明星同台的元素,但其叙事还是更多设置为素人辅助明星,并未反制上述现象。

《天籁之战》的创新之处在于,虽然有明星歌手为流量切口,但是明星歌手完全是托举、辅助素人歌手,舞台的聚焦点是素人拥有的那些甚至可以比肩明星艺人的演唱能力、舞台实力和人生经历

两季《天籁之战》中,素人选手与莫文蔚、费玉清、杨坤、华晨宇、张杰等明星歌手进行歌唱对战的比拼,而这些明星艺人也都以亲切、真诚之意和谦恭之心对待素人选手,在素人频频战胜明星而登上天籁殿堂时,明星艺人第一时间送去赞许和祝福。

《天籁之战》不仅体现了从明星到素人的节目聚焦,而且在素人的成功之路上,还更多的是依靠其他普通人(如网友和观众)的选择和支持,也就是逆向的素人选手的“从素人到明星”之路上依然由素人来决断。“素人叠素人”的创意方式,既是一种造星逻辑的多元化发展,也体现了节目将张扬普通人的理念和实践进行到底。

《天籁之战》呈现了素人选手真实地挑战明星、挑战音乐、挑战自我的过程,呈现了素人为音乐梦想和人生梦想的奋斗过程,这是中国电视综艺理念从崇尚明星的高语态,走向躬身于素人的低语态,是值得肯定的多语态转移。以《天籁之战》等节目为代表的此种风潮,是电视综艺理念和实践的一次进步。

二、全域升级:综艺实践的多语法探索

除了节目立意的从明星走向素人之外,《天籁之战》在综艺语法的实践创新上,也可圈可点,特别是如下四点探索值得关注。

第一,赛制安排。在音乐选秀类节目单纯演唱环节不易突破的情况下,《天籁之战》将观众、网友与节目的互动环节放大,呈现出一些新亮点。如每期邀请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加入到现场互动,评判素人和明星歌手的对唱表现。

节目中设有素人为明星歌手选歌的环节,第二季的《天籁之战》的歌单均由酷狗直播提供,网友在酷狗直播APP点歌,便可使歌曲热度提升,每期点歌榜热度最高的前十首歌曲将成为明星唱将的选歌池。如此,普通观众不仅参与到节目中,同时直接在一些环节做出决断。

此外,在节目播出的时候,歌手们在现场演唱的歌曲都会被同步到网络赛区,网友均可参与到该场竞唱中,评分系统会给出评判,网友也便有了对战歌手的机会。

第二,歌曲改编。两季《天籁之战》中频现歌曲创意改编,如第一季里莫文蔚将与她本人反差较大的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今儿真高兴》进行了再创造,收获良好效果。

而本季中,华晨宇创意改编的《天堂》和张杰再创造的《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在向经典老歌和影视剧作品致敬的同时,赋予老歌新的时尚生命,也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

第三,人物设计。《天籁之战》十分重视人物的设计和打造,不仅体现在草根选手身份的多样化,如小学老师、会计、地产销售员等;同时也十分注重导师身份的打造,如华晨宇代表的是90后新生代的年轻流量源,张杰代表的是80后的音乐体验和气质,杨坤是特色音乐人,而莫文蔚、费玉清则会给观众带来特殊的时代记忆。

从节目实践中看,上述导师搭配确实也在节目进行中擦出火花,并收拢了多种年龄和喜好的观众流。

第四,剪辑节奏。《天籁之战》虽然张扬的是素人,但终究是对战竞技类音乐节目,同时也正是因为素人挑战明星,并常常能够战胜明星,所以还呈现了别样的悬念感和紧张感。

节目在后期剪辑时,很好地突出了对战的激烈性,甚至是一些火药味,使得对观众的激烈性更强。节目后期剪辑时还将现场未必有激烈冲突的素材,重新编排时间线和逻辑线,在保证客观呈现的情况下,突出其可视性。

三、张扬平凡:电视综艺与社会发展的和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对社会发展的深度需求,当前阻碍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获得感的重要因素,便是一些亟待解决的如社会公平问题,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题中之义。

对社会发展的呼应,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是多维度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多面向的。影视艺术作为当前人们接触密度最高、接触最便捷的重要审美和信息来源,自然深度与社会生活互动,也自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助力量。

影视艺术不仅应该在艺术、作品本身的维度不断创新,也需要探问更为宏大的社会的进步,并贡献其独特而重要的力量。

这种力量的贡献,既需要影视艺术、电视综艺本身不断创新,如《天籁之战》赛制的创新、互动的多样、人设的打磨、节奏的营造等,这是影视艺术发挥巨大社会影响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也需要作品本身的立意高远,如《天籁之战》中“从明星到素人”“从素人到明星”的双向互动中,聚焦素人、托举素人,张扬平凡人、给平凡人以和明星均等的机会,这显然散发着浓浓的公平感,以及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能够感受到的获得感。

抛开节目叙事和制作层面不谈,单是如此的主题立意,便是电视综艺呼应社会公平下的综艺理念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和声”。

总之,期待在中国社会新的发展阶段中,能有更多的品质上乘,且主题深刻的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不仅在影视艺术领域,更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发展领域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构建综艺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和弦。

(作者胡智锋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冷凇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音乐真人秀长期“同质化”,原创节目如何用新理念让素人“反制”明星?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29602

相关内容

当前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后期制作的流程与创新——以浙江卫视《奔跑吧》节目为例
《中国好声音》制作人:真人秀节目扎堆“命”难长
明星真人秀节目要素分析
综艺节目如何去娱乐化?加强原创内容发挥明星作用
原创音乐剧如何走出“长阳”
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理念回归与策略升级研究 ——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为例
关于明星真人秀电视节目声音录制的思考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浅析明星真人秀节目——以《跨界歌王》为例
明星真人秀节目要素分析.doc
音乐类综艺节目 从简单模仿到改良创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