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3

发布时间:2025-05-20 08:12

资源简介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质量监测
语文
2023年11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练厅的墙上,写着“戏比天大”四个字,这既是北京人艺对艺术的永恒追求,也代表着几代人艺人对艺术的敬畏之心。
见到濮存昕时,他正在排练厅忙碌着。“对于演员来说,怎么就戏比天大呢?戏没演好,又不会出人命。其实就是为了观众心里的那份期待,文艺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民服务。”濮存昕用一句话道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
濮存昕是人们熟知的表演艺术家,也是不断打磨演技的攀登者,如何服务好人民,他的答案在一部部作品中。一直以来,北京人艺都有着保留优秀经典剧目的传统,随着《雷雨》《茶馆》《洋麻将》《蔡文姬》等经典作品不断迎来一批又一批的观众,濮存昕在舞台上的角色也在变换中丰盈。“当你看到每天剧场里有那么多观众看着你,你就会觉得舞台这个地方是神圣的,要用真实的表演去向他们汇报。”濮存昕说。
赋予作品新意、品质和时代内涵,让观众每一次走进剧场都看到演员身上的进步,才对得起他们的支持。这是濮存昕一直在心里反复琢磨的事。
2021年9月,北京人艺新排话剧《雷雨》在新落成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与观众见面。"1990年刚接过周萍这个角色,我是在表演自己的理解,把表演弄成了一个空壳,只剩下情绪。”谈及自己的不足,濮存昕毫不避讳。在这次新排的《雷雨》中,濮存昕的己角色从少爷周萍变成老爷周朴园,他更是以导演的身份,带着对舞台几十年的理解和沉淀,为观众献上了一部不一样的《雷雨》。为了这次演出,两个月时间里濮存昕和剧组在排练厅中一点点地抠着每一处细节,从一句台词的情绪到一个动作的停顿,入了戏的他神采奕奕。在“戏比天大”四个大字映照下,排练厅里每个人的神情中似乎都添了一分敬畏。
濮存昕的舞台人生已度过40余年,在这一方天地里和青年演员们排戏、搭戏仍令他倍感珍惜。“年近古稀,再不做好传承这件事,留着谁去做呢?”从老一辈艺术家手中接下一部部经典,并把艺术的接力棒传递好,濮存昕觉得身上的责任很重。
最近十年,濮存昕渐渐淡出荧屏,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剧场中。很多年轻的观众无法想象濮存昕曾经受观众喜爱到什么程度,被跟拍、有观众自发要给他建立个人网站……这却往往让濮存昕感到恐慌,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不需要”,甚至不惜伤了一些人的心。“如果喜欢我的表演,走进剧场就够了。所以当时我劝那些年轻人要把时间都用在自己的成长上,要崇拜就要崇拜那个努力的自己,今天他们应该都长大了吧。”濮存昕话语真挚。
剧场里的濮存昕从不担心被人遗忘,因为戏剧人的舞台永远是广阔的,它可以沿着历史、当下与未来无限延展,也可以跨越山河伫立于每个人的内心。2021年8月,濮存昕用戏剧的方式为世界屋脊送去一份礼物——经典戏剧《哈姆雷特》在西藏拉萨上演。剧组演员全部是上海戏剧学院2017级西藏班的毕业生,这是他们正式参加西藏话剧团工作后的首次亮相。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特聘教授,濮存昕用两个月时间为上戏首届本科表演西藏班导演了这部毕业大戏。他在“导演的话”中写道:"30年前,我曾因林兆华先生导演的《哈姆雷特》成了好演员。”如今,他希望用这部剧,为22位来自西藏的孩子在通往好演员的路上铺下一块坚实的砖石,而这22位青年演员将成为丰富西藏百姓文化生活的一支有生力量。
对濮存昕来说,演戏就是长久的修行,只能不断拾级而上,去跨越一道又一道的艺术门槛,去回应观众的期待。正因为如此,他始终在戏剧舞台上发挥着光与热。
(摘编自刘陆等《濮存昕:把经典和艺德一起传承下去》,《光明日报》2022年09月04日)
材料二:
颜值不是人生和艺术的一切,更不是美的所有。今天有不少当红的明星依仗着粉丝和流量,浪得虚名。他们有的毫无演技和艺术修养,光凭颜值在文艺界滥竽充数,拍戏靠替身,台词借配音,近景用抠图,忘记了自己的来路。如何在艺术中实现人格的升华、灵魂的净化,值得一夜蹿红的年轻明星们深思。只有颜值和价值统一,才是一个艺术家必须有的完整的美。我亲眼看到,为藏族孩子们导演《哈姆雷特》后,濮存昕看着演员们,那道慈爱的目光像雅鲁藏布江河谷的风掠过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为了那一刻,他花了四年的时间。潜心创作,如痴如醉,精雕细琢,真正的艺术家在塑造一个个充满真善美的戏剧人物中,永葆自己阳光、俊朗、向上、健康的人格形象和力量。
艺术家的价值,不仅是艺术价值,同时是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特别是在人伦、道德坚守和家国情怀等方面有引领意义。已经有许多有才华有颜值的年轻艺术家,被毫无艺术史依据的“颜值论”毁掉了自己的锦绣前程。年轻的明星们要珍惜自己的艺术生命,他们的私德实际上也是公德,影响着“饭圈”里那些忠实粉丝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反思,粉丝的非理性需要社会引导。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和人生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其实审美教育,就是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的教育,就是健康健全的人格和素质教育。它不仅关乎艺术和美,也关乎一个民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饭圈”乱象的背后,我们不难看见资本运作的无形之手。明星经纪公司借助网络平台,为套牢自己签约的高颜值高流量高人气明星而不惜重金不择手段,以巨大投入在幕后组织、运作,从而获取人气、资金的高额回报。所以,从表面看是“流量明星”受到粉丝的裹挟,而其背后则是利益驱动的资本裹挟。在“流量明星”的“造星”过程中,经纪公司、有关网站等往往呼风唤雨,追逐利益,而忘记应该努力把好输出端的质量,力求把德艺双馨的年轻艺术家推介到广大粉丝中去,以产生正面效应的社会责任。
(摘编自毛时安《走出“饭圈”畸形审美误区》,《中国艺术报》2021年08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者开头引用“戏比天大”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濮存昕的艺术追求,也表明文艺工作者应敬业尽职,德艺双馨。
B.戏剧人的舞台永远是广阔的,濮存昕虽然已经淡出荧屏,但他一直深受观众喜爱,所以他从来不担心被人们遗忘。
C.面对现实的巨大诱惑,“流量明星”很容易迷失自我,需要时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警惕自己掉入名利的陷阱。
D.当下的审美教育还不够完善,我们需要加强对粉丝的教育和引导,以改变“饭圈”乱象,繁荣风清气正的新文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中多次引用濮存昕的话,真实还原了现场细节,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增强了新闻真实性,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B.材料一和《"探界者”钟扬》同为人物通讯,都围绕主题从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精选典型事件,展现人物风采,揭示时代精神。
C.材料二针对当下“饭圈”畸形的审美现象,展开多角度的分析和评论,思考解决办法,体现了新闻评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思想性。
D.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前者一般报道当代典型人物,树立时代楷模;后者主要评论时下社会热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3.下列不符合“艺术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是颜值和价值的统一”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为拍摄电影《失孤》,刘德华不惜染白须发,磨坏指甲,晒黑皮肤,甚至用盐让脸变得粗糙,成功塑造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形象。
B.影视作品中真正能够让人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的是精彩的表演、动人的故事和崇高的情怀,而不单是明星阵容或明星的“颜值”。
C.《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某些所谓的明星空有华丽的外表,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甘当“塑料演员”,迟早会凉凉。
D.好演员既须品行好,努力涵育艺德,也要潜心钻研,扎实锤炼演技,但最关键的是要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切实掌握流量密码。
4.材料一是光明网所推专题“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中的一篇人物通讯,着重介绍了濮存昕如何将经典和艺德传承下去。请结合新闻事实阐明作者的立场。(4分)
5.小刚的妹妹是某流量明星的忠实粉丝,因追星多次和家人闹矛盾。如果你是小刚,你将用从材料中获得的哪些启示来引导妹妹理性追星?(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听音记(节选)
胡竹峰
①“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灯下翻读,见到南朝庾信这一句,忽然想起许多过去的事。采樵声多年未闻,也很久没有见过犁田了。时光流逝,清凉如水的秋夜染得人温柔又惆怅。窗外夜色寂如炭灰,需要一点声音,能多些暖意。
②采樵如一幅长卷,犁田则是小品。一牛一人一犁一鞭,终日绕着水田一圈圈徐行,犁开泥土的哗然,牛呼气声,人呵斥声,挥鞭声,响在春日三四月。深山传来伐木声声,旧园乡村盖房子、烧饭都需要山上的木材。斧头落下苍苍复苍苍,是悠远的少年记忆,从先秦一直到现在,从来也没有断过。远古先民唱《弹歌》,断竹续竹,说的就是砍伐的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稻谷进了粮仓,动物冬眠,冰封万物,人也闲了下来。冬日取暖要依靠山林,天晴的时候,总要去山上砍柴,远山枯落的林木最适合做柴火。北方友人说少年旧事,一队人马踩着数尺积雪,在茫茫雪野中,一路咯吱咯吱、咕咚咕咚,迤逦入得雪林,有慷慨悲歌之势。斧斤砍伐树木的声音,地上拖拽木材的声音,偶尔动物行走的声音,是冬日交响曲。
③北方悬崖百丈冰的时候,我的故乡也万物肃穆,天寒地冻。哈气成冰的早晨,屋檐下的棕树总挂满冰凌,拿起树枝去一一敲打,掉在地上是清脆的破冰声,一声声都是童年的欢乐。有些冰凌挂在那里,凝固了水滴的形态,也仿佛有一种声音。最喜欢漫天大雪,静静看扯棉铺絮,听雪落枝梢的声音,窸窸窣窣,若有若无。城里总也听不见落雪,风声倒是与乡村并无二致。风大到能卷起一切,呼啸着倒禾拔木,有千钧之力,灌入耳中。似睡入眠之际,陡然被风吵醒,听得门窗咣当作响,无心入睡,却不令人烦闷。到底自然的声音比街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少了躁意。
④得空总会去逛山,尤其是春天,春山有生气。山月刚起,不下雨,脚下石阶也湿润润的有水意,影子在山路上晃来晃去,足底敲打石阶发出咔嗒声。路旁水流清寂有声,哗啦啦,哗啦啦,欢快又清澈,在寂寂无人的山中,这声音有明月的清疏与悠远。雨后青山,苍苍动人心,山木时有清凉的香气,可涤荡胸中郁气。
⑤月色渐渐满山,清辉照人,草木浮动,风吹松枝叶响,呼呼呼,如好听的乐曲。松疏月凉也好,月照松光也好,俗世尘气不多,有飘逸出世的声音。山中木屋被清辉笼罩,被山风扬起的沙沙沙声包裹着。凉月如眉,有人熟睡了,鼾声已起,炉上茶声又沸。人生偶然做一次风月闲主,亦足以安慰心胸,抚平块垒。想起山月、水声、茶声、人语声,解人万千愁绪,都是人世间的好声音啊。
⑥山中春醒,花尽力开放,水静静流。山里人家屋顶青烟袅袅,吵架声、锅碗瓢盆声在林间悠悠回响,一座山显得空荡荡的,唯余断续鸟鸣与人声。山下人家,晨炊暮落,鸡犬相闻,花开花落且由之,贫富寿夭且随它。偶尔听人吵架拌嘴,如唱曲儿,声调悠闲,不高不低,不疾不徐。家长里短叮叮当当的切菜洗碗声中,间或夹杂三两句牢骚闲话。先是一两句男声,又听见三五句女声。
⑦有回山林遇大雨,草木笼在雨雾中,人也淋得湿漉漉的,小屋仿佛一叶渔舟,蒙蒙水云里。有林中人家在烧饭煮菜,屋顶起了一层袅白的湿烟。雨声落在屋角的白瓷盆里,叮叮咚咚,噼噼啪啪,要汇成小溪了。雨后山中木桥变胖了,溪水狠涨,水势变大,哗哗哗向下游流去。遇到水中礁石,起了激切的漩涡,喑哑着喉咙叫喊,一路冲下去,流向未知的远方。
⑧在松山林里住下来,看月亮,听雨声,吃水中刚捞出来的鲜鱼,天晴时候,听蝉鸣,数星星,看风吹树叶,风卷白云。更喜欢沿小溪山行,山行的好,不在于要走到山顶,攀上高峰,而是眼前心情。一路溪水相伴,潺潺又叮咚,林深人少鸟相呼。点滴,淅沥,潺湲,滴答,哗哗,涓涓,淙淙,咕噜,咚咚,哗啦,流水柔情宛然。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滂沱洪峰,听觉上总有美感。即便是洪水,过了平滩后,也变得安安静静,流过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进入江河,归向大海。
⑨听到流水的声音,能感受到生命之静美,这声音让人忘我。水边浣衣女手起槌落,一槌又一槌,干脆简约如晚明散文。捣衣声中,几个乡农安然路过。流水的气息涌来,细微而庞大的气息包围着人,幽僻,质朴,入得灵境,肉身仿佛消融了,如同古人墨迹。笔尖流水缓缓在宣纸上流动,萧疏的墨色静静延伸,有此岸的守候也有彼岸的眺望。从滚滚红尘到一心如洗,线条越来越平缓,进入清寒枯瘦的秋水期,水流声越来越低,越来越平,幻化成深山清泉自言自语。
⑩山与水感觉不同,山是竟陵文章,水是公安性灵。袁宏道在《叙小修诗》称其弟之作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胸臆流出,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文章的瑕疵也是本色也是独造之语。性灵如此,没得说的。肉身沉重,需要性灵舒缓。
一路走一路采摘好看的树叶子,绣线菊、槐树叶、半黄半绿的枫叶、枣树叶,山中所有令人心生宁静,山中静到听得见所有细微的声音。满山翠绿、明黄、赤红,杂杂掩映,使人心思澄明。蚂蚁在上树,树叶子尽力吸着枝上雨水,几只鸟在闲话昨夜风雨,天上流云杨柳细腰,扶风欲行,世事如此安好。
(选自《人民文学》2022年第12期,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③段追忆儿时冬日生活场景,既丰富了“听音”的内容,充满童趣,也体现了作者故乡生活的怡然。
B.第⑥段“花开花落且由之,贫富寿夭且随它”一句,借山里人家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作者的随波逐流。
C.第⑦~⑨段对流水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流水从水势湍急到安静平缓,直至清寒枯瘦的不同状态。
D.第⑩段以竞陵文章和公安性灵比喻山水,突出山与水给人感觉不同,文中的水如同公安派作品灵动舒缓。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描写山水之音,寄寓情怀,既有对自然风景的欣赏,也蕴含了自己对入生的深沉思考。
B.文章以“采樵枯树尽,犁田荒隧平”开篇,蕴含着浓浓的古风,为全文奠定了闲适悠远的基调。
C.文章将记忆中故乡的落雪声和城里的风声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对故乡落雪声的喜爱和怀念。
D.作者用墨疏密相间,以文字来描摹声音,纯朴自然而又不失清雅高洁,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
8.本文题为“听音记”,我们能从作者笔下“听”到哪几类声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9.胡竹峰写作“不求落墨字字古意,至少有点古典的气味古典的氛围”,本文是如何体现他这一创作理念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墨者之葬也,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主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而礼之。夫冰炭不同器而久,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听行如此,其于治人又必然矣。
今世之学士语治者,多曰:“与贫穷地以实无资。”今夫与人相善也,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与人相善也,无饥馑、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堕也。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堕也,而欲索民之疾作而节用,不可得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材料三:
近故张文节公为宰相,所居堂室,不蔽风雨;服用饮膳,与始为河阳书记时无异。其所亲或规之曰:“公月入俸禄几何而自奉俭薄如此外人不以公清俭为美反以为有公孙布被之诈。”叹曰:“以吾今日之禄,虽侯服王食,何忧不足?然人情由俭入奢则易,由奢入俭则难。此禄安能常恃,一旦失之,家人既习于奢,不能顿俭,必至失所,曷若无失其常!吾虽违世,家人犹如今日乎!”闻者服其远虑。此皆以德业遗子孙者也,所得顾不多乎?
(节选自司马光《温公家范》)
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月入俸禄A几何B而自奉C俭薄如此D外人不以公清俭E为美F反以为有G公孙布被之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实,文中指充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的“实”意思不同。
B.孙同“逊”,与《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的“孙”意思不同。
C.恃,文中指依靠、倚仗,与成语“恃才傲物”“恃强凌弱”的“恃”意思相同。
D.遗,指给予,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于丧葬问题,墨家和儒家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主张,君主都觉得各有其理,予以尊崇,韩非则不认同君主的兼收做法。
B.勤劳节俭而非奢侈懒惰才能富足,君主征富济贫,是夺取勤俭节约者的财物,去送给奢侈懒惰的人,韩非认为不合理。
C.在孔子看来,宁可节俭固陋,也要保持恭顺之心,不能像周公有卓越的才干,却因骄傲和吝啬之举,而为世人所诟病。
D.若一个人已过惯奢侈的生活,再让他立马由奢入俭,就必定会出问题,因此张文节一直以来未因官阶变化而大肆铺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兼听杂学缪行同异之辞,安得无乱乎?(4分)
(2)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4分)
14.三则材料对节俭的看法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己亥元日
尤袤①
玉历均调岁启端,东风又逐斗杓还。
萧条门巷经过少,老病腰支拜起难。
白发但能欺槁项,青春不解驻朱颜。
余龄有几仍多幸,占得山林一味闲。
【注】①尤袤,南宋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时间,“东风又逐斗杓还”运用比拟,形象地写出年复一年的岁月变迁。
B.颔联写元日这天毫无节日气氛,诗人老病缠身,腰背佝偻,由此可见其处境艰难。
C.颈联紧承前句,描写诗人白发丛生,形容枯槁的迟暮境况,透露出年华不再的感伤。
D.本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类似,于平易晓畅、明白如话中给人以忧伤缠绵之感。
16.有人认为,本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尾联峰回路转。请从篇章结构、思想情感角度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论语·里仁》中孔子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面对秦国的蚕食鲸吞,齐国未曾向秦国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而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燕国虽然地狭人稀,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树叶”“木叶”相比,古代文人更钟爱“落木”意象,屡屡以此来传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不少人对萝卜刀一夜之间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统一的①“社交货币”颇感不解。实际上,学生群体内的“流行”本来就是一件很难预测的事情。回忆以前,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款新鲜玩意成为大家伙儿的“心头好”——古早时期的跳皮筋儿、丢沙包,90年代的翻花绳、玩弹珠,千禧年的街机游戏、芭比娃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游戏与玩具,串联起童年时期亲密无间的友情与自由纯粹的欢乐。没有互联网加持的年代,身处校园的孩子们总有一种“人传人”的高效默契,很快就能在审美等诸多方面实现统一。
从心理学上看,②“从众”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周遭环境及伙伴的影响力更强。进入e时代,在短视频的推动下,萝卜刀们的流行更是__________________。抛出“萝卜刀”三个字,就能立刻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比去年唱《孤勇者》还好使。哪怕是自诩自律克制的成年人,也时常为③“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全球首发、独家联名、盲盒潮流掏空了腰包、挖空了心思,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小学生。在最热衷于游戏的童年时代追捧某种玩具,本就__________________,但萝卜刀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为玩具上好“安全锁”,为孩子们上好“安全课”,才能让玩具与游戏更“有意思”“有意义”,让孩子们在稚嫩的生命年华中,与更多欢乐美好相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有多处使用引号,请简述①②③处引号的用法。(3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世界的存在由于眼光和角度的特殊,而呈现得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风景的存在,在于“看”; ① ,是“盲风景”。于此,看的视角具有选择性、过滤性和精神的穿透性。当作者要展示一个叙事世界的时候,他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把外在的客观世界照搬到纸面上:写赤壁之战,就在纸面上复制出千百里战场、百十万人马;写宝黛爱情悲剧,就在笔墨之间复制出周围三里半大观园的枝枝节节、数百位主仆的一颦一笑。作者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叙事规范和策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 ② ,把动态的立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语言文字,凝结为线性的人事行为序列。这里所谓语言的透视镜或文字的过滤网,就是视角。视角勾连起作者、文本和读者,它是作者和文本的心灵结合点,是作者把他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角度。正因如此,它也是读者 ③ 、打开作者心灵窗扉的钥匙。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组能支撑文中相应观点的句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有的人没读几天书,却借助网络直播,成为了超级网红。而有的人大学毕业,却只能去送外卖或在咖啡店打工。
看到这些现象,高二的小明同学认为读书无用,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假如你是他的同学,请你写一篇文章,反驳他读书无用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3年11月
1.B(3分)【解析】“濮存昕虽然已经淡出荧屏,但他一直深受观众喜爱”与“他从来不担心被人遗忘”之间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2.A(3分)【解析】材料一中引用的濮存听的话,并不全都真实还原了现场细节。】
3.D(3分)【解析】演员的价值追求是涵育艺德,锤炼演技,专心塑造角色,创作优秀的作品,而非“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切实掌握流量密码”。
4.①赞扬濮存昕的崇德尚艺精神。在参演的一批优秀经典剧目中,他不断打磨演技,赋予作品新意、品质和时代内涵,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②赞扬濮存昕的传承和奉献精神。作为特聘教授,他倾力执导经典戏剧《哈姆雷特》,不仅为藏区学子的成长之路铺下坚实的砖石,也为藏区文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5.①要关注明星的演技和艺德,不能只看颜值。
②要重视自我成长并崇拜努力的自己,不能狂热追星甚至走向极端。
③要注重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不能混淆真善美与假恶丑。
④要了解造星表象后的推手,不能盲目加入追星“饭圈”。
(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6.B(3分)【解析】B选项“花开花落且由之,贫富寿天且随它”是借山里人家的生活状态,表现作者淡薄恬静的心态。
7.C(3分)【解析】C选项“故乡的落雪声”和“城里的风声”之间不构成对比。
8.①自然界中的声响,例如风声、雨声、鸟声、流水声等。
②生活场景中的人声,例如山下人家切菜洗碗声、牢骚闲话声等。
③历史文化启迪之声,例如诗词歌赋给予人的思考和感悟。
(6分。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9.①用语诗化,凝炼典雅。如运用四字词语、文言词汇等,富于文采。
②场景描写,意境悠远。如采樵犁田、故乡落雪、山野鸟鸣等场景,富有韵味。
③引经据典,底蕴深厚。如文中多处或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歌赋,文化味浓。
④立足农耕,题材传统。如描绘颇有农耕气息的生活画面,寄情山野。
(6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BDF(3分)【解析】“而”表句间转折,要断开;“不以”“反以”对举,相当于关联词“非但……,反而……”,表达“外人”两种相反的观点,故“外人”“反以”前边均要断开。该句正常断句为:公月入俸禄几何/而自奉俭薄如此/外人不以公清俭为美/反以为有公孙布被之诈。
11.D(3分)【解析】A项,“实”在文中指充实,“有善始者实繁”的“实”意为的确,两者意思不同。B项,“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的“孙”意为子孙,与文中“奢则不孙”的“孙”意思不同。C项,成语“恃才傲物”“恃强凌弱”中的“恃”与文中“此禄安能常恃”的“恃”意思均为依靠、倚仗。D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遗”意思为遗漏,与原文“此皆以德业遗子孙者也”的“遗”意思不同。
12.C(3分)【解析】由“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可知,这是一个假设语境,并非说周公就是骄傲吝啬之人:“其余”是指周公骄傲和吝啬之外的其他方面。
13.(1)现在君主全然听信那些杂乱、荒谬和矛盾的言论,怎么能不造成混乱呢?
(4分。关键词“兼听”“安”各1分,句意2分)
(2)如今北方的风俗,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来供给温饱;江南一带(风俗)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4分。关键词“率”“逮”各1分,句意2分)
14.①材料一认为勤俭才能致富。
②材料二主张要节俭但不能吝啬。
③材料三强调无论境遇如何,都要省吃俭用。
(3分。一点1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5.D(3分)【解析】“伤感缠绵”错误,本诗有“伤感”但不“缠绵”,杨万里的《插秧歌》并不“伤感缠绵”。
16.①从篇章结构角度看,本诗首联起笔点明元日佳节,中间两联紧承佳节写诗人自身境况,尾联连转带合,诗人情感由低沉伤感转为自我宽慰。
②从思想情感角度看,前三联抒发诗人因时光流逝、门巷萧条、年老体衰而引发的悲伤孤寂之情,而尾联则笔锋陡转,写出诗人因晚年拥有山林的闲适和宁静而感到庆幸。
(6分。一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7.(6分)
(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3)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示例三:辞洞庭兮落木 去涔阳兮极浦
【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是开放型情境默写题,只要填写的句子合乎情境即可】
18.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无可厚非(无可非议)
(3分。答对一个给1分;所填应是成语,合乎语境、上下连贯即可)
19.①表特殊含义 ②表着重强调 ③表直接引用
(3分。一点1分)
20.在没有互联网加持的年代,身处校园的孩子们总有一种“人传人”的高度默契,很快就能在审美等诸多方面实现统一。
(4分。本句有两处错误,介词“在”残缺,“高效”与“默契”搭配不当。改对一处给2分)
21.①没有“看”的风景②某种文字的过滤网③进入文本语言叙事世界
(6分。一句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2.示例:写桑迪亚哥的抗争,就在纸面上复制出暗流涌动、人鱼搏斗;写鸿门宴的凶险,就在笔墨之间复制出鸿门军帐的里里外外、数十位将士的一举一动。
(4分。一个分句2分。句式大体一致,内容能支撑文中相应观点即可,酌情给分)
23.可供参考的反驳角度:①读书能提升个人能力;2读书能创造经济价值;③读书能丰盈精神世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墨家的葬礼主张,冬天死就穿冬天的衣服,夏天死就穿夏天的衣服,用三寸厚的桐木棺材,守丧三个月,当今君主认为这是节俭,很尊崇他们。儒家主张倾家荡产地大办葬礼,守丧需经三年,悲痛到身体受损伤、扶杖而行,当今君主认为这是尽孝,很尊崇他们。要知道,冰和炭不能放在同一个器皿中很长时间,杂乱相反的学说不能兼收并蓄而治理好国家,现在君主全然听信那些杂乱、荒谬和矛盾的言行,怎么能不造成混乱呢?听话、行事像这个样子,君主在统治百姓方面也就一定如此了。
如今的学者一谈起国家治理问题,大多会说:“给贫穷的人一些土地,来充实他们匮乏的资财。”现在的情况是,和别人的条件差不多,没有丰年或额外收入带来的利益,但独有他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不是由于勤劳,就是由于节俭。和别人的条件差不多,不存在荒年、大病、横祸、犯罪等问题,却独有他陷入贫穷,这不是由于奢侈,就是由于懒惰。奢侈和懒惰的人会变得贫穷,而勤劳和节俭的人能变得富足。现在君主向富足的人家征收财物去散给贫穷的人家,这是夺取勤俭节约者的财物来送给奢侈懒惰者,这样还想督促民,众努力耕作,省吃俭用,就不可能办到了。
材料二:
孔子说:“奢侈就显得不恭顺,节俭就显得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如果有周公那样卓越的才干,却既骄傲又吝啬,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应该俭省而不应该吝啬了。节俭,是指减省节约以合乎礼数;吝啬,是指对穷困急难的人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就奢侈,能节俭就吝啬,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可以了。
老百姓生活最根本的事情,是要播收庄稼而有饭吃,种植桑麻而有衣穿。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果园场圃出产的;所食用的鸡猪,是鸡窝猪圈畜养的。至于那种能保守家业的,关上家门生活所需的物品就可自给自足了,只是家里没有一口盐井而已。如今北方的风俗,都能做到省俭节用,来供给温饱;江南一带(风俗)奢侈,多数比不上北方。
材料三:
新近去世的张文节公担任宰相的时候,居住的房屋破旧到不能遮蔽风雨;衣服和膳食,也跟他担任河阳书记时没有什么两样。他的亲戚规劝他说:“您一个月的俸禄那么多,日常生活竟如此俭朴。外人不但不把你的清廉俭朴看作美德,相反还以为你像公孙弘一样在沽名钓誉呢!”张文节感叹道:“凭我现在的俸禄,即使要穿王侯的衣服,吃美味佳肴,何愁没有钱?可是人之常情是由俭朴转向奢侈容易接受,由奢侈转为俭朴就很难适应。我现在的俸禄怎会长久保有?一旦失去俸禄,家里的人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不能马上转为俭朴,就必然会失去存身之地。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就保持这样的生活习惯呢!即便我离开人世,我的家人也还能像今天一样生活下去。”听者都佩服他的深谋远虑。这些例子都是长辈们把德行和事业给予子孙后代的典范,他们得到的难道不多吗?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3 https://m.mxgxt.com/news/view/1303783

相关内容

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2023年招生计划
第一批贵州省“黔灵家政”明星企业认定公示
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州省文化馆“歌唱祖国”专场唱响
贵州省“2022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启动
2023为何明星扎堆贵阳开演唱会?
17支优秀队伍“舞”力全开 一决高下|第八届茅台王子贵州省广场舞大赛省决赛在贵阳精彩上演
贵州省大型历史话剧《此心光明》在贵阳演出
王贵忱亲属向省图捐赠藏书家黄荫普致王贵忱信札等珍贵文献
贵州省科技厅雷文蓉副厅长与民进贵州省委郭子仪副主委一行交流座谈
【2023贵阳两会】唐煌:建立“贵阳影视场景数据库” 推动全市影视行业发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