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不能少了明星显眼包,那导演还重要吗?

发布时间:2025-05-20 04:11

文丨杭茶 来源丨传媒圈-传媒头条

“现眼包”,一个大热的网络词汇,本是形容社交场合中的爱出风头最后却丢人现眼的存在,含有一丝贬义,却逐渐被综艺节目重新定义。

为了显示嘉奖之意,我们不妨用“综艺显眼包”称呼那些凭一己之力调动起喜剧效果的艺人,网友还盘点了以魏大勋、范丞丞、王鹤棣、白敬亭为首的青年显眼包和以沈腾、邓超、雷佳音、薛之谦为首的中年显眼包等显著例子,来说明综艺显眼包的火爆!

但当明星的存在感在综艺中如此强烈,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些问题:在明星的光芒之下,节目的幕后创作者,尤其是编剧团队是否仍有他们的舞台?而蔚然成风的明星显眼包短视频传播大潮,会否改变综艺制作行业?

01

显眼包固然重要

但综艺创作者不能懈怠

综艺节目是文娱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有趣、轻松,吸引众多观众并以极其优秀的投资回报比成为各大平台,尤其是广播电视最为青睐的文娱产品。

当下社会,年轻观众愈发喜欢看到有趣、真实、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综艺显眼包”应运而生。他们有的善于用语言挑战传统观念,有的则是通过自然的反应引发观众的共鸣。

如综艺作品比剧集更出彩的范丞丞,经常会在节目里展现与偶像人设极不相符的心直口快行为,更大胆在正主李诞、黄晓明面前肆意玩“虾系男友”和“闹太套”的梗,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还有“笨蛋美女”孟子义,虽然她常出演大IP剧,但给普通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多在综艺节目上,尤其是鹅厂的《五十公里桃花坞》里,“孟姐”三季如一日的稳定发挥——面对一群比自己更红、更资深的艺人,她每次说话都“嘴比脑子快”,到处得罪人,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这种自然的喜剧效果,往往是编剧团队难以预料、难以创作的。因此,有时候,明星的自然反应和天赋的喜剧感甚至大于编剧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综艺行业,正在慢慢丧失创意和造梗能力,变得对明星过分依赖?

答案并不尽然。

首先,无论是哪个行业,创意永远都是稀缺资源。

在综艺节目中,明星作为主角,他们的表现、他们与观众之间的交流,自然成为了节目的亮点。但背后的编剧团队,依然是塑造节目框架、引导节目节奏的关键。一个好的综艺节目,除了明星的自然表现,还需要编剧团队的巧妙布局和设计。

其次,依赖明星的喜剧效果并不等于放弃创意、创作。

综艺节目的主创团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增加新的环节、改变节目格式、尝试新的主题等,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明星的自然表现和导演、编剧团队的设计,可以相辅相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过度依赖明星的效果,确实有其风险。

一方面,某个明星的存在感太强,可能会导致其他参与者的贡献被忽视,甚至连编剧、导演等核心工作人员的价值也难以体现。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综艺节目只依赖一个或几个明星来撑场,那么当这些明星的热度下降,节目的吸引力也可能会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综艺行业的未来,明星的作用是双刃剑。他们可以给节目带来即时的喜剧效果和高收视率,但也可能导致节目失去长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综艺节目不能少了“显眼包”,他们给节目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背后编剧团队的努力和贡献。只有明星和主创团队共同努力,综艺节目才能够持续创新,吸引更多的观众。

02

综艺依赖显眼包

的短视频传播,有隐忧吗?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短视频盛行和全民玩梗的时代,对于日渐缺少话题度的内地综艺来说,节目想要大火出圈,短视频的传播助力必不可少,而综艺显眼包的流行正是这一变化的某种体现。但这样的现象对综艺行业到底是利好还是隐患?

首先,短视频的传播为综艺节目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2.5个小时,已成为国民触网的首要应用,一个热梗或名场面可以几何倍数迅速走红,带动节目的知名度和收视率。

像魏大勋、白敬亭、孟子义等“显眼包”嘉宾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高度曝光,为节目带来了更多的观众和讨论。他们的一些搞笑、真实和特色的表现在短视频上被无数次的播放和分享,形成了强大的话题效应。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综艺节目会不会因为迎合短视频传播而越来越水?

因为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大多数是为了追求快速的笑点和情感传递,这可能会导致综艺节目过于追求瞬间效果,忽略了深入挖掘和传达的内容价值,显然这个问题需要每个幕后综艺制作者自己去衡量尺度的把控。

其次,短视频平台给综艺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宣传的窗口,后续可以尝试将其转化为节目自身的热度和播放量、收视率。

像上述显眼包嘉宾的有趣片段被广泛传播,使得更多的观众对节目产生了兴趣,甚至去追看整个节目。这对于综艺节目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但同时,如果过度依赖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和传播, 可能会导致综艺节目的创作团队降低了对内容质量的严格把关,或者盲目追求某种热点而导致的跟风、搭顺风车之作。

如这个暑期档,《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电影利用短视频传播成为全民爆款,后续诸多影片学习此风潮,但并未达到相似的效果,还被观众吐槽说是名不副实的“诈骗电影”。

另外,短视频对于捕捉时代的情绪和趋势有着独特的敏感度。

蔡国庆在《披哥3》中的金句和表现,触动了大量年轻人的心弦,成为了他们解压、欢乐的来源,也让蔡国庆成为新晋的“综艺显眼包”。这种情绪的放大和传递,为综艺节目带来了深度和情感共鸣。

不过正所谓“情绪是一把双刃剑”,被短视频放大后的传播是否是综艺制作者希望传达的理念,会否出现与节目核心价值不匹配的情况,或是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这无疑对主创团队的舆情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总的来说,综艺显眼包以及背后蕴含的短视频放大效应,对综艺节目的传播和影响力具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然而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对于综艺节目制作人和参与者来说,如何在这个短视频时代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迎合大众的观看需求,又能保持节目的独特性和深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完-

空缺5个月后,广电总局迎来新局长!

长沙夜生活:一场人文与浪漫交织的沉浸式电影

谁革了国产综艺的命?

直播带货下半场:明星内卷加剧,内容形态革新

差评率高,《灌篮高手》不该再营销情怀了

2023年,爱奇艺影业能否“触底反弹”?

2520亿的“网文IP蛋糕”,腰尾部作者能尝到甜头吗

女性剧创作,为什么到了该洗牌的时候

教科书式的爆米花进口片,为何仍难卖座?

内娱偶像经纪公司存在感,仅限于艺人塌房时

从反家暴到反PUA,女性悬疑短剧还能如何进阶

即便爱情而已,但谁又能拒绝吴磊?

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请把【传媒圈】设为星标

动动手指戳一下,优质内容不迷路!

《传媒圈》专为广电、视频、影视、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及融媒体业者服务,粉丝量和阅读量均领先同业。欢迎关注!欢迎合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综艺不能少了明星显眼包,那导演还重要吗?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98306

相关内容

综艺想出圈,必配“显眼包”
网络综艺不能只靠明星博眼球 要“流量”更要质量
综艺编剧和导演如同“夫妻”,“门当户对”很重要!
《无限超越班2》热播,演技类综艺“有戏”重要还是“有梗”重要?
女明星不惜和导演闹翻也要去做双眼皮!(割了双眼皮的女星)
钱都砸给明星,综艺还能好吗?
《演员的诞生》:竞技类综艺还能不能有点根本底线了?
演技类综艺,只是为了考验导师的微表情吗?
美食综艺:明星不可少 “下饭”才是重点
明星奶爸王耀庆,不仅是“显眼包”,原来还是“孩子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