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展示

发布时间:2025-05-20 03:05

新锐品牌在资源极度匮乏时的打法值得所有品牌认真回味。

近几年,美妆新锐品牌早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它们在短时间内迅猛增长,不同以往的崛起路径打破了所有人对品牌塑造的固有认知。

在生态格局变化中,新锐品牌该如何运用新流量,抓住新红利突围,又该如何搭建团队支持?这些新锐品牌关注的话题,全新升级的聚美丽品牌加速平台可以如何帮助新锐美妆品牌梳理解决?聚美丽联合磐缔资本推出的“流量赋能基金”又能如何通过MCN的信息优势、富余流量优势去赋能新锐品牌?

12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化妆品新锐品牌大会暨2019第六届美丽互联大会创新展示环节上,我们邀请新锐品牌代表及MCN机构,进行了“新锐品牌社媒电商团队搭建与流量突围”的主题讨论。

主持嘉宾: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红林

点评嘉宾/赋能机构:大禹网络联合创始人/大禹传媒CEO李永安、快美创始人陆昊

新锐品牌代表:Plustwo品牌创始人Dennis、个人护理品牌轻生活品牌创始人天成、生活方式个护品牌BOBORE创始人朱飞霖、彩妆品牌笛珂梨创始人Rubin

以下是本场对话精华实录:

很高兴今天邀请到了几位新锐品牌创始人,之前我们聚美丽的活动,每次有点像国外VC的 Demo Day 的形式,每个品牌上来做一个展示,评委在下面提问。

今年我们换一个形式,请大家直接上台,因为过去我们用Demo Day 的形式,那种形式评委和创始人互动可能会让创始人感到紧张,所以今天换一种双方平等交流的形式。我们会留一点时间给创始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品牌,我也会问一下我们做投资的人通常关注的问题,让大家了解我们是怎么思考和工作的。另外今天也有幸请到了流量赋能基金的两个合伙企业,一位是大禹联合创始人李总,一位是快美陆总,他们都是顶级MCN机构,有丰富的服务成熟和新锐品牌的经验。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从PLustwo开始,你可以花一分钟时间介绍一下PLustwo这个品牌。

新流量下崛起的新锐品牌代表展示

PLustwo今年8月份上线,“普拉斯兔”寓意为一只藏在浴室的魔法精灵,设计的主题是围绕兔子的IP打造“魔法浴室”主题,围绕主题做一些新的、有创意的产品。是我们第一期产品叫新定制安瓶洗护,主打概念是让用户自己挑选功效和香味,亲手制造属于自己的洗发水和沐浴露,让他的参与及与品牌链接更强。

通常投资人对一个初创的企业的关注点有一个顺序,我们会首先关注创始人的产品感觉、其次我们会关注创始人的个人背景、他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边界、还会看他怎么搭建团队和人事理念。所以我们先请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明星产品是什么?

我们目前只有一款洗发水和沐浴露。

大家好,我是轻生活的创始人,轻生活是为敏感肌女性做的个人护理品牌。我们2014年创业起步做卫生巾,当初是因为我女朋友是敏感体质,所以我就创业做了卫生巾,之后做了5年。截止现在我们只做了三款产品:卫生巾、洗脸巾、蒸汽眼罩。

经营了几年以后,我们发现这个品类它的主要渠道在线下,所以去年的时候在公司内部孵化了一个新品牌,也会在明年二月份面世。我们公司算是从小而美转型到包含美妆、个护多品类的电商公司。

你们最开始的明星产品是怎么想出来的?

当初我做卫生巾起步的时候,市面上卫生巾都是棉柔材质的,那时候主流的品牌只有全棉时代一家做了纯棉卫生巾,但是没有大力推广,但其实纯棉产品给一些过敏女生使用,能解决经期敏感问题。

但那时候因为我没有经验,我也没有看大盘的数据,其实经期敏感的女性只占了6%,非常少。我们就用纯棉卫生巾切入点做了轻生活品牌,有了一定的用户基础以后就拓展了品类,但是发现这条路不好走。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在个护品类里,你们不要跨品类,比如说你做卫生巾的,不要想着做一个洗脸巾或者蒸汽眼罩,这个路径效果低且会影响用户的心智。

大家好,我是BOBORE创始人,我们品牌是一个生活方式类的个护品牌,我们主张用面部护肤的精致和专业打造身体护理,重新定义身体护理这个系列。我们现在品类是以个护理品类为主,面部护理为辅。在渠道上,我们算是在小红书上成长起来的,在小红书今年双十一我们在个护品类里做到了预售第一,销售第二。

我们品牌成立至今有两年多的时间,第一年时间更多是在打磨产品,研究供应链以及对于产品细节上的一些追求。我们品牌的理念和Slogan是“贪恋惊喜”,我们在产品中会有一些小确幸和产品互动场景会植入到产品本身,通过这些细节,希望给消费者传递一种惊喜的感受。

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们品牌的第一个系列,这一系列当时的灵感来源来自英国一个郡的首府巴斯,巴斯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洗浴”。

我个人喜欢欧洲的建筑,所以第一个系列有两个护手霜和沐浴皂,我们命名这三块沐浴皂分别为Bank(银行)、Church(教堂)、Casino(赌场)。

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用一个建筑名来定义产品名,因为这个城市是被英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城市,所以在这个城市中心有一个浴场,是古罗马流传至今的,我们想通过沐浴的形式构建这么一个城市。在西方建筑学中,银行和教堂是属于建造时间最长,并且耗时工艺也是最复杂的,当时我就选择了这二款产品命名,另外赌场是人生起伏跌荡最大的场所,我们就用这三个名字,同时开模做了一个砖块的形式建造一个城市的感觉。

各位好,我是TICK&LICK笛珂梨品牌的创始人Rubin。我们是一个全新的彩妆品牌,团队上下也是以学习的心态做事,所以前面选择9月1号开学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上线。我们团队核心成员,在外资国际美妆企业都有超过10年的从业经验,有颜,有料,更有趣是品牌产品开发的主旨,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带给年轻消费者颜值和品质兼具的高品质国货彩妆。

新锐品牌该如何抓住平台流量和红利?

从上午到现在其实有一个话题一直在讨论,平台下一轮流量的机会在哪里?这个请李总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因为我听过一些企业的历史,尤其一个企业的少年和童年时光,往往是投入回报率最高、最美好的一个年代,能否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畅想一下未来的走向?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我是来自苏州大禹网络的李永安,大禹2011年开始做流量的生意,从微博时代,我们也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流量红利期,微博做推广和营销的人,我们应该算是第一波。当时微博的流量红利,转化率还是非常好的,那时候KOL的价格体系也是非常混乱的,性价比高。微博之后初步开始大量的营销进来以后,它的红利越来越小,当时广告量比较多的时候,一天一个账号可以十分钟发一条广告,一个账号可以接几十单广告,微博粉丝被洗了一波之后,效果是下降的。

我们现在重点比如说抖音,抖音开始性价比特别的好,到后面越来越低了。你的用户还没有被洗完的时候,是最好的流量红利期。大禹是做内容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做流量的生意。我们更多的是把我们的内容当做产品去曝光给更多的用户,让用户关注我们。

我们抓住的第一个流量平台是微博,第二个是微信公众号。2012年我们就开始做微信公众号,那时候大家不知道微信会成为这么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有了团队的投入和专注,才能够在平台上找到红利期。

我认为流量红利期是一直存在的,就看你是不是可以抓住,能抓住流量红利的永远都是少数人。现在大的盘流量是有下滑,但并不代表没有红利了。同样在抖音或者快手平台,依然有红人冒出来,依然有一夜爆涨百万粉丝的账号存在,但是你是不是可以抓住红利期就不一定了,这需要几年的沉淀。比如直播的红利期,像薇娅、李佳琦他们在淘系里沉淀3、4年,赶上了大的时候,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头部。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内容,他们获取更多流量也是在不断变化形式的。2018年抖音红利期,那时候做什么内容数据都非常好,因为那时候短视频很少,用户很多。但现在短视频的内容,感觉已经是全民做短视频了,抖音的MCN机构已经上升到了几千几万家的数量了,差异化的内容有了新的红利期。比如种草刷腻了,剧情今年火了一把,但剧情这一波看腻了之后,下一波还会有红利期。始终大家会消耗内容,消耗之后红利期肯定是有的,就看你是不是可以抓住这个红利期。

红利期能不能抓住很重要的一个是信息量,比如说在风口上能不能判断下一个红利期是在哪里?告诉你了以后,你是不是可以做出来,你有没有能力做住这个机会,是要看你的能力是不是具备。

行业中很多人觉得大禹在平台的切换中都比较快且抓住了机会,但你们两位创始人看上去没有那么潮,你们是通过什么技能抓住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首先要信息量和信息领先的优势,其设施团队的组织、执行和管理能力。我们二位创始人都是部队出来的,信息判断正确之后,我们有比较高效的组织和落地能力让它实践出来,我们会去进行研究信息,我们是80后的人,虽然不时尚,但还是挺阳光,要跟得上。我们要知道用户在哪,内容怎么做、怎么玩,需要自己琢磨和研究。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还是能够抓住一些机会,看到了机会能够实践、规模化放大出来是我们比较强的能力。

在我眼里看到了有非常多红利,红利蛮多的。从几个维度来说,第一个就是流量红利,我们看流量红利,MCN首先是会看平台产品,产品功能和结构变化会带来一些红利,最近你们有没有关注快手出了疾速版,现在看快手切到大屏的模式,快手的体验效果跟抖音是一个模式的,快手越来越像抖音,抖音越来越像快手,他们的产品功能上切换上每一波都是有红利的。这是我们的逻辑,去看产品的变化。

第二是看生态变化。今年第四季度看,很多做快手的品牌,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去切,形成自己在快手上整个的闭环。因为快手下半年新进入了很多的团队,整体的组织结构变了。快手内容特别是在时尚、美妆开始有点抖音化了,这其实也是一个红利。

小红书最近在推直播,这个可以说是媒介的红利。今年双十一是淘宝直播爆,直播这个能力,这个可以说是基础功能,这个基础功能接下来被抖音、快手、小红书去做复制。流量红利是长期存在的,就看你是不是可以抓得住。我们经常和客户聊这个事,但是发现有一些品牌的组织结构、执行力跟不上,也是比较难拉这个红利的,现在的新锐品牌搞定一二个平台,基本上就过亿了。每一个平台算法、沉淀路径以及广告投放的模型和产品配合度,每个平台是不一样的,大家去看每个平台,基于平台做内部小组化的调整才能抓住,这是第一个维度和平台红利。红利很多,这是明年一年度值得大家仔细研究的。

第二个维度是有一些红利是在衰减的,比如说方总投抖音1:3,投快手1:3,这是不长久的,长久的是你自己有一个数据化的模型,在精细化运营商做PK,精细化运营做到1:2,1:2.5,这是长期可以撑一到二年的红利或者两三年的能力。

我们的重点是打造自己的营销能力,我们做了一个共用的中台,用中台数据系统选号、内容标签去做。数据平台抓账号红利,我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抖音上效果好的这些号记住,这其实是一套体系和数据积累的方式。找一些有能力的公司一起合作,这是关于流量红利。另外今年我们服务了600多个品牌。有一些品牌不一样,有些品牌表现的不大好,我们也比较惭愧,有一些品牌表现的特别好,我们也特别的开心。

我们跟抖音上周有一个闭门的讨论会,有进行双十一复盘。双十一之后,可以看到新锐品牌就开始逐渐的分层了,这是抖音某些部门的观点。比如说完美日记,花西子是一层,他们看的是他们在抖音上的投放类型,有几个是信息流+品牌的建设一起投,他们觉得转化率越做越好。有一类只抓信息流,不种草,只收割不种草,不断追求ROI转化高的品牌,可能越做越平。

大家可能看数据,双十一和双十二有一些品牌的下单量是在减的,ROI不太行。现在到了品牌建设和效果建设同步的阶段。刚才几位有些人在讲自己的品牌,有些人在讲产品。事实上,消费者越来越感知到品牌本身,你的品牌让他喜欢,他可能会越来越喜欢你,这个转化效率会越来越高,这是做品牌的红利。

另外一个话题,抖音上怎么把100块以上的产品推爆,价格带也是一个红利。我们现在接到很多的需求120、150元以上的彩妆明年的市场上会比较多。快手上可能是一批50元以下的产品在出,这个价格带可能会有红利。

彩妆品牌做了很多的推广套路,洗护、日化和很多周边的品类可以复用一下,在品类里也有很多红利。

新锐品牌团队如何搭建?

我们今天讨论很大的一部分内容是在于流量和红利,往下再讨论有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在做社媒或者是电商的时候怎么搭建团队,尤其是新锐品牌,因为新锐品牌资源稀缺,就这一点,我很想听一下几位创始人的分享。你们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况下是怎么搭建团队的,怎么选择路径把一个新品牌冷启动起来。

我们上线时间比较短,在8月1号。那时候我们对社媒只是大概了解,很多落地东西没做过。当时所有社媒平台都去尝试,比如B站、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后来发现基本上除了小红书、抖音以外,ROI很低。我们把范围缩小了一点,投一些和粉丝切合度比较高的。

你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搭建这个团队?

我们新品牌会比较落地一点。刚开始是自己和另外一位媒介,这位媒介是我们团队里的一位以前做小红书的,不仅是做某一个节点,从整个环节都在做。

你的方法是找了一个比较有经验的人?

从8月份到现在,每天都是自己在选号,包括文案都自己写。现在的话,小红书会好一点,抖音的话不确定性太大了,现在还在磨合抖音的团队。

我们第一款产品是卫生巾,2016年的时候社交媒体主要以微信为主,所以就把创业做卫生巾的事以及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微信文章的方式推送出来。2016年KOL风口刚起来,也算是有红利的。那时候我们只有一款单品,那时候重复做这么一件事,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去PK,有一些绩效。

这个小组是怎么来的呢?是招了一个成熟的团队还是培养新人?

那时候没有成熟的团队,我们2016年的时候整个行业都没有游戏规则,第一次我们和广州KOL合作的时候,那时候连费用我们也说不清楚。最开始跟十点读书还是书单合作,一篇微信的推文是3万块,那是转化率一篇文章销售额在七八十万,那时候你先做的就先吃到红利,后来其他的品牌进来了以后,红利就慢慢消退了。

等到了2018年的时候,正好又赶上我们推了一个新产品洗脸巾,这个产品碰上抖音平台兴起,那时候还没有人做抖音,我们团队内部就开始做内部测试。那时候抖音连链接都没有,用户购买要退出抖音,自己再去搜索。那时候我们做洗脸巾这个产品,ROI也能超过1:3、1:4。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搭建团队的时候,我们有二个基础的原则,第一点就是工作的态度一定要认真,第二点就是必须具有钻研精神,所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这二年的创业时间,我们的团队不是特别大,大概是15个人左右。我们招人的逻辑是比较喜欢认真培养平凡人,通过他们专业和钻研的精神成就自己的岗位。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他们,都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伙伴们和我们的品牌一起成长。这个过程很刺激,不管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可以从中得到一个收获。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从团队的搭建到后面的市场的流量投放上,都是属于资源和资金比较紧缺的状态。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逼迫我们自己去学习成为一个MCN,同时我们内部也会培养内部孵化红人。

内部怎么孵化呢?

用孵化可能不是可能特别精准。因为我们做这个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造一个红人,当我们没有足够的预算去和MCN合作时,我们就把自己培养出内容运营能力,探索怎么做内容才是更精准的,并且了解我们的客群在哪里,我们的客群喜欢怎么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品牌必须建立的过程,这里帮助我们的运营团队在投放和筛选红人上更加精准。

Rubin在我眼中是彩妆供应链专家,从去年开始彩妆非常热,很多大品牌和新锐品牌不断进入了彩妆领域。我想了解一下,你从供应链端觉得彩妆品牌现在是一个怎么样的竞争格局,未来是一个怎样的方向?

这两年整个彩妆市场特别国货彩妆市场风口还是比较热。从供应链这端看,最近两年包材行业内几宗大的收购案,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收购金额规模,说明资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说到彩妆供应链竞争格局,我认为研发创新驱动的企业会始终占据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我创业前服务的包材公司AXILONE,之前帮LANCOME做过一款ROUGE IN LOVE的口红包材,运用了多重复杂的表面处理工艺,这款包材至今在市面上也没出现过仿品。另外最近我注意到一家德国的包装公司,创新的做了360度镭雕这个工艺,改变了过去镭雕只能做在平面的这样的局限。这都是通过研发和创新来来构建技术壁垒,以求在激烈的彩妆供应链竞争中拔得头筹。

另外整个供应链的柔性化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点,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国产新锐品牌,当品牌还很小需求量不是很大的时候,想去做到产品差异化竞争,往往会想着去开模,那这种时候去跟工厂特别是一些大的工厂谈合作的时候,柔性化这一点就很重要。

接下来我想问下两位MCN创始人,我不知道你们的业务合作里新锐品牌多不多?因为我知道头部MCN对新锐品牌合作不算特别活跃,不知道是因为业务结构设置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TOP5客户里,去年投的新锐最多是完美日记,今年投的最多是花西子。我们客户排名和天猫2018年的增速是吻合的,这是一个大盘的投放,他们投的多,我们有量,他们涨的快,对于他们各个渠道来说,这个投放性价比最高。

我觉得新锐品牌可以重新下个定义,新锐品牌也分层,一种是已经投过了的TOP10品牌,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套路和打法,但是今天问的问题可能是冲出冷启动阶段品牌,是如何与MCN机构。

我们在这个场合说的还不是像完美日记所谓新打法的新锐,更多是月销在一千万以内的品牌,因为其实一个品牌到月销一千万左右,一两个亿规模时,基本打法会形成一个台阶式的跃升,打法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今年双十一我们有一个面膜品牌,大约跟我们合作了500万,主要覆盖抖音、小红书、B站,一款单一面膜预售12万多件,加在一起大约1200多万。对于月销千万左右来说,有数据支持做批量投放,是能把ROI拉平的,再追点豆+、信息流。500万对于千万销量,做3个月用数据支撑是相对舒服的阶段。但对于月销百万左右的,我有些时候不太有能力推好,是因为他应该找特别精准的,标签、人、内容模式精准,还没有被哄抬物价的号,一个号投的好,下个月单就排的很满。发现那些成长期1:10ROI的号,是百万以下的品牌自己需要努力的,找到自己的人群,卖点。对于月销百万左右以上的品牌,MCN机构合作起来就相对舒服一点,这可能是组织结构导致的。

这种就是很初创的品牌,月销一千万以内的,他们往往是试探性的找肩部和头部的红人,一咬牙一跺脚想试一下是否带货,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失败。因为大公司的投放做的是一个组合,只要这个组合有一个平均线以上的概率分布,能打个六七十分就是胜利。但新锐品牌往往构不成一个组合,这种情况去赌头部网红就很容易出错,这种情况挺多的。

为何选择现在的创业方向?

第三个问题一般是围绕着创始人的,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我们平时看很多融资的PPT文件,我比较喜欢看创始人的背景和他的介绍,因为如果一个人特别优秀的话,他可能会把一盘很烂的生意给盘活了。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理念、价值观、思维边界非常的窄,一盘很好的生意也可能被他做坏了,我特别想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是什么导致你们做这样的创业?

我大学是学的精算,工作几年因为我女朋友在做淘宝的生意,算是淘系品牌流量的尾巴,在那个窗口期先是兼职然后就慢慢的一直做这个事,自己去开发供应链,做产品的设计,到2017、2018年的时候市场变化太快了,那时候要么走红人,要么走新的品牌玩法。后来2018年就觉得品牌升级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根据现有现有团队供应链,花了一年的时间,把这个新的品牌打了出来。

我和他们不太一样,毕竟这个品牌已经做了几年了,我是跨类目从个护转到了美妆。我觉得其实创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你要想清楚本谋什么?最后的雄心决定了你去到某种地方。这中间有可能打了8折或者8折上再打8折,但最终牵引你的是当初那个雄心。因为我在做卫生巾的时候是为了解决女朋友的问题,当我发现解决完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没有雄心。后来因为资本的推动,在无形中放大了我的事业,又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是浪潮推着我往前走,并不是我赶着浪潮走。这个过程中我比较幸运的是我还算是悟性比较好的人,因为接触到很多资源之后觉得自己可以创造很大的可能性,所以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找到了现在的方向。所以创始人不要在早期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一些虚荣的指标,应该想的是最终的雄心是什么,同时脚踏实地在要不同的阶段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更务实的去做。

我在英国呆了7年,专业是工商管理,回国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媒体,之后去了金融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现在的合伙人他也是一个在媒体行业从事很多年的资深媒体人。这也是我比较幸运的地方,我和合伙人之间,对于一些事的看法和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

媒体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我们注意到,北美很多美妆新锐品牌,很多人具有媒体背景,因为对内容比较敏感。

但是我们二个是截然不同风格的人,所以也决定了工作板块上的分工。当时我们选择这个品类,从品牌初期就做了一个布局。美妆行业一直是增速比较快的市场,但是品牌化一直比较弱,其实最初就不想在面部护肤跟大牌硬碰硬,但个护领域是有价值观拐点,所以在这个领域中我们选择了这个品类。

从国外的一些化妆品观察到,现在个护这个版块的新兴小众品牌很多,从阿里数据上可以看到,个护品类,现在大家已经渐渐的从面子工程转到了身体护理上,越来越精致,包括海外大消费市场开始出现了新型生活方式渠道和产品。这也是决定了为什么我们会选这个品类的原因。回到话题初始,我和合伙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是主要负责供应链和电商板块,我个人对一些美学和设计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就负责产品开发和前期包装设计上的事情会比较多。

我刚才看到你们一款产品叫Billion,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十亿,不太明白它背后的含义,你是否可以解释一下。

Billion这款产品和Nothing是CP手霜,寓意就是左手十个亿,右手一无所有。Billion是男友手霜,Nothing是女友手霜,在这个产品上我们还设计了二句对比。

这是打哪个市场的?

最初的时候我们主打的是礼品市场,Billion和Bank组合在一起叫“大梦想家”,就是银行存款10个亿,所以在金融一直走的特别好。

那谁会要Nothing这款产品?

这个要回到产品组合上的对白。女生上的对白写的是I have Nothing,but you!(除了你我一无所有),男生的这款上是You have Billion,and me!(而你将拥有十亿和我),有一点情侣间小情话的感觉。

给你们一个建议:把女生那款那句话后面加一个S。变成I have nothing but yours (我一无所有,但你的都是我的!)

我是跟我的从业经历有关,我是从2006年的时候进入美妆行业的。

对,我们其实很少看到从供应链出来的创业者,接下来有可能从供应链出来的创业者,如果能跟一些媒体出来的创业者,比如上午讨论到直播跟供应链结合,我觉得是有机会的,我觉得你的机会可能在服务类的企业。

这跟我的职业从业经历有一定关系,我自2006年进入美妆行业,先后在行业内头部企业,意大利OEM巨头莹特丽,LVMH旗下的FRESH品牌和包材企业AXILONE各有4年的经历。从代工厂、品牌方到乙方包材企业,自己在职业规划里有意的做这个布局,也是期望后面自己可以出来做品牌。

最后,利用最后的时间分享一下我参加这次会议的两个感想:我们谈到了流量红利的切换,我觉得每一个时代无非有这么几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天才,天才可以脱离时代带给他的束缚,时代再坏,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这个时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环境。另外是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永远走在謿头浪间,某种程度上能够跟紧流量红利的人是属于优秀的人。还有一种是徘徊和放弃的人,我觉得大部分人在中间,是属于需要去努力才能成功的人。

在赋能、孵化、加速的这个类别里,存在着二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说企业的成长不需要赋能,优秀的企业自然而然可以跑出来,

我认为这可能是针对天才型的企业家,比如是像乔布斯、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人,他很多的做法是可以超过时代甚至引领时代的。但大部分企业是需要去赋能,去碰撞,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稀缺的资源,服务于那些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成功的创业者,这就是品牌加速器和赋能基金存在的意义。这是我的第一个感想。

第二个感慨是一个企业的资源稀缺是很重要的财富。刚才我为什么要问这么多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其实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一个创始人,他需要有去招新人、培养新人的经验,因为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没有总结出这一方面的经验,这个团创始人对团队的搭建,对企业文化的建构会变得缺乏感觉。这样的创始人就很难带领一个规模化的企业。你可能走过了0-1,甚至是走过了1-10,如果你一直用别人培养的人,你是不可能冲到10-100的。只有可能在很早期的时候,招过大学应届生,带着他们一步步的成长,才可能建立起你公司的系统、文化,最后才有可能把小树苗变成参天大树甚至是生态系统。谢谢各位!

以上为本场论坛对话实录整理,更多详细的嘉宾发言以及精华整理我们将会陆续在聚美丽的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此外,嘉宾现场演讲视频与PPT将在“聚美丽学院APP上线,免费向APP年度会员开放”,请大家留意查看。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创新展示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96960

相关内容

中央民族歌舞团公众开放日展示最新创作成果
《出入平安》主创新浪扫楼,娜扎展示了一段新疆舞才艺!
中国国际时装周:时尚与文化创新的先锋展示
权威多元互动,名人风采展示平台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
展示新世界发展创始人勤、诚、义的人生实践,《郑裕彤传》简体版正式发布
北京艺术品交易展示月举办 创意展览亮相798艺术区
周杰伦9岁歌迷即兴创作展示绝对音感
未来三年,新闽菜这样创新发展
快变量撬动稳发展:顾家家居财报中的战略定力与创新启示
北京创新“电影+”发展新模式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