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营销“名人效应”是打造认同感
《汽车文化解析专栏01》
前段时间,有媒体友人感叹“自己作为文化人,几年汽车媒体经历,被没文化的汽车给毁了”,当时一笑而过,事后感觉这问题蛮有意思。
汽车文化,相较茶文化、酒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汽车市场粗放的时候,汽车制造商、经销商都忙于造车、卖车的生意,而车市放缓的时候,这种文化内涵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近期,看到互联网行业都在谈论“匠心”,事实上,与汽车行业的“匠心”相比较,这些方面太过于落寞,汽车品牌文化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更是来自汽车制造商、汽车“工匠”的极致追求,近期的来讲是Elon Musk对于特斯拉的追逐、悠久的正如“毕加索”等,文化内涵与汽车品牌的有效融合,有些时候,你以为在卖车,实际上是这些“工匠”出售的文化。
第一、“名人文化传承”共鸣“车企文化认同感”
与媒体人聊“汽车文化”,谈到认同感,很多人谈到体育赛事的一些名人代言,事实上,这种认同感仅仅想唤起粉丝的注意力,真正的认同感来自文化认同,特别是汽车工程师或者创始人的深度文化认同。
正如,提起“毕加索”,脑海里会出现什么场景:常年穿着海魂衫的“老爷子”?倔强的神态?不朽超前的画作?想要了解这种文化生态,需要了解文化形成的背景,毕加索出生于1881年10月,在西班牙南部的一个海岸城市马拉加,随母姓,同时是个狂热的斗牛迷,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这种斗牛精神。
这幅作品是1907年,时年26岁的毕加索的作品《亚维农的少女》,即便百年后的今天,这幅作品仍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当年古典画派的规则被彻底抛弃,取代之的是种种元素被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切割、组合,在二维平面中产生了无数个不同的观察面,它被称为历史上第一件立体主义作品,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汽车品牌的文化传承,首先是汽车工程师的文化认同,1998年10月,萨拉·毕加索的总设计师,雪铁龙资深工程师多纳托克先生,正是借“毕加索”之名来表达对毕加索先生的喜爱与敬意,作为毕加索的粉丝,这位“工程师”的理念就是:整体曲线流畅顺滑、发动机舱和乘员舱的过渡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车型。这款作为雪铁龙第一辆紧凑型MPV车型在亮相巴黎国际车展,在2000年上市之初就卖出20万辆。时至今日,“毕加索”已经成为雪铁龙品牌旗下休闲旅行车的统称,也是欧洲最流行、最具有艺术气息的进口MPV,在欧洲尤其是法国汽车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括前段时间的上海车展上,推出的雪铁龙全新C4毕加索,在理念上,有着很好的传承,基于全新EMP2平台打造,有五座版和七座版两种选择,不仅名字带有浓厚的艺术色彩,从全新前脸设计、饱满丰腴的侧面轮廓、尾部3D效果LED设计、再到复式Loft风格的内饰格局,无不体现奇思妙想。空间方面,七座版的全新大C4毕加索轴距为2.84m,高度达1.652m。全独立座椅的自由组合空间、头等舱座椅、配备多项智能安全防护技术都融入文化基因,你可以有自己对车辆外形的理解和判断,不过,这种文化认同感贯彻其中,相较请明星代言,这种体系化融入工程血液的文化打造,更持久。
第二、认同感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如果说“代言的名人效应”是“锦上添花”,那么,文化认同的打造则同时具有“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双重功效。就像品牌含金量一样,能够在“盛时极盛”、“衰时不衰”,特别是在当下中国车市状态下,这种认同感打造更为急需。
5月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称,2015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为207.97万辆和199.45万辆,比3月分别下降8.9%和11%;与2014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0.6%,销量下降0.5%。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8.08万辆和814.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1%和2.8%。月度累计增幅继续回落,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4.9和6.3个百分点。
车市放缓是个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方能体现文化带来的耐力,所谓的“危难之中见真情”,就是这么个道理,认同的文化才是潜移默化中支持的东西,这些才是贯穿整个汽车从最初概念、优化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全流程的主线。
网址:车市营销“名人效应”是打造认同感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94117
相关内容
名人效应营销策略分析.pptx网络营销名人效应分析.pptx
名人效应的事件营销.pptx
利用名人效应的营销案例.pptx
利用名人效应进行营销.pptx
娱乐营销公司:打造明星效应,提升品牌价值
TikTok红人合作策略解析:打造病毒式营销效应
网络营销名人效应案例分析.pptx
名人效应:营销策划的秘密武器
《打造知名度:明星市场营销策略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