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类综艺的迭代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05-19 23:22

从素人男女主角到明星组CP扮假想情侣,从嘉宾情感关系诊断到带着父母观察体验,如今的婚恋类综艺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垂直细分趋势。

5月20日,腾讯视频推出的沉浸式婚恋观察真人秀《亲爱的,结婚吧!》上线,节目采用“陪伴观察+真实CP”模式,丰富了婚恋综艺市场品类。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多档婚恋类节目均取得不俗表现。截至5月19日,《我们相爱吧》第三季累计播放量为11.3亿,《我家那闺女》累计播放量为12.4亿,《我家那小子》第一季也曾创下15.7亿的播放量。

婚恋类综艺被称为综艺界的“常青树”,长年拥有一席之地。中国现有的庞大适龄未婚人群,则是滋养其成长的沃土。如今,婚恋市场的主流人群从80后发展到90后乃至95后,婚恋类综艺节目也因时而变,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做到年轻化表达。

婚恋综艺进化史

在婚恋综艺领域,江苏卫视出品的《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首播以来,掀起了一波相亲节目热潮。《非诚勿扰》最大的特色是,每期现场有24位单身女嘉宾以亮灯或灭灯的方式表明心意,经过多个环节决定男嘉宾成功牵手或遗憾离开。

在这一模式的成功引领下,同类型节目开始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也促使节目制作方通过自我创新、版权引进等方式开发新节目。

2015年,明星假想恋爱类真人秀开始登上荧屏。比之素人,明星自带高颜值与高人气,凑对儿谈恋爱更是有流量有看点。

比如,在《我们相爱吧》系列恋爱真人秀中,余文乐&周冬雨、吴昕&潘玮柏、明道&王鸥等话题“恋人”,在节目中展现的情感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于公主与王子恋爱童话的幻想。但是,明星“剧本式”谈恋爱由于缺乏代入感,也有不少观众并不“买账”。

当下婚恋市场中心主流人群的父母,也从50后、60后转变为70后,节目制作方瞄准家庭情感这个“缺口”,推出了主打亲情牌的代际相亲交友节目。《中国式相亲》《新相亲时代》等节目让原本处于幕后的父母走向台前,《为你而来》里,闺蜜也成为女方考察团的成员之一。

“带着父母去相亲”的设置让节目更贴近生活现实,但正如浙江卫视《遇见你真好》总导演陆皓所言,“中国婚恋节目观众还是认明星,大家更想窥探明星的生活和价值观。”

2019年热播的《我家那闺女》,邀请四位明星爸爸与明星观察员一同观看待嫁女儿的恋爱日常,了解女儿未知的情感生活秘密。同类型的《女儿们的恋爱》《女儿们的男朋友》也持续发力,掀起了新一轮婚恋节目的热度。

不同时代的成长背景,也带来了诉求各异的婚恋认知。如果说以往的婚恋节目更多是以寻找男女朋友为目的,那么对于90后乃至95后而言,社交和恋爱已是刚需。“年轻人的社交技巧和经验,以及对两性之间的理解还是很缺乏的。”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表示。

2018年下半年,婚恋综艺《心动的信号》上线。这是一档恋爱观察类节目,由6位明星组成观察员,通过观察90后、00后“以恋爱为出发点”的社交状态,推理其相互之间的恋爱关系,同时为观众提供恋爱技巧。2019年以来,无论是浙江卫视推出的《遇见你真好》,还是湖南卫视推出的《恋梦空间》,从节目主体框架看,都属于《心动的信号》同类型节目。

为了更符合90后口味,婚恋类综艺在元素设计和安排上也进行了多种创新,力求从形式到内容都做到年轻化表达。如《饭饭男友》中“追星”和“养成类游戏”的设计,《真心大冒险》中根据“狼人杀”桌游衍生的节目规则都在贴近年轻观众上提供了新的角度。

现实刚需浇灌“常青树”

为什么婚恋类节目可以成为综艺市场的“常青树”?从社会角度看,婚恋综艺的诞生与盛行离不开人们对于脱单的焦虑。

根据珍爱网发布的《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2017年,全国单身人群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5%左右。其中单身时长为3年及以上的人群占比最多,高达59.46%,其次为单身时长2年(23.84%)以及单身时长1年(16.7%)。

对于庞大的适龄未婚人群来说,“相亲”是一个很现实的“刚需”,这也是婚恋节目成长的沃土。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对婚恋及交友的直接诉求,让观众在节目中既能体验“恋爱的滋味”,也能学到不少实用的“恋爱技巧”。

博见传媒创始人吴闻博认为,“恋爱综艺的优势在于和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大,由此可以延伸出代际话题、对象话题、家庭话题等情感讨论。”

在婚恋节目的内容构成方面,婚恋元素固然重要,亲情元素也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篇幅,通过父母与儿女间的亲情碰撞引发情感话题,借助节目促进代际之间的理解。

纵观整个综艺市场,无论哪种类型的节目,“捕捉到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情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婚恋话题恰恰是容易引起受众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单身人口的不断增长,恋爱、情感、婚姻更容易戳中观众痛点,引发社会讨论。

爱情本身参差多态,可以开发和创作的题材空间和容量很大,感情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作为综艺内容。比如《幸福三重奏》勾勒感情关系风平浪静的美好,《爱情保卫战》邀请嘉宾为感情中出现的矛盾提供解决方案。

婚恋类节目之所以能够成为综艺市场的“常青树”,也跟节目组不断调整节目形式有关。以现象级婚恋综艺《非诚勿扰》为例,发展到后期,节目中的专家嘉宾、环节设计、现场环境、播出时段等几经修改调整,也曾推出海外专场等不同形式内容。如今,这档节目已走过9个年头,虽然早已告别了曾经的高光时刻,但其依靠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固定受众依然具有不小的生命力。

部分婚恋类综艺介绍

《真心大冒险》

《真心大冒险》以“97后”青年为视角,开放式上演青年男女的恋爱过程。

节目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恋爱狼人杀”:10位年轻大学生在厦门集合开启约会大冒险,5位男生和5位女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约会,经过“我们的初见”“甜蜜的事”“心跳的礼物”“真心的告白”等环节,逐渐互相了解和熟悉,最终选出心仪的人进行“终极告白”。5位男生中有人要扮演“狼”的角色,“狼”参与约会骗取感情,但并不想与女生交往。因此,5位女生在交友时得时刻提防自己会爱上“狼”。

在《真心大冒险》中,“找狼”环节引入游戏模式,导演组为10位大学生设置各种考验,增加了悬念感和趣味性。在首期节目中,演播室环节由应采儿、欧弟、刘承林、谭盐盐四人组成“恋爱观察团”,同步分析10位大学生在恋爱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恋爱经验。

《心动的信号》

《心动的信号》是一档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采用素人恋爱真人秀与观察室嘉宾点评相结合的节目形式,素人约会恋爱,且在场外设置明星嘉宾,分析素人约会技巧,猜测恋情走向。

首期节目中,6位素人男女入住“信号小屋”打开“情感雷达”,朱亚文、张雨绮、姜思达、官鸿、杨超越和心理学专家姜振宇组成心动侦探团。

《心动的信号》购买的是韩国综艺《Heart Signal》版权。在韩国,《Heart Signal》被誉为“社会观察实验”,集齐了暧昧、八卦以及推理元素。在“独身主义”“孤独患者”横行的年代,观众能从中感受到男女“暧昧”时期悬而未决的快乐,从旁观者角度阅读和审视同龄人的恋爱交往技巧,跟随明星嘉宾一起玩一场“恋爱推理游戏”。

《女儿们的恋爱》

《女儿们的恋爱》定位为“纯网代际情感观察真人秀”,场外观察团由主持人+明星嘉宾+女明星的父亲构成,真实记录、观察和讨论女儿们的恋爱和约会。

首期《女儿们的恋爱》由Selina任家萱、任容萱姐妹,沈梦辰、杜海涛及傅园慧加盟,爸爸们在主持人张绍刚和观察员程莉莎的陪伴下,全程观察女儿们的恋爱过程。

“节目不是来配对的,只是给双方一次跟异性接触和认识的机会,至于约会的层次和节奏,由嘉宾自己把握。”《女儿们的恋爱》导演晏吉为节目定义了两个维度:一个是个人恋爱的成长,另一个是嘉宾和父亲之间借由对话实现的成长。晏吉表示,《女儿们的恋爱》探讨的是女性在恋爱维度中的成长,父亲的加入会产生另一个观察视角,让节目更真实。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婚恋类综艺的迭代与创新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92364

相关内容

婚恋类综艺节目的模式嬗变与创新研究
进入2023下半场,综艺咖进入新的迭代期
从明星相亲到夫妻撒狗粮,恋爱综艺迭代关键词是“真”
影视大咖热议综艺“迭代” 剧集“破局”
综艺节目迭代升级新模式 素人渐与明星平分秋色
观察类综艺节目扎堆 如何在创新中摆脱套路
星素恋爱:恋爱交友类综艺的新风向
热门类型更迭,市场爆款缺失|《2023年网络综艺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正式发布
戳破甜到发腻的“粉红泡泡”,情感观察类综艺开拓新视角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