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趟“尖叫之夜”,被包裹在饭圈粉丝的尖叫里

发布时间:2025-05-19 23:15

500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北方公园NorthPark

作者:王小笨

编辑:木村拓周

周末受邀去了爱奇艺“尖叫之夜”的现场,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台风少年团的粉丝。

之前我完全没听过这个组合,他们只做了一个开场,在满场各色的灯牌之中,他们的横幅只有一条,但我旁边的女生还是很认真地用非常专业的设备拍了半天,又拍了半天那个横幅。

这一晚的主角之一是 NINE PERCENT,他们上了好多次台。虽然我已经在无数地方知道了他们的人气,但依然被现场粉丝声嘶力竭地尖叫惊到了,隔得不远的一个女生喊范丞丞的破音,说她被人打了我也信。

我现场在北方公园的官方微博上发了条微博,说“天下尖叫共一石,Nine Percent(主要是蔡徐坤)、易烊千玺、吴亦凡占八斗,鹿晗得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不久后鹿晗粉丝涌入,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做了条数学题:“8斗/(9+1+1)人=0.72斗/每人,鹿晗 1 斗,鹿晗牛逼!”

好像也没毛病。

500

就在《偶像练习生》的总制片人姜滨上台领奖时,现场 NINE PERCENT 的粉丝都在喊“团综、团综”,大概是等团综等到不耐烦了吧,毕竟再不推团怕不是都要解散了。主办给《偶像练习生》的颁奖词里有一句话,叫“开启流量2.0时代”。

今年以来,在各种娱乐产业媒体、自媒体里,这个“流量2.0时代”好像是个高频词。行业媒体喜欢造大词,但你仔细去看的话,每家对同一个词的定义都不太一样。所以当下的流量到底“2.0”在哪儿?

“流量”在娱乐圈和互联网圈是两个词。娱乐圈的“流量”是“流量明星”的缩写,互联网圈的“流量”是“用户”的意思。从造星和用户这两个角度看,现在的娱乐行业,确实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首先从生产说的话,当下的这批新兴的流量明星大多是我们这儿本土原生的,通过爱奇艺“土偶”或者腾讯“土创”这样的网生内容平台走出来的。如果我们抛开曾经的天王天后时代不谈,只算当年超级女声开启的平民偶像时代,制造偶像的话语权其实是被电视台把控的。直到今年,两档造星节目把这个话语权彻底转移到了视频网站上了。

500

尖叫之夜那天现场,冯小刚、徐峥都到场了,都说要给爱奇艺拍定制项目。2018 年,从大查税到大补稅的政策波动,到流量明星法则在影视行业的全面失灵,再到热钱票补的退出,影视行业对 winter is coming 的感受肯定比其他行业都深刻。

娱乐内容的生产从传统平台向互联网平台的迁移,这些老大哥肯定门儿清。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去电影院看电影得犹豫一下,在家看视频性价比显然更高。综艺节目的班底从传统电视台迁移到网综平台,前后也就是 3、4 年时间而已。2017 年网剧市场以 258 亿元的产值首次超过传统电视剧市场,今年这个差距只会拉大。

其实放眼全球也是同样的情况,阿方索·卡隆的《罗马》是明年奥斯卡的大热门,但因为它 Netflix 投资的“网大”出身,在威尼斯电影节引发了很大争议,不过试想如果它真的拿了奥斯卡,整个好莱坞是不是都要重新考虑喊了多年的狼来了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次,从用户上来说,“爱优腾”、抖音(头条)快手,和微博,已经被公认为当下年轻人消费内容最集中的三大渠道,顶多再加半个 B 站,和半个浙江台的 1818 黄金眼。

而现在的饭圈年轻人,通过这些新兴的内容平台和明星建立的情感连接,显然和以前只能看电视买唱片贴海报时期所建立起来的情感连接不一样。在爱奇艺那晚的现场,狂热的粉丝们顶着保安的压力冲到防护栏前面拍照,用的全是最最专业的相机和镜头。

除了爱奇艺,抖音也在上个月在广州办过一下线下盛典。和爱奇艺这个类似,抖音也请了大量当下最火的艺人,现场的尖叫基本被饭圈承包了。在那个舞台上有邓紫棋李荣浩朴树等实力派歌手的夜晚,蔡徐坤的粉丝还是打出了“舞台王者·蔡徐坤”这样的大横幅。

在新的内容生产和消费体系下,饭圈的用户们更如鱼得水了。不管是组织搭建,还是数据监测、控评甚至花钱支持,在新兴流量平台下,饭圈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

但这也直接导致饭圈用户和其他领域流行文化爱好者之间的矛盾,以肉眼可见的加速度愈演愈烈。

以前大家还能各玩各的,过去一两年,激烈的冲突层出不穷。先是去年通过《中国有嘻哈》爆红的 PG ONE 带火了他的团体“红花会”,然而他的“毒唯”粉和红花会贝贝的“毒唯”粉却闹了起来,最后逼得贝贝把微博删光了。再是今年夏天吴亦凡粉丝和虎扑网友之间的大战,以及更近期的吴亦凡“闯美”事件吴亦凡粉丝和欧美圈艺人粉丝之间的冲突。

于是不少媒体今年给出了“饭圈毁了 Hip Hop”或者“饭圈撕裂欧美娱乐圈”这样的标题。

真要说的话,饭圈“入侵”的可不止是 Hip Hop 或者音乐圈。说相声的张云雷、杨九郎等等,现在都拥有一个同等于中等流量偶像规模的粉丝群体了。张云雷演出的时候,说上句,粉丝就在底下接下句。之前还是德云社大师兄的闫云达有一次看不过去了,还在台上教育粉丝,说她们这是“捧杀”。张云雷和杨九郎的粉丝里,有毒唯,有 CP 粉,微博上也有很多撕逼的,和偶像的粉丝基本无异了。

所以说饭圈到今天已经不是一个“圈”了,是一种组织结构和行事方式,它并不仅存在于偶像领域,而是渗透在娱乐产业的每一个角落。

矛盾的根源也正在于此:偶像没问题,但一个健康的娱乐产业里,有很多创作者/表演者理应是靠作品来成名立业的。

然而我们这里的影视市场很扭曲,资本化程度太高,成本结构畸形;如果把彩铃业务、粉丝买单的数字专辑刨开的话,音乐市场也基本上等于没有,腾讯音乐集团上半年营收 80 多亿,有 60 亿来源于音乐直播和全民 K 歌这类业务,音乐本身的营收不到三成。

事实上过去几年娱乐产业把饭圈当做最主要的消费动力之一。偶像艺人的微博数据、专辑销量、出演电视剧的播放量,很大部分由都由饭圈的粉丝撑起。很多原本从事小众文化的创作者/表演者,去年今年通过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拥有了一定的饭圈粉丝基本盘之后,也有了接广告、代言的资本,不管他原先是搞说唱、说脱口秀还是跳街舞的。

PG ONE 被封杀了,可以去卖衣服,半小时两百多万成交额,顶他上节目以前演出二十年吧。Jony J 演出时手被粉丝抓破了,很不开心,但是没这些粉丝小女孩他到哪儿去开国内第一个纯说唱的专场演唱会

粉丝经济也好、饭圈也好,作为在国外被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和文化现象,在我们这儿出现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以说,随着中国城市女性的女性意识在过去三十年里的快速觉醒,当微博抽奖都把年轻城市女性视作“优质用户”的时候,饭圈在我们这儿扎根和生长是必然的。

但它在我们这儿的异化,则很大程度是我们缺少一个内生的、健康的、围绕作品的娱乐产品消费生态。这可能才是导致饭圈和其他领域粉丝冲突频发的原因之一。

2018 年是整个中国娱乐文化行业动荡不平的一年。这不,关于税改落地的事情又闹了一个周末。资本褪去、流量消亡、税改落地,这些东西会在短期内造成很大的阵痛,包括可能让很多收入平平的基层从业者受到无辜牵连。大家好像都灰心丧气。

但是希望总是有的嘛。说不定借这个机会,我们的产业和市场真的能重新获得一个生长的机会,能逐渐建立起来一个围绕作品而不是资本和流量的内容消费生态呢

共勉吧,共勉。

(关于文末这个话题,周末的时候木村拓周给“叁里河”写了一篇《今年年底你还换工作吗 - 娱乐行业篇》,感兴趣可阅。)

网址:我去了趟“尖叫之夜”,被包裹在饭圈粉丝的尖叫里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92255

相关内容

尖叫之夜:明星与粉丝的双向奔赴,王一博、成毅等你来“尖叫”
尖叫之夜:一场融合了欢乐与尖叫的盛大嘉年华
尖叫之夜海报站位
演员张颂文亮相引发果果粉丝尖叫 爱奇艺尖叫之夜 成毅 张颂文
尖叫之夜座位安排
2024 爱奇艺尖叫之夜:群星璀璨,谁将引爆尖叫?
一个面对面「尖叫」的夜晚
回应 尖叫之夜 才过半啊 2024尖叫之夜 搞笑
杨超越今日尖叫之夜大放异彩,粉丝热议不止
我被光所诱惑虞书欣 姜暮 双轨 尖叫之夜红毯 爱奇艺尖叫之夜全阵容名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