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后社交时代”持续发力的社交媒体平台,3步的决胜秘诀

发布时间:2025-05-19 15:04

这家公司创立于2009年,快速的发展很快席卷了全国,被业内认为是继bat后的中国互联网第四级,但是他高速发展的势头在2013年停滞了。2014年他在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一度跌破了十美元,就在很多人觉得他要玩完的时候,他却出乎意料在2016年实现了逆天大逆转,市值反超Twitter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平台。此后它的股价是一路扶摇直上,目前的市值已经突破了200亿美金。他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刷的微博。

微博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有大事必看,两天没刷微博就感觉和这个世界隔离了。如今的微博已经无可替代,回想这20多年的互联网发展史,还从来没有哪家公司是跌到了谷底再浴火重生的,微博是第一个,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那微博是怎么样涅盘重生的呢?

微信刚刚推出的时候微博是被唱衰的,有了微信谁还再去玩微博呢?有意思的是微博成功走出了一条与微信不同的路。微信做的是熟人的关系链,而微博始终坚持社交媒体的定位。信息的开放度是微信无法比较的。

微博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暗自发力进行内部调整,他的转变非常的符合参与层级理论,这个理论有三部分别是增加用户、留住用户和实现良性循环。微博是怎么实现三步走的呢?

第一步,增加用户;社交媒体最终的落脚点是品牌和用户的社交关系积累,微博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用户数量的增加,而是要把用户量和留存率活跃度结合起来。他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增加用户。首先是下沉策略,微博将用户的社会属性的进行了下沉,在微博发展的初期,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知识群体,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三四线甚至是五六线城市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微博逐步向这些城市下沉,用户群的也扩散到了普通大众。现在这些城市的用户已经占到了月活用户的一半以上,不得不说中国的农村人口仍然是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微信朋友圈的信息量显然是无法满足日常的休闲需求,而微博上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恰恰是他们需要的。

第二个方面的是加强和手机厂商的协同效应,微博不仅为手机厂商提供了更好的定制内容,也为厂商和用户之间搭建了沟通互动的桥梁,提升了手机用户使用微博的体验,从而推动了微博用户量的增长,微博的影响力又反过来带动了手机的销量,微博首发模式已经成为了各大手机厂商的营销配。

第三个方面是和版权方合作提供独家的内容,比如在体育领域NBA中超等赛事,都把微博作为重要的传播平台,2016年奥运会中国健儿们就是用微博在第一时间与国内的粉丝交流,拥有独家转播权的央视也拉上了微博一起报道。这届奥运会不仅让微博疯狂吸了一波粉,还直接推动了它的市值,首次突破了100亿美金。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微博的用户数量实现了稳健的增长,为他树立了竞争力建立壁垒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留住用户;用户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想办法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在这个方面微博同样做了三个方面的调整,第一点是在内容上进行了垂直化的细分,在遇到瓶颈之前,微博关注的只有明星媒体,时政等顶层的内容,用户下沉以后,微博从大v向中小v转变,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对内容进行了垂直化的深度运营。用户关注什么人,什么内容,完全是基于兴趣。这个虽然比不上微信熟人间的“强关系”,但这种“弱关系”建立是“强关注”。微博根据用户的关注运营热度,比如里约奥运会期间洪荒少女,视频的播放量超过了3000万次,与奥运相关的视频播放量更是超过了100亿次,这种强关注就在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粘性。

第二点,微博利用垂直细分的领域开发出网红的生态。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已经从单纯的文字图片转为了短视频直播。微博2015年通过投资秒拍、e直播连续抓住了短视频和直播的红利,两者形成了排他性的合作关系,让微博迅速的获得了年轻人的认可。用户直接成爆发式的增长,活跃度直线飙升。

第三点,改善信息流的算法,微博最初按照关注人的时间顺序排序,但很多用户在微博上刷新两三次以后就发现没有新的内容就会离开,2016年开始打破了时间序列,加入了兴趣算法和大规模机器学习的排序算法有效的减少了大量的低质内容,深度挖掘出用户感兴趣的个性化内容,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

微博刚推出这个算法的时候,网友骂声一片,很多人觉得为什么要给我看自己没关注的内容呢?这不是耍流氓吗?其实换一个角度,微博当初的改革不正是今日头条后来做的事儿吗?微博顶住了压力进行了改革,最后被市场验证是有效的。

第三步,产生循环效应;微博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网络平台效应,他的主要收入来自广告,比如前面说的跟手机厂商之间的合作以及和网红的联合。为了吸引年轻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加大了在微博上的广告投入。在帮助企业品牌引爆热点的这方面微博绝对是最佳的阵地。通过和微博的合作商家可以快速的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加用户数量,这样一来商家就更愿意在微博上提供独家优质的内容。微博也能吸引更多的新用户和加强老用户的粘性,这样就形成了互惠互利的效应。

可以预见,微博在后社交时代还会继续发力壮大,享受马太效应带来的利好。

网址:微博:在“后社交时代”持续发力的社交媒体平台,3步的决胜秘诀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85239

相关内容

《社交媒体时代的明星声音:保罗在平台上的影响力》
小米社交媒体营销: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应用.pptx
探究Xiao8微博,社交媒体的力量与影响力揭秘
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分析:新浪微博篇
从Instagram到微博,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时尚产业?
助力体育赛事方搭建社交资产矩阵,微博决胜赛事发展新周期
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打造个人品牌:明星的成功秘诀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解析
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分析论文
选秀战火烧至微博 社交媒体成综艺升温平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