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士婚礼:庄重审慎婚姻的同时,更促进了社会教化
作为“士”之婚礼,士婚礼是人文理念升腾后的一种特殊的婚礼形式。士婚礼起源自走访婚,大抵形成于周公制礼作乐,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仪式保存于今本《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迄今,学界内专门探讨周代士婚礼的著作极少,更忽略了对“士”的地位及意义的分析。
礼仪是礼义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化民成俗的主要途径。士婚礼通过繁琐但短暂的婚礼仪式,让参与者以及观礼者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仪节背后的礼义,包括男女有别、夫义妇顺的相处之道,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秩序,还有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周代婚姻礼仪通过“观之以礼乐”的形式将这些伦理内涵内化于民众之心,影响其日后的生活。
一、士婚礼的程序和仪式
(一)纳采:始议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纳采作为婚礼的开始,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古代社会议婚,不仅男女当事人不能直接接触、见面,双方家长也是如此,需要派遣使者、媒人居中调和、传达,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是避免提亲被拒导致双方尴尬、破坏彼此之间的情谊,另一方面则是严格遵守“男女之大防”,避免出现无媒苟合、私相授受这样不合礼数的事情。
其次,纳采中处处显示了双方对彼此的尊重与重视,并且将中国人谦虚的内在特质展露无遗。在充满礼数的各项环节中,如“筵于户西”“如宾服”“三揖”“三让”等,让人感觉即使是刚开始议婚,也极为正式,没有丝毫敷衍与慢待。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婚礼用“雁”的问题。婚姻六礼,除了纳征以外,其余五礼中男方皆以“雁”为礼物赠与女方。
问名通常紧随纳采之后进行,这一礼节主要是男方派使者向女方询问新娘的姓名以及她的出生年月日,然后返回家庙,以此为依据来占卜吉凶,决定是否缔结婚约。“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郑玄明确说明问名的目的是占卜吉凶,但未具体说问谁的名字,因而问名礼的概念有很大的分歧,成为后世礼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中国人特别重视取名,认为其好坏甚至关系国家安危。古代这种取名原则有着深刻的伦理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含义,此处虽针对国君及其子而言,但对国人取名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此以外,命理学是取名字所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
(二)定亲:纳吉、纳征
男家“问名”后,便由使者带着女子的信相关息,前往祖庙进行占卜,如若得到的是吉兆,便派使者前往女家告知,此为“纳吉”。春秋时期诸侯大夫娶妻嫁女必须先问卜,这在古籍中早有记录。
纳征就是男方向女方赠送礼物的仪节,其所送之礼为五匹黑色、浅绛色(红色)的丝帛和两张鹿皮,与其他五项仪节不同。周代礼制森严,各阶层纳征时用的礼物也是不一样的。士大夫如上述所言以加工过的玄纁束帛和俪皮为纳征礼,既代表地位,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又比较实用,显示迎娶新妇的诚意。
以纳征礼来说,无论送玉器还是束帛,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既是对女方父母同意嫁女儿的感激之情,也是对未过门新妇的敬重之意,礼数周全,方显内心之诚意。
(三)成亲:请期、亲迎
纳征礼结束,女方收下彩礼,婚约关系正式建立,双方开始着手商议成亲的事宜。首先需要确定迎亲娶妻的日子,即婚期。古人看重婚礼,而亲迎作为六礼的核心环节,至关重要,因此婚期必须慎重决定。男方通过占卜确定举行结婚仪式的吉日后,要派使者再次来到女方,禀告婚期,并征得对方的同意,以示尊重。此为婚姻六礼的第五项,请期。
受鬼神崇拜的影响,古人每逢大事必先占卜,以趋吉避凶。占卜吉日,一是避免结婚当天发生不好的事情,危害新娘新郎;二则避免冲撞神灵,给家人带来灾祸;三是确定婚期,使两家人安心准备婚礼等相关事宜,四是对外宣布男女当事人的归属,避免其他人干扰,出现抢婚等意外状况。
亲迎又叫迎亲,是六礼的最后一项,指新郎官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妇进门,表示对新婚妻子的看重和传达对婚姻敬慎郑重的态度。前五礼在后世的流传中都或多或少地消散了,但亲迎礼至今依然顽强地保存着。亲迎是六礼中最核心的环节,《士昏礼》对亲迎的描述也是篇幅最长、最为具体的,该环节程序繁多,步骤复杂,却也意味着人们对这一环节的重视。
(四)成妇:谒舅姑、庙见
六礼结束后,还有两项礼仪需要完成,一项是在第二天就要进行的“谒舅姑”,另一项是在三个月后进行的“庙见”之礼,直到这项礼节的结束,整个婚礼才算完成,此时,新娘才能真正成为新家庭中的一员。
现代学者认为称公婆为舅姑,也是为了拉近新妇与公婆的关系,其内在含义是让公婆像舅舅和姑姑一样疼爱、怜惜新妇,而新妇则要像侄儿、外甥一样孝顺、尊敬公婆。俗话说“丑媳妇终要见公婆”,成亲礼结束次日,新妇便要正式拜见舅姑。
二、士婚礼的内涵与本质
(一)士婚礼之“士”
士这一阶层在殷商时期即已萌芽,后来发展于宗法制盛行的西周社会,在春秋战国风云变乱之际发生变革,由此士人阶层崛起,为中国千百年来士大夫文化及精神奠定基础,形成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社会性格与行为。
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的制度,稳固贵族阶层内部统治秩序。在宗法制度下,贵族统治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形成连贯完整、无可翻覆的统治秩序,“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为整个贵族社会的最下层,负责处理基础事务。
孔子以前“学在官府”,不论是学术资源还是教育活动,都由朝廷掌控,一切用文字记载的典章制度、书籍简牍都由官府管理。只有贵族可以接受教育,而庶人则没有进入学校的机会,礼制也仅在特定的阶层施行,普通民众则不被苛求。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决定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礼书藏于官府,礼仪文化复杂而讲究,礼器设备贵重而种类颇多,而且普通民众日常为生计所困,忙于劳作,没有精力和财力学习礼仪制度,因此礼具有阶层要求,只在特定阶层施行,而不要求庶人也必须遵行,此即所谓“礼不下庶人”。
(二)士婚礼与自然之性
天地万物,皆生于自然,我们从自然中来,必然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人事与自然是相统一的,自然有天地之分,人事就有男女之别。
当整个社会依靠礼制来完成运转,便能达到“万物安”的境界。“男女有别”这一观念作为儒家对男女关系最准确和最根本的定位,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在古代长幼、尊卑有序的背景下,“明不讳于尊者之前也”,长辈可直呼晚辈的名字,晚辈却不能如此,必须尊称其字,以示尊敬,同辈间也须互相称字,以示尊重。未成年的孩子是不允许参加婚嫁等社会活动的,因而不必有字,当其成人后就必须取字,以示成人,之后方能进行各种社交活动,也意味着可以开始谈婚论嫁。
(三)士婚礼与人伦之始
人是社会的产物,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周易》曰:“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可见,士婚礼彰显着夫妇之道。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人们形成了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兄弟五种人
伦关系,夫妇是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也是最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不以血缘为纽带,而是通过一场隆重的婚礼,让两个本毫不相干的人结为夫妻,为自己的家庭打拼一生。
“夫妇有别”是儒家在伦理文化方面对夫妇关系更为准确的把握,这里不单指自然性别的不同,更是指夫妻分工的不同,即“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性别观念中,男女以“家”为分割线被区别开来,男性负责治国平天下、赚钱养家等社会事务,女性则主要负责相夫教子、伺候公婆等家庭事务。
三、对古今婚礼的思考
(一)士婚礼对历朝历代的影响
周代礼乐文明盛行,其所制定的士婚礼以六礼为基本模式,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奠定了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的基本内容,不仅代表了先秦时代的婚姻礼仪,也一直是后世历朝历代婚礼的模范,虽有变化但大同小异。
至于秦汉,其婚礼仪式与周代基本相同。西汉初年叔孙通在秦朝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汉朝制度,按《仪礼》所载,将六礼归入其中。而且阐发各项仪节含义的《礼记》乃西汉戴德、戴圣叔侄整理编订,《礼记·昏义》即是对《仪礼·士昏礼》所规定的婚姻仪式的进一步规范。因此,这一时期的婚礼同样是以六礼为核心。
通过梳理历朝历代婚姻礼仪,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皇室宗亲,高官贵族,还是平头百姓,贩夫走卒,其婚姻仪式的核心内容都基本遵循六礼。由于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种种原因,六礼的形式在后世流传中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但是其所表达的深层含义与重要性却是一直不变的。因此,可以说周代士婚礼奠定了后世历代婚礼的基本模式,对后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二)当前婚礼的现实状况
当今社会,婚姻礼仪中出现了种种乱象。甜蜜变成了负担,房子、票子、车子成为了婚礼的主角,父母因此负债累累,朋友亲人形同陌路,不想婚、不敢婚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感受,婚礼的本来意义几乎丧失殆尽,承载这些礼义的传统礼仪也不见踪影。
我们尊重个人选择,尊重多样化,但不论何种形式,都应该把握士婚礼所强调的内在含义与重要性。失去“程式化和标准化”的士婚礼所独具的神圣感、安全感与责任感,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精力去理解婚姻的含义,心存敬畏,珍惜婚姻,敬重彼此。
(三)周代士婚礼的启示
婚礼,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如前所述,当今的婚姻礼仪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闪婚闪离、追求奢华婚礼等各种现象,对婚姻当事人、其父母子女甚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士昏礼》作为中国传统婚礼的礼典,在礼仪、礼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有必要从传统士婚礼中汲取营养以解决当下的婚姻问题。
结语
以今天的眼光看,士婚礼是一种历史的形态,但它伴随着延绵不绝的礼乐传统演变相沿至今。作为一种彝伦攸叙的文化传统,士婚礼不仅印刻在中国的儒家典籍中,而且融入进传统中国伦常的荦荦大端,其内在合理性因素,时至今日,仍在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
网址:周代士婚礼:庄重审慎婚姻的同时,更促进了社会教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77658
相关内容
萧敬腾婚礼西装秀,时尚与庄重齐飞!明星家庭纠纷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婚姻困境
视频丨水上婚礼、数字化婚礼……东莞的集体婚礼太全面了
新婚文化:从婚礼习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真是长见识了!
从皇室婚礼看现代婚姻爱情
三亚云巅婚礼庄园:明星同款私密婚礼地
古代婚礼的习俗与时间安排详解
进化心理学:男人和女人,谁更需要婚姻?
男/女士参加婚礼着装搭配 参加婚礼着装礼仪/禁忌
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