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低调已久的金嗓子突然又高调重回大众视野。原来,广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的实控人竟然成了“老赖”。品牌君不由得好奇,低调这么多年却如此回归,金嗓子到底经历了啥?
靠提价赢利
2015年7月15日,凭借一款喉片产品,金嗓子在香港上市了。上市后,金嗓子业绩出现短暂增长,市值在2016年到达巅峰的51.58亿元。
然而,只靠一种产品打天下的金嗓子,很难实现销量连年增加,也很难支撑股价继续上涨。那该如何提高利润率呢?
2012年至2018年,金嗓子喉片销量为1.29亿盒、1.20亿盒、1.27亿盒、1.29亿盒、1.24亿盒、1.01亿盒、1.04亿盒,变化不大。
但让人意外的是,金嗓子喉片的毛利率却从64%逐年拔高,直到2018年底的74%左右,整整提升了10个百分点。金嗓子如何保持销量不怎么变,利润却节节升高的?
就是提价。过去7年,金嗓子喉片从4.2元/盒涨价到6.0元/盒,提价幅度达47.21%。而提高价格,其实也没有让金嗓子更加发展壮大,充其量只是“保命”罢了。喉片的单位成本由1元左右上升到了1.4元,1亿盒的年销量,金嗓子的销售成本已经从2亿攀升到了2.9亿。不提价的金嗓子,只会被市场拖死。
产品多元化失败
面对困局,金嗓子其实也做过各种尝试的,希望用产品多元化来实现转型脱困,但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比如在2016年上半年,金嗓子推出草本植物饮料拓展产品多元化。为了营销这款饮料,金嗓子在两档综艺节目上就用去了8000万元的广告费,最后的效果乏善可陈。
这也是金嗓子实控人成为“老赖”的原因,由于金嗓子方面因不认可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和《盖世音雄》的收视率,公司拒绝支付广告代理方星空华文剩余广告费5194.98万元,后遭星空华文起诉。金嗓子败诉后,也并未向星空华文支付广告费。因此,广西金嗓子食品有限公司如今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款花了巨额营销费的饮料,不仅让公司实控人成了“老赖”,也并未给公司带来更多收益,反而成为公司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由于草根植物饮料业务的亏损,2016年金嗓子录得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33.4%。如今,该草根植物饮料在天猫超市的销量一个月也就500件左右,数据实在是有些可怜。
营销广告受争议
金嗓子曾经有过两位球星代言人(虽然与罗纳尔多的代言是场罗生门),将产品顺利与体育运动建立了关联。
于是,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金嗓子也搭上了“顺风车”,重金打造了一则“体育广告”,以球迷喊哑嗓子需要金嗓子喉宝来贴合世界杯。
这个定位不甚清楚的广告饱受争议,其铺天盖地的传播方式也被不少人吐槽。在以前,金嗓子靠着一支不断循环播放的洗脑广告打响了产品与品牌名声。但如今,消费者对粗暴洗脑广告的忍受度已经在逐渐降低,金嗓子喉宝的宣传声音却依然如此简单粗暴,受人诟病也是正常。
核心产品只有可乐的可口可乐,都在努力朝多元化转型,金嗓子还想靠着“一招鲜,吃遍天”吗?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