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深一度
春季档推出演出31场累计观众近2万人,接下来12周里将推出多种演出近40场次,不“服老”的李沧剧院努力寻找属于自身的“相对优势”
老剧场如何念好“不老经”?
刚刚过去的春季档,市民演出哪里火?不少观众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李沧剧院。
以2月22日曹云金“听云轩相声专场”打头,李沧剧院一口气推出了良言、唐香玉、黑灯三场脱口秀演出和乐呵兄弟、高兴社的相声演出。截至“五一”假期,李沧剧院在春季档期综合各类演出31场,累计观众近2万人。
“去年夏秋之交,市南区的里院因喜剧节火了一阵子。今年冬春之际,李沧剧院‘接棒’成为青岛‘笑声经济’的新高地。”有“追”了多场脱口秀演出的观众“喊话”,“何不在青岛复制一座‘天桥剧场’?”
一段时间以来,城市重视以剧院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然而,不少剧院建起来或者重新改扩建后,剧目创作或引进却未跟上,剧院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未明晰,最终导致品质低、观众少,票房流失,循环往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从谈起,一些剧院只能沦为冰冷的建筑符号。
建起来或改扩建的剧场,如何破解管和用的难题,使之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而,那些关注演出市场的观众喊话“复制一座‘天桥剧场’”,其实有着更为深远的期待——期待李沧剧院等老剧院念好“不老经”,在老城区打造一处更为亲民的文化休闲好去处。
从“笑声经济”中寻找商机
在青岛的“剧院集群”中,位于兴城路39号的李沧剧院既不“年轻”,也不属于大型剧院,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在主城区的黄金地段。
说起李沧剧院,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会给出这样的一段“履历”:李沧剧院的前身是“楼山影剧院”,因地域西侧为青岛市十大山头之一的楼山,故称“楼山影剧院”。剧院建于1984年,同年12月1日对外开放。1985年,“楼山影剧院”更名为“楼山剧院”;2013年6月14日,经改造后再次开业,更名为“李沧剧院”。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没有多少突出优势可言的“老剧院”并不“服老”,努力寻找属于自身的“相对优势”。
“近年来,剧场消费呈现一种上行趋势,而中小型剧院在新一轮的文娱消费中并不占优,甚至处于弱势地位。”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内容来看,缺乏重量级剧作和明星阵容;从政策来看,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补贴,剧场尤其需要长期的演出IP积累。如何通过打造剧院特色培育市场吸引力,这是摆在剧院经营者面前的问题。
这些年,老沧口片区的人口结构正在日趋年轻化,一部分具有活力的青年人群选择定居在此。背靠岛城最有活力的青年人群、凸显中等规模剧院的亲和优势、主打亲民风格的多元演出,李沧剧院向老剧院“取经”,正在朝着青岛版“天桥剧场”的方向持续发展。
青岛剧院演出竞争激烈,在已有的高端剧院、专业音乐厅之间,中等规模剧院如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经营之路?注意到“笑声经济”的兴起,李沧剧院近年来试水引入单口喜剧、相声演出项目,凭借地理优势、年轻群体优势和演出高性价比逐渐找到了剧院定位,成为喜剧界备受关注的优选剧场。
一位演出界人士表示,李沧剧院非常适合喜剧表演,“喜剧表演对于与观众的距离有较为清晰的要求:距离太远,不适合进行现场互动和‘砸挂’,而太近又像是相声园子演出,无法形成观众规模效应。像是单口喜剧演员的观众群体往往在千人左右,中等规模剧院既能满足票房效益又能满足演员需求。李沧剧院抓住了这个业态,尤其相声社团、喜剧厂牌之间有密切联系,互相推荐后剧院成为行业内的热门剧场”。
从“剧场+”中丰富业态
“最近,我看到一些新闻报道说李伯男导演的《过海》要在青岛上演,仔细一看是在李沧剧院,那一刻很激动。”一位观众在接受采访时点赞了李沧剧院,“从这个视角可以看出,这家老剧院并没有‘躺平’,而是想方设法地引进好剧好戏,立足区位优势深耕市场,千方百计地‘抢’观众、寻商机。”
记者查阅李沧剧院的演出动态时看到,不只是喜剧,李沧剧院还引入了京剧、儿童剧、音乐会等丰富的品类。根据演出日程,李沧剧院4月推出“黑灯爆火主打秀”、“高兴社‘挚友心诚’巡演”、李伯男导演的《过海》、儿童剧《哪吒闹海》、京剧《对花枪》及《浪漫烛光经典音乐会》等演出。
从全国的演出市场看,当前,演艺市场持续保持一种上行趋势。以上海为例,这些年,上海几乎年年有新剧院与观众见面,进剧场看戏已发酵为热门社交话题。有业内人士评价说:“怎样描述当下上海剧院的‘卷’呢?在上海剧院,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拼节目质量、推公益大师课,在探索沉浸式体验后台的联动营销,甚至推出剧目限定咖啡邀请剧迷品尝等,与剧场相关的业态日益丰富、不断出新。可以说,面对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新需求,剧院在舞台之外正在开启新一轮的‘装备竞赛’,意愿无二,就是争夺观众、赢得市场。”
在李沧剧院,这种“新探索”也在尝试中。记者在良言脱口秀现场看到,入场观众以“00后”为主,其中不乏情侣观众、闺蜜搭档等相约看喜剧解压。围绕这些剧院消费群体,李沧剧院开发“前厅经济”,推出了零食、文创摊位,与烘焙品牌打造剧院专属限定蛋糕,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非常亲民,而且精准覆盖了喜剧观众群体,满足了亲子娱乐、音乐消费、传统曲艺观赏等多层次需求,一个青岛版‘天桥剧场’正在成形。”一位剧迷如是说道。
从多场景中“试水”市场
当然,李沧剧院的“求变”远不止于此,构建多元性的剧场场景、形成互为补充的经营格局是其进一步“试水”市场的新举措。5月11日,李沧剧院正式启动“欢乐李沧·艺满全城”演出季,在接下来的12周里推出京剧、相声、演唱会、音乐会、脱口秀等多种演出,总计演出场次近40场。演出季期间,剧院同时开启声乐、器乐、朗诵、舞蹈四大类共6项艺术赛事,在为观众引入精品剧目之外进一步构建丰富的“剧场+”业态。
此次“欢乐李沧·艺满全城”是李沧剧院首个演出季,一方面凸显青岛作为“儿童剧重镇”的地位,组织了《封神之哪吒大战红孩儿》《崂山道士》《冰雪奇缘》等多部儿童剧演出,同时,剧院继续强化在喜剧领域的优势,计划于6月13日上演的《也SO脱口秀》、6月28日上演的“四海福临”2025德云社相声专场、7月18日上演的《黄西·水土不服专场脱口秀》等演出将把笑声带给观众。剧院方面表示,此次演出季集结了音乐会、演唱会、曲艺等多种类型,同时开启多项艺术赛事,从经营开拓、受众群体覆盖到市场成长性都非常突出。
老剧场如何“不老”?求变、求新、求突破。近年来,以上海亚洲大厦为代表的“演艺新空间”的崛起,给位于主城区的“老剧场”运维改造带来了新启示。剧院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剧场”往往具备交通优势和社区亲和优势,通过老建筑活化、本土IP注入、沉浸式戏剧落地等途径,“老剧场”能够提供复合式观演体验,打通虚实融合、互动叙事的新路径。随着经营思路拓展,各剧院也竞相发力,预计今年将有一批悬疑剧、实景剧等新类型剧落地青岛,内容差异化、运营轻量化让“老剧场”焕发青春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王亚楠
网址:观海·深一度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8623
相关内容
上海有艺②|世界名团的“上海主场”:有浓度、有深度、有温度综艺《深度观察》1 130403
海莉·鲍德温:孕期隐私背后的深度考量
双十一苏宁电器线上线下齐活动 与海尔深度合作
姚明现场观战NBA全明星赛 寻求深度合作机会
万人赴山海,横店文旅深度融合焕新彩
深度分析:开一家孙海洋那样的包子铺能赚钱吗?我们来算一算
峨眉山深度一日游
深度合作海外网红,品牌出海种草转化新路径
上海名人故居4天3晚深度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