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总编行:从脚下到云端,宁波文旅的细节破圈

发布时间:2025-05-18 18:46

从月湖畔天一阁的墨香氤氲,到鼓楼城墙下的市井烟火;从东钱湖畔的艺术地标,到宁海茶山间的千年茶香,自5月14日起,“2025全国主流媒体总编宁波行”的近30家媒体代表走进初夏的宁波,以脚步丈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旅新图景。

三天的行程中,总编与大咖们和宁波展开深度对话,在城市治理、艺术教育、IP赋能、产业融合等维度,解码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独特韵味与蓬勃生机。

媒体团步入天一阁

绣花功夫:七彩惠民路织就城市文明经纬

“2025全国主流媒体总编宁波行”活动的重要一站,是到中海实验小学门口,看看孩子们的上学路。

校门口的蓝绿连廊下,总编们发现了城市治理的“宁波密码”。

这条仅百米的“最美上学路”,以“回”字连廊化解接送拥堵,用铁艺海棠装点文化走廊,阳光下塑胶地面的“I LOVE ZHONGHAI”鲜艳夺目。这条仅百米长的“最美上学路”,让媒体团看到了城市治理的“毫米级匠心”。

媒体团参观中海实验小学门口的最美上学路。

自2021年起,宁波针对学校、医院、菜场等七类“城市痛点区”,实施190余条特色道路改造,更将盲道铺进医院、导流线引入菜场、外卖停车区嵌入商圈。190余条“七彩惠民路”织就的文明网络,让人们的幸福感在细枝末节中大有提升。

媒体团参观中海实验小学门口的最美上学路。

“城市治理的教科书级案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专职编委林如敏感慨,菜场的地面比超市更鲜亮干净,医院的无障碍坡道直通诊室,商业区的外卖停车区变成俏皮的“显眼包”。这些“毫米级改造”背后,是宁波将市政工程转化为情感联结的智慧。

艺术沃土:当普利兹克奖得主遇上校园美育

“美术课堂就设在美术馆内”,这里的学生可以享有如此具有特色的艺术氛围和教学环境,让媒体团不由驻足惊叹。

华茂有七大类艺术系列的收藏,其中就有“建筑”收藏;从明、清、现当代名家的中国书画、中西油画和版画、中外雕塑大师作品、非遗工艺玉石作品,一直到音乐和建筑,都是为了华茂学子能有更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同时也为推进社会艺术文化素养出力。

华茂不仅聚集了王澍、阿尔瓦罗·西扎、伊东丰雄三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作品,还有张永和、坂本一成等中外大师级建筑,是真正将建筑美学转化为育人现场的“艺术方舟”。

在王澍设计的华茂美术馆内陈列着其他六大类藏品,近期的大展是全山石教授两届创研班学员的作品。馆内也会提供空间,展示学子们的优秀美术习作和毕业班学生的专题创作。

而在西扎打造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中,“小小导览员”们则用童声诠释着近期的艺术展“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学生们”;伊东丰雄设计的“全新综合型艺术类项目”也即将启幕,这个以艺术空间为特色的河上藏书阁将与时代共舞。

华茂教育“点美堉之火,树生命之光”,是初心也是使命,所以“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

“小小导览员”带领媒体团参观。

当馆藏的大师真迹成为“活教材”,学生策展、非遗传承、跨学科艺术项目已成常态,当越来越多的孩子零门槛走进这里,在原作中汲取营养,在与全山石等诸多大家的对话中开阔视野,建筑本身就已经成为活的美学课堂,美也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认知世界的本能。

在场馆间徜徉时,媒体团还偶遇正在临摹潘天寿作品的高中生,还有跟着家长来打卡的幼儿园小朋友。

也许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看懂”,也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会成为艺术家,但总编大咖们达成共识,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这些孩子将来有机会规划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产业,他们一定会考虑得更多一点。

破圈之道:奔跑乐园掀起文旅流量风暴

象山海影城的“奔跑吧乐园”,让媒体团见证了综艺IP的裂变能量。

媒体团与兄弟团coser、胡巴家族、“电视人”频频互动,《疯狂大挑战》综艺录制的沉浸式探寻,将荧幕狂欢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指压板雪糕、大黄鱼玩偶等文创单品成为网红产品供不应求,印证着“内容+消费”的变现逻辑。

媒体大咖观看“电视人”表演

乐园的成功,藏着宁波文旅的“流量密码”。从“科技+内容”的双轮驱动,到“短链变现”的网红衍生品,再到“全域联动”的消费闭环,宁波以综艺流量为支点,撬动影视拍摄、科技研发、乡村文旅的产业链共振,值得很多地方借鉴。

“乐园真的在用做内容的方式去撬动这么大一个产业,同时又用产业的逻辑在做内容,把两者作出很好的融合。”澎湃新闻时政部主任姬云涛分析。

随着《奔跑吧》新季将在此录制,节目与乐园形成双向赋能:明星同款游戏吸引粉丝打卡,素人挑战素材反哺内容生产。这种“破次元”运营,正推动象山从影视拍摄基地升级为长三角微度假目的地。

草木生金,云端之上茶香历久弥新

在宁海茶园里,总编和大咖们品出了产业融合的醇香。斗茶大赛上,“双盲评审”机制让专家与茶客共评“茶王”。大家望向不远处的连绵茶山,这片土地上的千年茶事被娓娓道来。而媒体人更感兴趣的,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小众茶”如何出圈,古老的传承如何讲出新的故事。

媒体大咖品茶

当高端茶品牌与非遗联名,将茶席变为美学空间,当茶皂素沐浴露、茶渣酿酒、茶艺建材等一系列衍生实验让“茶+”经济突破饮品边界,宁海的创新尝试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深受启发。

在宁海西门城楼的斑驳城墙下,媒体团与四百年前的徐霞客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行至十里红妆文化园,每个人都被千工床的精雕细琢震撼;登上徐霞客笔下的“开篇第一景”梁皇山,大家在此见证了一场“古今探险”的奇妙对照:从拄竹杖攀岩的艰险,到漫步玻璃桥的尝试,探险精神从未消失。

温州晚报编委王若江总结了宁海文旅的叙事逻辑: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和可亲近的诗意。

媒体团参观梁皇山

两天半的考察参观,媒体团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了解文旅融合的“宁波范式”。

总编大咖们总结,文旅融合不仅是产业的叠加,更是文明的对话——它让博物馆里的藏品成为孩子的老师,让综艺流量转化为城市动能,让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文化为帆,驶向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来源:甬派客户端  记者 樊卓婧 谢舒奕 王伟/文 张培坚 杨辉/摄)

网址:全国主流媒体总编行:从脚下到云端,宁波文旅的细节破圈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6876

相关内容

全国主流媒体宁波行:从脚下到云端 宁波文旅的细节破圈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收获 “流量”
国庆节旅行日记
主流媒体“网红”型媒体人的转型之路
“国际博物馆日”宁波主会场活动启幕
看宁波
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 “出圈”的是中国风
文化中国行|宁波:满满人间烟火 浓浓非遗年味
舞剧《东方大港》:描绘新时代宁波“港通天下”的全新蓝图
何与刘些宁亲密同居?八卦媒体捕捉到背后爱情细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