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全新剧本游《惊梦寻真录》,科技赋能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破圈传承

发布时间:2025-05-18 18:05

  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紧扣“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主题,推出“戏韵新声·趣创未来”系列活动。通过虚实交融的体验、跨界共创的实践,激活传统戏曲文化基因,为戏曲艺术传承注入新的活力。5月18日,博物馆特别延长开放至18时,邀公众共赴一场传统与未来碰撞的文化盛宴。

  梨园追踪·焕新升级

  作为博物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明星品牌”,“梨园追踪”系列重磅推出全新剧本游《惊梦寻真录》。参与者将化身“梨园探秘者”,置身以江南小镇“惊梦”戏班为背景的悬疑故事中,围绕失窃的传世剧本《梦回梨园》,通过任务手册、人物线索卡,在博物馆实景中破解谜题。参与者可深入戏班后台体验台前幕后的忙碌场景,与花旦、乐师等角色对话,解锁戏曲行当、服饰、乐器的文化密码。活动巧妙融合戏曲知识科普与沉浸式剧情探索,让传统文化在解谜互动中“活态”传承,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参与。

  科技赋能·遇见未来

  “戏曲+未来”沉浸式XR体验巡游活动以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观众佩戴XR设备后,舞台上的翩翩水袖将古老优雅的曲调,如流水一般吟唱而出,让思绪在博物馆的“亭台楼阁”中翻飞,沉浸式感受气韵生动的东方美学。多媒体厅内,数字粒子化的“百戏长河”徐徐展开,戏曲的动静之美、颦笑之情与文学之风交织成璀璨画卷,打造传统东方美学与当代视觉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活动通过虚实共生的创新表达,让戏曲突破传统舞台表现形式,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触达观众。

  匠心织梦·走近非遗

  五月桑蚕忙,正是养蚕时。“非遗戏曲·时光之茧”创意手作活动将非遗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结合。参与者以天然蚕茧为画布,勾勒戏曲脸谱、服饰纹样,将旦角的温婉、武生的英气凝于方寸之间。作品封存象征未来的时光胶囊,待特定时刻开启。活动特别选用可降解材料,践行绿色理念。通过“以手传艺”的工匠精神与当代设计思维的碰撞,赋予非遗新时代内涵。五月的南风唤醒桑叶新芽,也唤醒了千年蚕桑文化的诗意。

  近期,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携手太湖雪丝绸,以馆藏重要文物和昆曲经典剧目为灵感源泉打造【如梦花令】系列产品,将梨园雅韵注入生活美学,让千年戏曲的风雅化作可触摸、可收藏的文化印记,走进大众生活。

  粉墨丹青·馆藏荟萃

  “戏绘华章——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热度持续攀升,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展,他们穿梭于各个展区之间,从精心规划的展陈布局到灯光下熠熠生辉的展品,不漏掉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展览分为“梨园千韵”“赋神于彩”“戏魂薪传”三大部分,将馆内收藏的珍贵藏品按照百戏剧种、角色人物、戏曲传承的三个主题单元进行展示。多媒体、手势互动游戏、脸谱装置作品等现代展陈方式,诠释传统戏曲与当代美学的创新融合。

  此外,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同步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活动,将公共美育服务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居民就近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应成为创新的实验场。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通过科技赋能、跨界叙事与公众共创,让戏曲文化突破圈层,激发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与创造力,为传统艺术的未来发展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无限可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丽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解锁全新剧本游《惊梦寻真录》,科技赋能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破圈传承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6255

相关内容

科技如何深度赋能传统戏曲
博物馆里话端午 走进戏曲百戏博物馆看《西厢记》文化展
博物馆巡礼|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重温豫剧大师马金凤的传奇一生
昆曲《游园·惊梦》:以当代审美融汇宫廷风韵
洛阳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在这里遇见“戏如人生”
虚拟歌手如何唱响传统戏曲?
《代号鸢》风靡海外 传统文化+技术赋能助推游戏出海
(寻味中华|戏曲)云南滇剧:300年乡间“年戏”温润年轻人
昆曲粤剧融合版“牡丹亭”上演
2024年戏曲:小剧场做足大文章 老题材尽显新面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