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富豪榜背后的“贫乏”

发布时间:2025-05-18 14:21

司马童

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郭敬明、南派三叔、郑渊洁,分别以2450万元、1580万元、120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三甲。

相较名目繁多、眼花缭乱的诸多“富豪榜”,“作家富豪榜”能让人产生很多慰藉:作家的腰包鼓起来了,说明他们的作品很受欢迎,文学创作应该也很不错。

但是,仔细琢磨“作家富豪榜”,不难发现背后的“贫乏”:榜单前十名无一例外是商业类型化写作的作家,青春玄幻、盗墓穿越、通俗讲史、武侠小说以及职场小说是主要题材。榜单可能未必完全准确,但也反映出一个事实,艺术性较高的纯文学作品缺乏市场。

榜单上的作家富了,只是表明商业类型化写作受到追捧,而纯文学作品并不受读者待见。难怪有不少网友看过报道之后,颇为汗颜地发出议论——时下愿意花钱买书的人群依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成人。

拿金钱来衡量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当然有失偏颇。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基本是靠“小朋友”、“学生娃”来作为承载“大盘”的主要基础,则很难不使人感到忧心忡忡。

排列榜首的郭敬明对“作家富豪榜”回应称,2000多万元的收入,就能够在一个行业里夺得第一,证明文学创作依然是一个弱势的行业。其实,文学创作的“弱势”并不在于2000多万元即排名第一的数字,更在于榜单结构不合理背后的“贫乏”。

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余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的身上,我们的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对于一个“出版大国”陷入“阅读尴尬”的窘状,有个数据值得警醒: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不含教材、教辅)为5.2册,2009年这一数字为5.6册。也就是说,20年间,人均购书量基本没变。

基本没变的“人均购书量”,再加上商业类型化写作的强势,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致富”。事实上,对大多数纯文学作家来说,仅靠创作来维持生活,并非那么容易。现实生活压力迫使他们要么在寂寞中继续坚持文学理想,要么向富豪榜上的作家看齐,去创作商业类型化作品。

阿根廷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但是,光有图书馆还不够,缺乏有思想、有内涵的图书,图书馆也就被掏空了存在的意义。

网址:作家富豪榜背后的“贫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3221

相关内容

薇娅跻身进入中国富豪榜!看她财富总数后,真是贫穷限制想象
中国90后富豪榜:榜首是名白富美,王俊凯排第六
中国作家富豪榜 “首富”郭敬明:作家仍是弱势行业
第十届作家富豪榜掀起话题:颜值鸡汤作家当道
赌王家族资产雄厚、却未上榜福布斯富豪榜的背后原因
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 郭敬明2300万居第二
女富豪明星排行榜揭秘:财富与名气的巅峰之战(百强榜单)2025版
2022中国十大富豪家族 中国最有钱的十大家族排行榜
编剧作家富豪榜发布 明星收入是编剧收入30倍
2019红周刊富豪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