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出演《人·鱼》:星二代转型与青春奇幻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5-18 13:06

2025年5月,电影《人·鱼》的演员阵容更新引发舆论海啸——19岁的黄忆慈(黄多多)以女主角身份加盟该片,与顶流演员王一博共同演绎一段跨越陆地与海洋的奇幻恋曲。这场“国民闺女”与“流量小生”的破圈合作,不仅标志着黄多多从童星到职业演员的转型,更折射出Z世代演员在影视工业化浪潮中的生存法则。

黄多多的演艺之路始于2014年《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彼时8岁的她以双语能力、超龄懂事与文艺气质迅速出圈,被观众称为“完美小孩”。节目结束后,黄磊夫妇并未将女儿推入流量漩涡,而是选择“放养式”培养:7岁用英文创作剧本,9岁为《小王子》配音,13岁与吕思清之子合作斩获钢琴比赛一等奖,17岁自导自演纯英文短片……这些经历构建起黄多多“高知星二代”的公众认知。

2025年,黄多多正式通过中央戏剧学院艺考,为职业演员之路奠定学术根基。此次出演《人·鱼》,导演程耳透露选角标准:“我们需要兼具纯真与沧桑的演员,多多的眼睛里能看到星辰大海。”从路透照看,黄多多身着蓝色鱼尾裙的造型兼具少女的灵动与人鱼的神秘,其“故事感面容”与角色半人半妖的设定高度契合。这种介于天真与成熟之间的气质,恰是黄多多区别于传统流量明星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人·鱼》的另一位主演,王一博的加盟为影片注入“顶流效应”。从《无名》中的阴鸷反派到《热烈》中的热血舞者,王一博近年通过类型化角色突破偶像标签。此次他主动请缨饰演反派角色,与黄多多形成“光暗交织”的戏剧张力。

路透视频显示,两人在珊瑚礁场景中的互动自然流畅,王一博更亲自指导黄多多完成高难度水下动作。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的化学反应超出预期,一个眼神就能传递跨越种族的羁绊。”这种表演默契,既源于两人对角色的深度理解,亦得益于剧组“沉浸式创作”模式——为呈现人鱼鳞片的渐变效果,黄多多每次上妆需4小时,王一博则提前三个月进行潜水特训。这种对专业主义的追求,使《人·鱼》在流量之外,更具备冲击艺术奖项的潜力。

黄多多的转型恰逢其时。随着《封神》系列培养的新生代演员崛起,市场正迫切需要兼具流量与实力的新鲜血液。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Z世代观众占比已达62%,制作方愈发重视年轻演员与创新题材的结合。《人·鱼》编剧团队融合《大鱼海棠》的东方浪漫与《水形物语》的视觉风格,试图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中国奇幻IP。

对黄多多而言,该片不仅是演技试金石,更是突破“星二代”标签的契机。过往,她因染发、打耳洞等行为长期遭受“过度成熟”的质疑,甚至陷入“偷钱事件”等不实传闻。此次选择《人·鱼》这一奇幻题材,既保留其少女角色的纯净特质,又通过特效表演展现专业素养。正如中国电影频道所言:“艺术创作需要包容的环境,拒绝网络暴力从你我做起。”

尽管黄多多的选角流程被证实合法合规,但争议声仍不绝于耳。部分网友质疑其“资源咖”身份,认为星二代挤占普通演员生存空间。然而,从行业视角看,黄多多的转型具备必然性:一方面,其自幼积累的表演经验与语言能力,使其在同辈演员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其家庭背景带来的关注度,亦为影片提供天然宣发优势。

制片人强调:“我们需要能驾驭复杂角色的演员,而非单纯的流量符号。”在《人·鱼》中,黄多多需通过水下实拍与CG技术结合的方式,呈现人鱼从懵懂到觉醒的情感弧光。这种表演难度,远超传统青春片范畴。若其能通过该片证明演技,或将改写“星二代=花瓶”的刻板印象。

从《爸爸去哪儿》的“小豆丁”到《人·鱼》的“人鱼公主”,黄多多的成长轨迹恰似一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的微观史。在流量与实力的博弈中,她选择以作品说话;在争议与期待之间,她试图用演技破局。《人·鱼》的拍摄现场,黄多多每日进行6小时潜水训练,只为呈现0.5秒的完美入水镜头。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或许正是星二代在流量时代突围的密码。当电影正式上映时,观众终将见证:这个曾被贴满标签的女孩,能否真正成为一位演员。

网址:黄多多出演《人·鱼》:星二代转型与青春奇幻的双向奔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2195

相关内容

罗志祥:流量时代的双向奔赴
皇马与樊振东:双向奔赴的“梦幻联动”有多绝?
「城市奔赴计划·春游季」圆满收官:抖音生活服务携万人与春日双向奔赴
黄多多出演《人鱼》:星途新启,逐梦演艺圈
奇幻爱恋剧《请君》收官,任嘉伦李沁双向奔赴糖里带刀
演唱会“百花齐放”!音乐与城市双向奔赴
王子奇与王星越:双向奔赴的中二病病友,兄弟情谊太让人羡慕
黄多多正式进入娱乐圈?搭档王一博出演人鱼,星二代出道引发热议
“年轻演员+演技派”渐成影视剧流行配置,双向奔赴成就“一出好戏”
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