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時代的明星養成 粉絲成為推動甚至決定性力量
原標題:網紅時代的明星養成
papi醬憑600萬粉絲得到兩千萬融資,微博變成了天然的造星平台,直播網站瘋狂生長,這些都在指向一種以粉絲量、關注度決定實力的“網紅”經濟態。曾經,由權威選拔、專業培訓,台前成名后聚攏粉絲的自上而下造星體系被強力撼動,網紅時代的明星自下而上,終端買單的粉絲反轉成為推動甚至決定性力量,這意味著任何一個夢想成為明星的普通人,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享有平等機會。
有些網紅比明星粉絲多
“下一站天后”時尚全明星大賽啟動儀式在北京最頂級的五星級酒店隆重舉行,數十位時尚網絡紅人聚集於此,美女如雲、衣香鬢影不足形容。每年一屆的時尚全明星大賽是“中國女孩”平面模特大賽的升級,落地賽遍及全國近20個城市,選拔出的優秀選手將得到專業培訓與明星式包裝。
女孩兒們落座后,其中一位與眾不同,背脊挺直、儀態端庄地靜坐,顯然已經有了個人形象意識。這個名叫黃一琳的女孩兒在隨后的環節被請上台,經過5年歷練,現在已是時尚界有名的模特,擁有眾多90后粉絲。黃一琳的方向是成為跨界全明星,參演影視劇也出單曲。接受採訪時,黃一琳說,“因為親自經歷過,所以知道這個大賽對於有夢想的孩子們意義重大。這個時代,隻要有才華、有能力,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偶像,現在很多網紅比明星的(微博)粉絲還要多。”
沒文化根基網紅不會長久
此時,台上的嘉賓們正在熱烈討論網紅能否持久,行業的未來在哪裡?主持發言的吳惠文女士也是時尚全明星的創始人。她曾是時尚雜志《昕薇》的創始人兼主編,后辭職創業,現在她的公司專業做素人養成,也就是從零開始的明星孵化。黃一琳和眾多《昕薇》模特就是此前的成功范例。吳惠文認為網絡時代給了每個普通人機會,從素人到明星的路上,介入專業的引領十分必要。網紅只是素人到明星之間的一站,網紅們的志向是成為明星,繼而有機會進入影視歌領域專業發展。
然而,在微博、直播平台上積累了數百萬粉絲的網紅女孩更多的成了電商平台推銷員,開淘寶店、微店賣服裝及生活周邊等品質不高的快速消費品,縱有鳳毛麟角年收入過千萬,可絕大多數的實際情況是一邊背著供貨商制定的目標營業額,一邊要日日更新微博保持粉絲黏性,任何一邊難以為繼都會被快速取代,這不僅是一個表面風光實則殘酷的青春職業,也與她們最初成為網紅的初衷漸行漸遠。“隻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每個女孩都可以變成一個好種子,我們會幫助她們生產內容。”吳惠文認為,沒有文化的東西都根基很淺,沒有文化內容的網紅注定不會長久。她的公司依托大賽對入選選手進行包裝培訓和項目運營,專注於網紅的內容養成,再經由公司的資源平台優勢為網紅們尋找出路。網紅孵化類似做這些女孩兒們的天使投資,每個女孩兒有一到兩年的時間,沒有發展果斷放棄,有粉絲號召力的則被輸送至電商平台、電視節目、經紀公司,孵化公司在網紅成為藝人后分成部分收入。發布會當日,“時尚全明星”與旅游衛視達成戰略合作,提供成為一檔旅游節目的女主播機會。
網紅崛起給明星帶來壓力
將網紅養成為明星,有渠道是否就能成功?長久以來,通往演藝圈的專業路徑是三大藝術院校,影視圈更講出身,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被視為正統,每年三所高校的藝考也被視為演藝圈的敲門磚。綜藝選秀熱將大批有明星夢的素人帶入大眾視野,卻大多只是曇花一現。然而近兩年,偶像全面崛起被影視業形容為“變天”,粉絲效應、顏值與網絡熱度可以直接兌換到比藝術品評更具有實際價值的票房與收視率。此外,沒有檔期限制的大量網劇、網絡大電影興起,也需要更多的演藝新人,因此,動輒擁有數百萬粉絲的網紅正是應時之需。
善於打造偶像明星的嘉行傳媒在今年的上海電視節上發布了10多個影視劇項目,憑借手上的明星資源,短短幾年裡,這家經紀公司已經順利完成了藝人經紀和影視劇制作並行發展的公司轉型,並成功成為新三板挂牌公司。嘉行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曾嘉認為網紅與明星之間的差距在於:網紅經由一段時期內在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現造就了粉絲熱度,然而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藝人,則需要全維度的符合標准,不僅僅是一方面的專業水准,心理抗壓能力及三觀的建立都至關重要,否則很快熱度就會被更新的人取代。
反之,曾嘉認為網紅的出現在推動行業進步的過程中將起到重要作用。她解釋說:“互聯網時代,二次元的普遍,VR的盛行,大家的思考方式更加的豐富多元化,網紅會給明星帶來壓力,能夠刺激明星不斷的學習和增長自己的技能,帶來整個行業的進步。”網紅的崛起是否會改變演藝圈從專業院校挑選新人的固有模式,更便捷地將網紅業已積累的粉絲與人氣為我所用?這方面,曾嘉認為從網紅中發掘明星,不是一條捷徑,“我們的方向是做定向培養的長線藝人,如果以互聯網為起點,我們也會將一位藝人5年之內的計劃想清楚,他們網紅的過程可能只是會作為其中的一個階段。”(金力維)
(責編:宋心蕊、燕帥)
网址:網紅時代的明星養成 粉絲成為推動甚至決定性力量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60513
相关内容
移動互聯時代,大熊貓是如何成為“頂流”明星的人民時評:理性看待“明星人設”
粉絲、明星、經紀的權力之爭:正主非主 消費者也不是上帝
明星代言互聯網產品:粉絲效應的網上延伸
網絡自制綜藝節目開啟全民制作新模式【2】
“網紅”時代 我們需要怎樣的偶像
“流量明星”切勿成“流星”(藝海觀瀾)
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現象何時休? 專家這麼説
互聯網娛樂時代,明星形象經不起過度透支
起底快手頭部網紅“二驢”:4800萬粉絲主播直播生涯走向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