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18 10:09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民族文化视域下

  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余媛媛

  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受到一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是有一定必要性的。此举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文化认知,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探讨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提供借鉴和启示。

  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意义

  首先,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认知。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的集合,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智慧、精神和情感。在音乐领域,不同民族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在民族文化视域下研究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认知。传统民族音乐通常采用特有的音律、节奏和表现形式,与西方古典音乐或流行音乐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进一步体验到音乐的多样性和美妙。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强化其身份认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文化自信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通过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舞蹈、传统乐器等,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各地的文化底蕴,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还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在民族文化视域下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传统民族音乐通常以口头传承和民间表演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表现技巧和表演形式,还能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创作出更具个性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第一,创新课程设置。高校音乐教育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音乐、戏剧、舞蹈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建设。要构建系统的民族音乐课程体系,可以将民族音乐理论、演奏技巧、创作方法等内容纳入高校音乐教学大纲当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要加强对相关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音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要鼓励高校教师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学科的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音乐学科,高校还可以借鉴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将民族音乐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将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民族文学、民族美术等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跨学科的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活动,邀请文学、美术、舞蹈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共同参与,促进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与碰撞。这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还能够拓宽他们的学科视野,提升跨学科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以上创新的课程设置,高校可以更好地融合民族文化于音乐教育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情怀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第二,创新组织多样化音乐实践活动。高校应积极开展民族文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传统的音乐活动往往以音乐会、比赛等形式为主,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音乐表现和展示。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高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民族音乐工作坊、户外音乐节、校园街头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其次,高校可以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活动组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展示机会。例如,可以邀请当地民族音乐团体、民间艺术家、非遗艺术家等参与校园音乐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可以组织多校区的音乐交流演出,邀请不同学校的音乐团体到校交流演出,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机会。同时,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邀请知名音乐人士到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组织音乐产业研讨会等,提升活动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可以让青年学子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艺术素养。

  第三,有效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首先,要进一步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实地考察等活动,让教师更加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价值以及其在当代社会当中的独特价值。其次,要加强高校音乐教师的技能培训。技能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民族音乐专家等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其进行现场教学、示范和指导,让教师能够熟练提升民族音乐的演奏、演唱、创作技巧以及教学方法。此外,高校音乐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尤其要关注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的运用,比如数字化音乐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让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最后,要加强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鼓励教师在音乐与其他学科例如文学、历史、哲学、中医等进行交叉研究,以促进教学创新和学术成果的产生。

  总之,民族文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发展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创新课程设置、组织多样化实践活动、提升高校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等方式,高校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情怀的高素质音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有效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

  (作者系南昌医学院公共学科教学部副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59748

相关内容

智慧城市背景下对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的路径
高校艺术专业钢笔建筑速写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改革与实践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中国教育报》:农村高中“名人文化”校本课程育人实践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微
美术教育研究
共探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