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全球这样一个特殊风向标

发布时间:2025-05-18 07:10

关心奉贤大小事,关注“上海奉贤”一手掌握!

在中国部分影院重启5天后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迟举办的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在沪揭幕

这是世界电影史上一届特别艰难的电影节,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对电影行业的打击“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争”。当欧洲“老牌”电影节或“瘦身”或暂停时,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不负众望,以“中国智慧”办好一届兼顾防疫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盛事。

不设红毯、不办盛典、不评奖项……相反,更加全心全意为电影观众、电影产业服务。经此一“疫”,黄浦江畔的“金爵”将分外耀眼、成色更足。

疫中“打”满全场

电影的节日来之不易

消毒、测温、登记个人信息,递上纸巾、递上口罩、递上3D眼镜擦拭纸……即将迎来上海国际电影节观众的29家上海影院,连日来反复进行高强度演练为电影节“暖场”。

今年1月,疫情来势汹汹,电影院里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措手不及,电影节主办方的工作人员也同样经受考验。从缩减海外推介活动,到担心海外嘉宾难以抵沪,直至5月下旬电影节最终宣布延迟举办。

在疫情中,电影人“打”满全场,直至电影节倒计时,更要将原来数月的工作,“压缩”到数天内完成。在国家电影局宣布全国低风险地区影院可根据情况陆续开业的次日下午,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官宣将于7月25日至8月2日举办。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们只有努力再努力,也会格外珍惜。”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及整个电影节团队面对的是新挑战。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露天”和“线上”成为守护电影节顺利举办的两大“法宝”↓

电影节期间,上海全市7个商圈、36个社区的露天展映区,将推出数十部中外佳片,其中不乏“一带一路”国家首次来华展映影片。为减少人群聚集、保持更合理安全的社交距离,包括电影节交易市场等活动“搬到”线上,大师班也如期而至,是枝裕和等国际级大师将“云端”开讲。坐在家中、走在路上,也可点击观看电影大师录制的短视频,这将成为本届电影节期间影迷和专业人士的新享受。

观众用脚“投票”

电影摇篮有自信有底气

有影迷说,“7月20日是个了不起的日子。”在上海,电影院重开那天,有人激动到热泪盈眶,转而在网上抢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首轮电影票,又破涕而笑。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短短10分钟,就创造售票佳绩。“这证明电影观众从未离开,他们在疫情中与我们一起守望相助。”电影节网络票务平台淘票票的工作人员感慨。

中国电影摇篮上海在影院复工首日148家影院开门迎客,排片量超千场,领跑全国。此前,上海市电影局公示,共安排近1800万元,将对申请补贴的345家影院进行补贴,助其渡过疫情难关。

2020年上半年,上海经济稳舵奋楫、逆风前行。过去几个月,上海正努力于危中寻机、开拓新局,出台《全力支持服务本市文化企业疫情防控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举措,推出“品质生活直播周”等丰富活动,引导文化产业加快复苏,市民文化消费稳步回暖。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折射市场信心,也彰显中国电影摇篮的决心。“这表明上海彻底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不变,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信心决心不变,办好人民的节日、让生活更美好的信心决心不变。”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说。

信心和决心,比黄金更重要;文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包括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内,上海众多一流文化品牌云集7月亮相。上海夏季音乐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首次与电影节同城同期“相遇”。与上海国际电影节紧密衔接的还有第26届上海电视节、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以及上海国际文学周等。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本届电影节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突出文化惠民。

于创新中守初心

让世界影史不“留白”

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2003年非典时期电影节曾暂停举办,推迟一年,至2004年举办第7届。也正是从2004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一年一届、每年举办。电影节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加速发展、产业蓬勃壮大的黄金期。

而今,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又面临巨大挑战,上海国际电影节更要守住这份初心和使命。

开幕之际,尽管没有红毯和盛典,但电影节基本板块不变,一以贯之、保证品质。影院展映影片经专业选片人认真遴选,在320多部中外佳片中,世界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影片超过200部,10多场电影论坛及大师班活动阵容强大,“中国影视之夜”“上影之夜”等“星光”灿烂。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聚焦创新力量,金爵奖和亚洲新人奖今年虽不评奖,但正式公布了官方入选影片名单。在亚新奖入选名单中,可以看到多位中国新锐导演的作品,还有来自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新片。

作品多次入围电影节项目创投和亚洲新人奖的中国青年导演李霄峰今年有一部新作《风平浪静》跻身金爵奖官方入选片单。他认为,恰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包容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吸引了更多青年导演执着银幕耕耘,不抛弃、不放弃。

于危机中孕育创新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连续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产业动态、提出打造“上海科技影都”的松江区,在今年疫情期间仍加速吸引影视企业集聚、影视产业链逐步形成闭环。“上海科技影都”已呼之欲出,正在建设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重要承载地,本届电影节期间将发布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总部型平台项目、量化分析工具等,专属金融产品也将陆续推出。

作为品牌项目,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也不断创新,今年为防控疫情,又辟出露天展映、线上活动等。同样选择“搬迁”到线上的还有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等。

这些“改良版”的电影节新玩法,也得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老朋友、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蒂埃里·弗雷莫的肯定。他认为,举办线上的电影节活动,是全新方式,旨在支持国际电影产业并为专业人士提供帮助。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

给全球一个特殊风向标

这是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第一个重启的A类电影节,也是疫后我国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尽管迟到,但终究不缺席——在这个特殊的夏天,影视节举办本身,就是一种风向标。从中可以读到的,是对疫后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复苏的信心,也是对疫情防控本身的信心。

特殊时节的影视节,自然要有一些特殊的观察视角和体验方式。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办节,安全无疑是条底线。繁重而细致的防疫任务,不免对办节造成影响,需要各方特别是影迷们的共同理解支持。

预约、限流、错峰等措施,需要始终得到严格执行。有机会身临现场的,需要坚持戴着口罩;未能如愿买到票的,恐怕要换一个方式身临其间。这会牺牲一些舒适度、体验感,但暂时的、局部的牺牲,都是为了让这个节庆顺利地归来、顺利地办下来、更好地走向未来。

好在,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化节庆,不只是通过数量、规模、热闹程度说话的,更是靠内涵、精神、影响力来取胜的。电影节、电视节,本身都是具有高度丰富性和延展性的平台,人们观影,更将电影电视作为一种载体和媒介,来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某种程度上,影视节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一种互不可分的深度关联。这不仅因为有佳片荟萃,更在于其集聚着全球重要的影视要素,并在要素的碰撞交融间,构成一个文化、产业、人才等多层面、复合式的交流平台。这是世界电影人、电视人的交流平台,是影视观念、思想的碰撞平台,更是一座城市与全国、与世界的交流平台。

多年努力之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已经可以同威尼斯、戛纳、柏林、纽约相提并论;在同世界影视版图深度相嵌的过程中,上海这座城市也以影视为媒,不断强化同全国、同全球的价值链接、文化链接、情感链接,进而明确一座中心城市的身位。

疫情之下的影视节,想来不会是最热闹的影视节,但完全可以成为一届特别的、高质量的影视节。从展映、论坛到市民征文,线上线下的活动门类依旧丰富,诸多国际大厂牌“云上”相聚,“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持续扩容……种种迹象,都意味着影视节的魅力不减,上海这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减。

而透过特殊的形式,我们或许可以将目光更多投向影视的本质,更多思考影视能为这座城市带来什么,这座城市又能为全球影视提供什么,并且通过影视,在这个格外特别的时节,凝聚起格外重要的共识、信心与温情。

原标题:《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全球这样一个特殊风向标》

网址: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全球这样一个特殊风向标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57114

相关内容

上海国际电影节,给全球这样一个特殊风向标
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的特殊风景——评审团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全球影人齐聚“电影之城”
新民艺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变”与“不变”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启崭新旅程宝格丽经典呈现:喜亦风流
2015第21届上海电视节国际影视节目市场暨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展览会 2015年上海广告展 时间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安全第一,盛宴惠民,以诸多创举回馈疫后的影迷
二〇二三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举办——浦江奔涌 光影璀璨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三样
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举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