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发布小道消息,某明星有瓜,用流量明星这个模糊概念词,以增加网友参与度,毕竟那么多明星,总不至于是自己喜欢的那个,吃别人的瓜总是格外香,而且越变态的事情的吸引眼球越多。
第二步:等到舆论发酵够多时,发布更具体的细节。
是否顶流?参没参加过选秀?范围开始缩小,使得相符的吃瓜粉丝人人自危,之外的粉丝更加亢奋,讨论度再次增加。
第三步:发布更多细节,使得范围更进一步缩小。
被小范围锁中的明星粉丝们开始反击,并甩锅给其他被圈的明星。攻击出现,讨论度再次持续。
第四步:不经意把xz粉丝拉进去,因为没有他讨论度起不来水花。把xz粉丝拉进阵营是每一个保留剧目。其形式包括且不局限于扮演xz粉丝攻击他人、直接攻击xz本人、攻击xz粉丝眼中的对家获得认同感等。
第五步:闭口不再言真相,看着飙升的讨论度,坐享其成。平台和煽风点火的KOL默默把讨论度变现。
大数据不会骗人。所有的字眼都会留下踪迹。
至此,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圆满结束。
所有的挑拨都是有的放矢,默认的规则更加有恃无恐:
流量就是指标,平台需要流量、微博博主包括娱乐博主、粉丝大咖都需要流量,争吵可以获得更多流量,无一例外,体量越大的阵营,争吵流量越大。
人性的真实之处在于:道理都明白,不回黑、不争吵、不对立,但在小人面前做君子,吃亏的永远是君子,得志的永远是小人。
综合以上几点,这些搅动天地的平台和人到手稳赢,而在粉圈有些最大体量的xz粉丝 稳输。
稳输是吵架输了吗?
当然不是,而是在开始参与争吵的时候已经输了。
回到事件最初,这个事情的本质是有人放出消息某明星的糗事,后面发布的细节:80到90,三字,选秀,和xz本人是毫无相关的。
那究竟是为何而参与呢?
不参与说战,xz粉丝就会变成他们口中诋毁那样的人吗?
说赢了,好处呢?谁会真正在意说战的起因和结局?
大数据推送的信息茧房是被蒙蔽的开端,只汲取自己想看的信息,的确会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片面和失当,最终会将一个人某一层面的理智颠覆。
希望看完这段话后读懂的人可以明白,当初他不希望庞大的群体被一部分心性不确定的人所影响,更加可以读懂他解散后援会的初衷和深意。最后奉劝大家远离挑拨离间的把戏,专注自家日常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