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灵到肖战,偶像文化的宗教与经济
名人文化这个词国内很少用,媒体将那些对着明星嗷嗷叫的粉丝圈称之为粉丝文化。这里我要为粉丝文化正名,粉丝文化不是狭义的对明星嗷嗷叫,只要沾上狂热和喜爱这俩词,嗷嗷叫的对象是不是人都行。
当然,这里接着还要为名人文化正名,其实像这种商业明星所营造的,应该叫偶像文化。
说回正题,作为一个蹭热度都蹭不上新鲜的笔者,肖战事件就是我本期的招客牌子。还是那句话,请不了解肖战事件的读者先移步到新闻区。如果不了解也不想了解的,接着看,其实文章内基本没提肖战。
既然是蹭,那就证明文章重点不是它。肖战事件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称之为魔幻二字。如果肖战粉丝没有如同西伯利亚雪橇犬般的疯狂,肖战没有像打了麻药一样毫无作为,这件事情走不到今天。是什么引导他们走向这种“未曾设想的道路”?答案是,宗教崇拜与资本运行。
偶像文化说白了就是其粉丝对特定人物具有超乎想象的狂热喜爱,这种超乎常人喜爱程度的感情在极端化后开始扭曲,和宗教中的崇拜行为具有十足的异曲同工之妙。
什么?不信?互动仪式链理论中对于理解宗教有莫大的帮助,如果把其中对于物理接触的部分换成在网络空间的无障碍交流,那么整个逻辑也是成立的。
再接着批判偶像文化前,咱们先理解一下商业运作。有关于“偶像文化的商业价值和市场规模”的文章如浩瀚星河,你愿意了解你早就知道了,不愿意看写多少字也没用,就不浪费手写它了。
偶像文化虽然被称之为文化,但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商业产品。关于造星,粉丝市场和消费这三个部分是一个蛮大的商业话题,也有不少文章提及,我就不再延伸。
简而言之,偶像文化是商业企业的商业产品。但是为什么会有无数粉丝为之狂热?其实这涉及到了消费主义的概念,创造需求。粉丝对于明星的狂热追求源自于感情的宣泄,很多学者与媒体将其解释成普通民众将被现代社会压抑的感情宣泄到明星上。
这就离谱,说的就好像这帮明星成感情垃圾桶一样。其实这是偶像文化的核心,引导并鼓动粉丝狂热,目的是为了让其消费。把粉丝的感情和消费挂钩,为了要证明自己的感情,粉丝只能一遍遍的为其消费。这里多说一句,消费的概念不止有金钱。
这里我反而有些同情被认为具有偶像文化特征的十字交叉教,因为其情况还真不太一样。古代时期的宗教确实还带有鼓动狂热和引导消费的影子,然而现代这类情况非常少见,更多的是被作为个人情绪宣泄的垃圾桶……啊,树洞。
所以将宗教和偶像凑一起说真的有点欺负宗教。
网址:从神灵到肖战,偶像文化的宗教与经济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50399
相关内容
日本社会的文化侧影:是什么生产了偶像文化和恐怖宗教?肖战现象:娱乐圈的喧嚣与反思——偶像文化之殇
饭圈文化演进:从追星到虚拟偶像的经济转型
从粉丝们为偶像努力的姿势,看粉丝经济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从东方神起到肖战 饭圈文化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肖战访谈:粉丝与偶像关系的真谛
肖战与王力宏、黄晓明的梦幻联动:偶像与粉丝的新文化潮流
“偶像文化”时代下的“粉丝经济”
“偶像文化的演变与影响: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的多元解读”
肖战:从流量偶像到实力演员的蜕变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