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经济强势复苏 对周边消费拉动作用凸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演唱会、剧场演出、大型音乐节、沉浸式演出……今年以来,演艺市场供给侧“上新”不断,消费侧热情高涨,双向奔赴的演艺经济强势复苏。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系统采集与服务平台数据监测,仅在“五一”假期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就超过了3万场,票房收入15.19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962.2%,观众人数高达865.49万人次。
究其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念认为,短期来看,上半年演艺经济的火爆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后,居民消费热情释放带动下的消费自然回补,对满足居民娱乐休闲和文化艺术需求、释放压力和愉悦身心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演艺经济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客流,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演艺经济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和娱乐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认为,一是促进文化消费增长。观众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欣赏演出,推动剧院、音乐厅和演出场地等相关场所的繁荣,为演艺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二是对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拉动效应不可忽视。人们观看演出的同时,会安排住宿、就餐和购物等,直接促进了酒店住宿、餐饮等文旅消费的增长。此外,演艺活动的举办也需要相关演艺设备和服务,进一步刺激了演艺设备需求的增长。三是对就业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带动了演艺行业相关岗位的增加,包括演员、导演、舞美师、演出工作人员等。另一方面带动相关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的增加,不仅为就业提供了机会,还为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演艺经济既是消费的重要来源,也是激发和带动更多衍生消费的核心场景。与此同时,演艺经济也日益起到消费流量枢纽的功能。
王念表示,在线上消费市场,演艺经济能吸引消费者关注度,进而将线上流量向线下场景导流。在线下消费市场,商品和服务消费日益紧密融合、消费业态组织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演艺经济日益成为消费集群的核心,通过演艺消费能带动周边消费,对延伸消费链条、塑造消费场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演艺经济作为文化经济,其核心是消费内容的创新,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演艺经济将发挥消费文化塑造、消费品牌建设、消费ID打造、消费风尚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王念表示。
下半年,居民高涨的消费热情有望延续,对演艺经济持续复苏和创新发展形成较强的需求支撑。
如何更好发挥演艺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王念建议,一是大力创新消费场景。鼓励地方将演艺经济作为特色节庆活动、夜间经济、体验经济打造的重要内容,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型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创新消费场景上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有效增加服务消费供给。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要求,不断丰富演艺消费场景,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提高服务供给质量,适当延续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市场主体帮扶和政策支持。三是加快优化消费环境。适应演艺经济消费场景人流短时大量集聚的特征,优化交通组织安排,维护消费场所秩序,丰富周边消费服务业态。优化假日制度设计和调休制度,落实带薪休假,为居民享受演艺消费创造更多条件。
洪勇则认为,更好地发挥演艺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在提供多元化的演艺内容,满足观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加强与旅游、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合作,共同推动文旅消费的发展。此外,应支持演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发展,为演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鼓励创新和合作。提供资金支持、税收减免、政策引导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在演艺经济中的参与和发展。
网址:演艺经济强势复苏 对周边消费拉动作用凸显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48544
相关内容
【趋势瞭望】明星密集“开唱”,演出经济“复苏即狂热”明星密集“开唱”,演出经济“复苏即狂热”
从“霉霉经济学”看消费如何拉动经济
消费热度“唱”不停!头部歌手演唱会拉动市场,演出经济持续升温
2008年成功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影响日益凸显
旅游消费网络舆情传播分析:“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爆点
周深演唱会点燃文旅经济,消费狂潮超3亿的背后
音乐节有效带动城市旅游消费 粉丝经济行业发展形势分析2024
消费观念的转变与兴趣经济的兴起
China Insight|演艺经济成为提振时尚消费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