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红到明星,假象之后的移动直播应该如何突围?
作者:尔东
移动视频直播无疑是2016年最火的行业,阿里、百度、腾讯、美图、360、小米、陌陌、新浪微博……互联网巨头与创业公司齐聚直播平台。从YY娱乐、六间房秀场直播,到斗鱼、虎牙、战旗、龙珠、火猫、熊猫TV等平台直播游戏,再到明星参与美拍、映客、花椒直播,还有淘宝、唯品会、聚美优品这类的电商购物直播。当下,移动直播已经发展到市场超过百亿、直播平台百家争鸣的局面。
根据文化部4月公布的数据,我国的网络直播企业约有200家(其中,北京目前有30多家网络直播企业,加上经营直播栏目的大网站,有40家左右),这一数量目前还在保持着增长,几乎每周都有1-2个企业进入这个行业。艾媒咨询日前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中国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总数量约为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从最早的秀场直播,到后来的游戏直播和全民直播,再到日前刚刚诞生的明星直播,直播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如火如荼”四个字来形容。
数据表面一番热闹,实则“假高潮”
近两年直播平台数量爆发,你可以想象到200多家直播平台拼抢2亿用户是多么的疯狂,所以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看似一片繁荣,其实都夹杂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假热闹”。
近期不少直播平台的在线用户数字被质疑有很大水分存在,比如在一些大型的直播平台,有的直播房间观看人数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千万。最让人震惊的是,去年9月原WE队员微笑在斗鱼平台直播时,其显示观看人数竟然超过“13亿”,你要知道这一数字几乎是中国国人口总量,岂不是一家三口都人手一台手机在观看打游戏?
据媒体报道,丰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守彬6月初在花椒的直播在线人数高达521万,点赞喜欢40万,数据碾压雷军、王健林、周鸿祎等一众大佬的直播量超10倍;王思聪搭上火遍全球的英雄联盟游戏的熊猫TV直播首秀观看人数也不过百来万;火华社长刘烨在一直播的收视最高456万、今年火爆中国的宋仲基也仅358万,俨然大佬及一线明星都不及杨守彬。值得一提的是,易观智库2016年4月发布全面直播APP产品MAU(月活跃用户人数)排名的数据显示花椒活跃用户仅为200万。
花椒直播另一典型案例还有前段时间的柳岩首秀。根据媒体报道了解到,柳岩在花椒的直播围观人数高达2000万,这数据是什么水平?据易观智库的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4月映客、花椒、易直播、乐海秀场、触手TV以及ME直播全部的活跃度整体数值为1693.1万,老牌直播软件斗鱼4月总活跃度为1376.77万,也就是说柳岩一次在花椒上直播的量就超过了数家直播软件月活跃度的总和、超过斗鱼一个月的活跃度。
近期,映客直播平台也被爆出数据造假的情况,多家媒体报道称映客直播在线人气可以在淘宝购买。笔者好奇搜了一下,果不其然此现象确实存在,当然也顺手搜了如花椒、咸蛋、一直播等知名直播平台,也同样存在购买刷人气的现象,不过从出售情况上来看映客是最多的。
据央广网记者调查,某平台主播爆料直播造假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买”,二是“平台改”。第一种方法就是上面提及的可以在淘宝上购买粉丝刷人气,有专门卖直播间人气数量的,想刷多少想买多少都随你,和微博买粉丝数量类似;另外一种就是直播平台灌水,想包装推广你的时候,就会稍微加一点人气。另外,还有媒体曝光直播平台会建立一个数据模型,不仅仅是简单把观看人数“乘倍数”,而是依据直播的各项数据,综合动态调整主播的在线观看人数。
还有一种就是打着官方合作,实则存在着版权侵犯的嫌疑。据了解,5月份花椒就曾直播蔡依林内地某场演唱会,吸引超1000万粉丝用户在线观看,并且花椒官方疑似广发新闻通稿宣称直播蔡依林演唱会吸引千万粉丝围观,但蔡依林方面事后得知表示并未有什么官方线上直播,花椒这脸打得啪啪啪的。
直播行业的前景看似饱满,但现实确实一片骨感,直播平台存在数据造假、内容低俗等问题,而一些演唱会和发布会的直播也存在着版权侵犯的嫌疑。
为什么要数据造假,基本可以用以下五点来解释:
1、包装自己用户基数大活跃用户多,以求获得资本的青睐,没有资本可能都到不了明天。
2、制造高人气假象,吸引更多新用户入驻关注。
3、通过平台的高数据,也制造了一些话题,从而低成本的增加其舆论曝光量。
4、用优佳的数据来维护明星与平台的“共赢”。
5、鼓励新入驻的主播,引导她们继续为平台服务。
直播壁垒不高,内容同质化严重
从最早的文字直播、PC秀场直播,再到移动端“人人可参与”的直播,移动视频直播意味着内容创作的又一次重大革新,过去号召人人秀文字图片,现在号召全民秀视频,内容产业的生产力,又到了突破的时代。
直播起初无非就是聚集网红吸引粉丝,内容主要是网红表演,讲故事,卖萌要钱,或者吃饭等互动聊天,虽然移动直播时代各个平台都在大众化,素人越来越多,但仍不可否认,网红依然是平台上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弊端就是网红输出内容单一,主播质量参差不齐,平台较难通过优质内容留住核心用户,具有一定局限性;还有一种风险是除了内容质量之外,一些主播为了增加人气,会进行大尺度表演吸引粉丝,这让直播平台陷入打色情擦边球的境地。
视频直播的竞争壁垒相对来说并不高,几乎很难成为核心业务。随着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但众多平台内容创新几乎跟不上,只能采取最快的复制模仿方式,以至于众多平台都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明星组队参与直播,真的就前景甚好吗?
从网红直播到明星直播,可以说是模式上的一种突破,也是快速聚集人气的方式。
移动直播除了让素人可以展示自我之外,同时也让高高在上的名人更接地气,粉丝可以与他们实时互动,可以不用花钱就能一睹偶像风采。
从一线热门明星到十八线开玩的艺人都在纷纷加入直播阵营试水,比如范冰冰在美拍巴黎时装周,巩俐、李冰冰、李宇春、井柏然戛纳电影节也在美拍直播,此外还有魏晨、张艺兴、黄子韬、蒋劲夫、刘雯也在助阵美拍;王宝强、汪峰、邓紫棋则加入斗鱼;柳岩、华晨宇、等人入驻花椒;贾乃亮、朱丹、陈妍希、李小璐、刘烨入驻一直播;黄晓明、释小龙、刘涛、孙坚、高圆圆、罗振宇、赵家班进入映客;林允儿、阮经天、陈赫、林志玲进入虎牙;Angelababy、T-ara、林俊杰签约熊猫TV;周杰伦、薛之谦征战龙珠等……尤其是范冰冰的美拍直播至今仍被标为业界标杆典范。
有了明星的助阵,一方面可以起到迅速提升直播平台人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透过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也给明星和粉丝提供了实时近距离互动的平台,成为明星维护形象,提高知名度和人气值的有效途径。
但是明星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你看韩国欧巴宋仲基先后在一直播、花椒两大直播平台均有合作;张艺兴前在美拍直播,老九门发布时又在明星空间开播;李晨前在咸蛋家直播,1个月后就在腾讯开播……这也就意味着若明星不稳定,粉丝用户则会大批量跟随明星本人一起流走,只会是短暂性的存留。
所以,即便明星能带来极大流量,但是明星直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两大问题:
1.不稳定。明星不比网红、签约主播以及素人用户,他们没法做到天天都可以直播,顶多能隔三差五来一场,没有长期固定的优质内容,粉丝用户并不容易沉淀为平台所用。
2.迁移成本低。明星相较网红来说,对平台的忠诚度较低,当一般来说明星艺人有新活动需要借助直播平台时,一定是哪个平台资源好,或者跟哪个平台关系好,明星就可能会跑到那个平台。
直播已然进入了一个行业高潮初期,随着社会大众对直播的认知度提高,用户层在迅速扩大成长,若一味的依托明星和数据造假,显然这样只会让平台越陷越深,小创并不认为单纯的靠明星和数据造假就能拯救“大乱斗”的直播行业,重点应该奔着以原创内容为核心的泛直播去发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回归到内容本身。
网址:从网红到明星,假象之后的移动直播应该如何突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38413
相关内容
直播该如何打假从明星到网红,韩坤如何打造移动视频的商业帝国?
直播数据造假更猖狂 网红真假已难辨别
簪花围如何从网红到长红
“明星开花,主播结果”,移动视频版图下,一直播如何持续“爆款特性”?
直播间的“造星”现象——从网络小众到实体偶像的制造(直播间现象下,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制造偶像?)
明星网红们遇到危机后该如何应对?“头部网红”危机公关的正与误
从爆品到长红:新营销时代的品牌突围之路
从王俊凯直播到众明星直播百态:粉丝经济如何进化
网红效应定义移动泛娱乐 聚焦2017直播产业生态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