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变现模式早已不再单一,流量时代谁与争锋?

发布时间:2025-05-16 07:00

大多数对于粉丝经济的定义,还仅仅局限于粉丝变现上,比如最简单的卖专辑、卖周边、卖线下活动。“超女时代”的发短信拉投票可以算是第一波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随着本土粉丝的发展壮大,类似AKB48模式也被引入中国,大量的模仿者出现,养成类的粉丝经济成为新宠。

而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以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得流量者得天下”,出现了瓜分粉丝的浪潮。理论上说,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表面看来,它是由消费者主导的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以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实际上,粉丝在消费偶像的同时,也在用偶像填补缺口,他们之间是互相消费的过程。

粉丝经济变现模式令人眼花缭乱?

提起粉丝经济,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在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中,粉丝们只需动一动拇指,花上0.5元或1元就能够给心仪的偶像投票。当时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中,有超过1500万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投票。也就是说,每27人中,就有一个人是“超女”粉丝,“超女时代”拉开了粉丝经济的序幕。

如今,新的偶像粉丝经济变现方式正在变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比如,90后粉丝喜爱的偶像团体SNH48,其粉丝不仅可以购买演唱会门票,以及写真、文具、应援物等周边产品,还可以购买握手券和投票券。粉丝每购买一张新专辑,可获得一张握手券,在线下活动时可与心爱的偶像握手10秒。购买268元的专辑还可获得3张投票券,购买1680元的专辑则有48张投票券,以此刺激粉丝购买更贵的专辑。

而另一个偶像团队,TFBOYS出道早期,经纪公司不断放出翻唱视频,为其积累大量粉丝。在此之后这个00后组合的走红之路则完全由粉丝一手包办,QQ、微信、微博、视频网站,都是TFBOYS粉丝们的战场。

SNH48、TFBOYS偶像团队称得上是粉丝经济学光环加持下的新型明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他们以独树一帜的方式出现在公众视野,而粉丝经济以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形式占据时代主流。对90后、00后的粉丝来说,他们利用微博、微信、QQ、贴吧等一切线上手段参与到和偶像相关的信息的制造和传播中,不仅增加了偶像的曝光度,更创造了很多可传播的内容。粉丝的互动——曝光率——可传播内容——吸引粉丝——更大的曝光率,这套可循环可复制的追星模式,是当下娱乐产业追求的强有力的方式。

在线下,追星早已不是当年上街拉票、做灯牌、拉横幅、买广告位这么简单了,随着粉丝团体的规范成长、娱乐行业的发展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消费习惯的建立加固,这一切的综合作用使得“粉丝应援”不断强大——当然,还有自粉丝追星诞生以来万年不变的终极奥义:对偶像的热爱。

时至今日,诸如偶扑、爱豆、饭团等专为“粉丝应援”而生的APP,只不过从目前经营的模式和结果来看,这些APP并未成气候。比如去年3月底张艺兴粉丝花了30万重金在偶扑上为偶像投下“最受欢迎新人”的奖项却是在后台领的奖,引发其粉丝在微博上的大力声讨,直接导致这一类的APP声誉和信誉有所降低。另外,一些垂直的粉丝应援APP,已经把粉丝、明星、众筹相结合,比如一款叫Owhat的明星粉丝应援平台。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些从事粉丝应援的专业平台都找到了正确的模式和方向,我们是否可以说,粉丝应援文化在中国,还有更大的空间呢?

直播技术的成熟引领粉丝经济多向互动?

去年9月21日,TFBOYS王俊凯在某直播平台庆祝17岁生日,大量“游艇”、“保时捷”与“兰博基尼”等礼品与打赏被粉丝不断刷出与奉上,整场直播打赏金币折合人民币达到了28万;Angelababy签下王思聪的直播平台、范冰冰在时装秀现场直播跟粉丝互动;贾乃亮、蒋劲夫、张艺兴也相继踏上直播私下生活的大船,美其名曰粉丝福利……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粉丝经济的玩法开始向直播平台倾斜,当红明星玩转移动直播社交新时代已经来临。

从明星到各界红人,已将传统的单一平台发散到了占领任何一个新晋的、更直接的媒体,如今已经很难再用两栖明星、跨界职业经理这类术语定义一位明星或者企业家了,他们除了可以在电视、电影、音乐和视频网站上发挥自己的商业价值,还可以在手机软件上扩散自己的盈利模式,而直播平台就是他们的有力武器之一。

一方面,直播平台通过大量邀请明星入驻,培育用户的归属感与参与感,可以让用户付出远远超出商品价值本身的消费行为,为明星与平台带来极大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明星们通过直播,将人气和号召力再一次变现,而通过送礼物这种金钱交流的方式真正促进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亲密交往。

事实上,明星+粉丝经济+直播平台,很可能会衍生出新型的整合营销方式。即怎样通过可购买价值的内容设定,运营好与粉丝之间的感情沟通,让粉丝群体进行持续性参与并进行情感消费投入,粉丝在这里可以为明星乃至背后的品牌商带来更大的收益。

养成类粉丝经济:与其养成偶像不如养成粉丝?

十年前风起云涌的“全民选秀”,十年后津津乐道的“偶像养成”。所谓“养成”,是指通过粉丝持续的关注、实际的支持与大量的互动、从而一步步培养偶像。“偶像养成”与“全民选秀”有共通之处,都重在大众投票选择权。所以,过去痴迷选秀投票的那群人,一大部分会转化为今天“偶像养成”里最具行动力的忠粉。而“偶像养成”与过去“全民选秀”不同的是,将过去粉丝单方面的支持,化作偶像与粉丝间更积极的互动。

2016年堪称偶像养成类节目厮杀奋战的大年,浙江卫视的《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安徽卫视的《星动亚洲2》,东方卫视《加油吧少女》《国民美少女》,以及湖南卫视的《夏日甜心》和《一年级3》。转眼到了今年暑期档,几大网络视频相继推出各自的偶像养成类节目,芒果TV的《快乐男声2017》,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优酷的《超次元偶像》《美少年学社》,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而电视剧行业也不甘示弱,着手“养成偶像”,备受期待的玄幻大剧《玄门大师》由青春、朝气的“X29”天团开启闯阵问道之旅,29名95后便是华策影视官方造星平台“猫空直播”联合百度贴吧、小咖秀、偶扑造星的成果,后续效果如何,还要等待播出后接受观众的检验。

对于粉丝来说,相较于追捧一个包装成熟的明星,见证一个自己支持的新兴偶像的崛起,更容易让人疯狂。如此看来,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大行其道本来就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当然,这类节目让粉丝的成就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眼前破茧成蝶的偶像,正是靠着我们支持成长的。这才是养成的最大乐趣。

其实,偶像养成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韩国培养一个偶像,少则两年,多则七八年,这靠的是耐心和匠心。由此可见,对于偶像养成系来说,在后期出道后的培养机制中,可以根据国内的造星体系,将偶像从歌舞方面往影视作品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出道后,偶像团体除了出专辑、办握手会、做剧场演出,还得拍人气影视剧,最好还能时刻追随潮流、做一些有用的直播。比较有前车之鉴的成功例子是,SNH48和TFBOYS红了之后都通过进军影视圈保持住了人气。今年暑档热播的《我们的少年时代》称得上是为TFBOYS粉丝定制的偶像大剧。偶像的养成,离不开粉丝的“供养”,因此,粉丝群体的培养势在必行,粉丝经济不可忽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粉丝经济变现模式早已不再单一,流量时代谁与争锋?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23005

相关内容

粉丝经济=卖情怀?流量时代该如何玩转粉丝经济?
地段经济、流量经济、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
社群粉丝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
粉丝经济:流量时代下的忧愁馈赠
浅析“粉丝经济”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
檀健次粉丝撕番背后:流量时代的“座位经济学”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学:谁在为偶像买单?
粉丝经济:赋能与变革的新时代
“粉丝经济”的关系营销模式及策略
粉丝经济学营销模式分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