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影视产业?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科学技术共生共存,电影的未来发展,也与科技革新息息相关。6月27日,聚焦科技创新对影视产业的赋能、虚拟制作在电影工业中的升级应用、AIGC与影视元宇宙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影视版权交易与生态发展的现状与未来,4场主题沙龙在永川区举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展开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深入交流和探讨电影科技的前沿发展以及电影科技的新趋势。
▲6月27日,永川区,“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主题沙龙举行。记者 齐岚森 摄
在“科技创新赋能影视产业”主题沙龙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率先带来以《创意为本、技术赋能》为主题的演讲。“近乡情怯,我是合川人,当年外出读大学就是从永川出发,这次能回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电影,我觉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尹鸿说,人工智能无疑能让影视行业降本、提质、增效,但创意依然是影视创作的核心路径,人性依旧是其中的灵魂。
▲嘉宾正进行主旨演讲。记者 齐岚森 摄
基于此,尹鸿认为,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传统影视,不如思考如何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工具,让它更有助于影视创作。如果能借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举办的契机,搭建起影视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作者、制作者之间的桥梁,大家携手推动电影科技的进步。
“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用新的技术去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畅想,也许在未来的创作中,一个编剧、一个导演、一个美术、一个摄影,4个人就可以把电影拍完。
“虚拟制作与电影工业升级”主题沙龙则是针对虚拟制作引发的电影工业升级,邀请集产、研、学等多方顶级导演、制片人和专家学者进行了高端对话研讨,深入探讨虚拟拍摄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前沿进展。
▲参会人员认真聆听嘉宾演讲。记者 齐岚森 摄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俊表示,从目前整个影视工业流程来讲,虚拟拍摄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影视内容制作的后期前置,过去是拍完再来做特效,如今是把数字资产做好投放到大屏幕上,再去拍,效率更高。其次是它能够节约制景成本,尤其是此前不少国内的电影都是搭实景,通过虚拟拍摄,使用数字资产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
“人工智能在电影领域尚且做不到全流程应用,但在调色、素材寻找等方面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刘军表示,人工智能在影视制作的应用已经从1.0升级到2.0阶段,以前无论是舞蹈、动作场面,都需要演员进行动作捕捉,如今更多采用机器的深度学习方式。
刘军举了个例子,比如风吹到荷叶上,它摇动的方式是柔性的,没办法动作捕捉。怎么办?就是让人工智能去“学习”,掌握荷叶在清风吹拂下的动力轨迹是什么,最终得到理想的效果。
网址: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影视产业?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21132
相关内容
推动数字技术更好赋能影视产业,新桥影视产业基地分会场开幕众多头部影视制作公司“安家”东方影都,用科技创新赋能中国电影工业化
如何用阅读给心灵松绑?听听阎崇年、麦家、彭凯平怎么说
金融赋能产业,如何发力
创壹科技携手华星创业,助力影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青年创客说”,聆听创业者的故事!
技术与内容双向赋能互联网影视 五股人气旺
影视制作专业是什么 就业前景怎么样
数字音乐时代:创新科技如何重塑我们的听觉盛宴
科技如何深度赋能传统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