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正在沦为网络暴力重灾区
流量汹涌,粉丝文化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副作用,网络暴力已经成为明星们最深恶痛绝的词汇,公开场合呛声的比比皆是,挂“恶评者”也有,不少明星干脆直接走法律途径,强硬应对恶意人身攻击的网友。早年间网络暴力的危害,大多出现在社会新闻里,当下,娱乐圈几乎成为网络暴力的重灾区,诽谤、污蔑、恶意评论等几乎成为流量明星们必须面对的舆论环境。
网络暴力正在给当下的明星们带来哪些损害?这些屡禁不止的网络暴力主体是哪些群体?他们如此活跃的动机何在?
与黑粉死磕到底,送恶评者上热搜
明星们应对网络暴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直接回怼,有的挂出恶评者,有的采访时“宣战”,有的直接将网暴者送上被告席。
因为怼恶意评论而上热搜的明星不在少数,比如伊能静、井柏然、杨紫等等。井柏然曾经因为有粉丝怼工作室而亲自下场回怼该粉丝;杨紫针对有些粉丝以爱的名义对她指手画脚,直接劝其“脱粉”;伊能静在微博经常分享育儿经验,针对孩子的恶毒评论尤其不能忍,要么直接回怼要么挂出来示众。
在挂恶评者方面最雷厉风行的还是热依扎,11月2日,她在15个小时内连续挂出200多条恶评,这些被挂出来的恶评者被大量粉丝包围,也感受了一波网络暴力的滋味,针对某些网友更为过分的咒骂,她直接选择取证寄律师函。
从2016年到现在,吴亦凡先后四次因网络暴力而将不同网友送上被告席,有的是因为建立了“吴亦凡骗炮”超话,有的因为造谣吴亦凡吸毒而被起诉,这些诉讼获胜之后,相关网友公开道歉并作出相应赔偿。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仅在今年,就有鹿晗、张艺兴、王嘉尔、林允、王俊凯、董洁、马苏等明星走法律途径对抗网络暴力行为。而TFBOYS的易烊千玺、王源等也从2017年开始将对其侮辱毁谤的网友送上被告席。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明星们已经成为网络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流量越高的明星,伴随而来的网络暴力也越严重。上个月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之后,网络暴力的危害一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也在社交网络病毒式霸屏,诡异的是,不少双标网友一边痛斥“雪花”的危害,一边对不顺眼的明星们继续恶毒评论。
就在这个月,就有两位偶像明星分别因起诉造谣诽谤者而登上热搜,一位是因《陈情令》大火的偶像组合成员王一博,在11月7日将6名新浪网友告上法庭,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1月18日,演员罗云熙也通过工作室发声明,称将通过法律途径应对恶意毁谤的网友。
对于明星们来说,恶评者的侮辱毁谤不仅仅带来了心理压力,加重了他们的职业焦虑,因造谣带来的名誉毁损,还会直接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名誉诋毁到造谣盈利
从人身攻击到人肉搜索
对于明星们来说,大众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是体现人气的重要指标,由此产生的流量能通过商业代言、影视资源等方式变现。但构成大众舆论的网友们,往往是在网络平台高活跃度的年轻人,他们热衷于对热门事件发表评论。尤其是对三观不合的人或事,“温和派”站在道德制高点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激进派”则对一切不顺眼的事件或者不喜爱的明星破口大骂。掺杂在舆论里的喜爱和憎恶是柄双刃剑,分化成明星们的粉丝或者黑粉。
与黑粉们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相处,已经成为流量明星们的必修课,明星们偶尔对言行过激的网友提起诉讼,某种程度上也抑制了黑粉们的狂热宣泄欲。但对于以造谣、散播八卦为盈利方式的营销黑来说,不管明星们怎么应对,都很难阻止他们对明星隐私的恶意杜撰和传播,利益驱使下,不少营销黑被明星起诉,即便被判公开道歉和赔偿,之后也会屡屡再犯。与普通粉丝相比,他们对明星形象带来的杀伤力也更强。
2016年,吴亦凡绯闻爆发后,不少营销黑迅速编排了吴亦凡欺骗未成年少女的黑料四处传播,绯闻掺杂着黑料,让吴亦凡的公众形象迅速滑落,影视资源也每况愈下。2017年10月,某公众号刊登文章,杜撰鹿晗隐婚生子等谣言,被鹿晗起诉,历时一年多之后鹿晗胜诉,但这篇文章的广泛传播引发了外界对鹿晗的诸多臆测和讨论,也让公开恋爱之后的鹿晗路人好感度大减。
除了名誉受损对职业发展带来的损伤,网络暴力对于有抑郁症的明星冲击尤其大,演员乔任梁的离世,便是网络暴力催化下的悲剧。在抑郁症和舆论形势更为严峻的韩国,这种悲剧出现的频次更高,今年的崔雪莉,还有2018年的韩国组合SHINee成员金钟铉、组合100%队长徐旻佑、演员赵铭基等。
当网络暴力蔓延至线下,后果会更严重。2018年,知名耽美作者墨香铜臭的一位初中生粉丝,在网上曝出其老师发表过对耽美小说《魔道祖师》的不满言论,在书粉们的人肉搜索和人身攻击下,这位老师自杀未遂,此后,书粉们甚至开始人肉搜索其就诊医院,直到网警介入,这场残忍的闹剧才被叫停。
这些网络暴力的发起者和参与者,被揪到阳光下之后,往往表现得弱小无助,与TA们在网络上的恶毒和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但没被起诉的大部分网友依然在侥幸中大放厥词,以为自己是维护网络正义的“清道夫”。而那些因为出演了反派角色而被咒骂到退出社交网络的演员,因为一句无心之失被恶意放大解读的艺人,还有被竞争对手粉丝们长期骚扰的明星们,却只能在看似光鲜亮丽的镁光灯下保持商业微笑,背后默默自己消化来自网络铺天盖地的恶毒评论。
失衡的两端是窜了味儿的舆论监督环境。随着近几年网友的低龄化趋势,尚未建立对社会正确认知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通过网络的只言片语来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在那些煽动性极强的舆论裹挟下,成为网络暴力最激进的群体。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TA们肆意而为,用并不成熟的道德准绳来评判一切三观不合的现象,为了“本命”可以组团对竞争方的艺人从咒骂升级到骚扰家人,对持不同意见的网友从控评到人肉搜索,直到打败臆想中的“敌人”。
从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到最近大热的职场综艺《让人心动的offer》里关于“网络暴力”的诉讼命题,都是对这一现象的有力针砭。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网络暴力,给公众人物带来的“压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者,越来越多的艺人们打破沉默,对网络暴力宣战。只有让施暴者受到法律的约束,暴戾的情绪宣泄才会越来越少,舆论监管环境才有可能早日回归理性。
网址:娱乐圈正在沦为网络暴力重灾区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20433
相关内容
张颂文陷税务风波,娱乐圈为何成偷税重灾区网络暴力成为娱乐圈的常态?
娱乐圈明星的网络暴力问题
娱乐圈黑料频出:潜规则、竞争激烈与网络暴力的背后
张馨予赵露思遭遇开盒:娱乐圈背后的黑暗与网络暴力的警醒
明星网红扎进灾区,一线指挥部呼吁:为灾区让出救援通道
娱乐圈成抑郁症“重灾区” 明星多为表演型人格
比当年的赵丽颖还要惨?又一女星遭网络暴力,观众请她滚出娱乐圈
北方水灾,娱乐圈的明星在干什么,为他们点赞
网红、娱乐明星为何总成为偷逃税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