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春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现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要想赚粉丝的钱,搞定明星似乎是一条捷径。这几年,影视类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明星公司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5月6日晚,乐视网发公告称,拟购买乐视影业100%股权,标的作价为98亿元。交易完成后,张艺谋2年前投入乐视影业的208万元增值到了1.4亿元。并购溢价可谓高得离谱。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影视企业并购溢价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么?并购高溢价又会对并购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
特有的经营模式推高了并购溢价
通常,并购溢价由资产评估溢价和控制权转移溢价构成。其中,资产评估溢价是指被并购企业表外资产的重新确认与计量所形成的溢价。具体到影视企业的并购,其资产评估主要有两大特点:
首先,影视企业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推高了并购溢价。影视企业运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轻资产,表现为有形资产价值较低,无形资产价值较高,这些无形资产是影视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对这些无形资产估值往往会造成估值过高。比如,前段时间唐德影视花费巨额资金收购范冰冰的爱美神公司,看中的不是这个公司现在具体开展的业务,而是通过收购来深度绑定范冰冰这位炙手可热的明星IP,以及围绕范冰冰形成的影视圈稀缺资源和投资机遇。这些才是爱美神公司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其次,评估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并购溢价。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折现法。资产基础法以目标企业现有资产为基础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而收益折现法则是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现金流进行折现来评估。显然,资产基础法对表外资产覆盖率较低,而收益折现法则是建立在企业全部资源基础之上的价值评估,因而收益折现法下的资产评估溢价往往更高。因为影视企业特殊的资产结构,并购通常会使用收益折现法进行估值,所以影视企业估值通常偏高。
行业竞争加剧和政策驱动提升了并购溢价
说完了资产评估溢价,再来说说控制权转移溢价。控制权转移溢价是指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所得到的私有收益所形成的溢价。它也是影视企业并购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首先,激烈的控制权市场竞争推高了控制权转移溢价。据报道,当初想并购爱美神的上市公司并非只有唐德影视一家,另外还有两家上市公司也在并购爱美神,竞争可谓激烈,这也导致了并购价格的不断攀升、控制权转移溢价的不断推高。换句话说,在我国影视行业的“大跃进”阶段,影视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控制权转移溢价飙升也是情理中事。
其次,国家对影视产业的政策利好提升了影视企业控制权转移溢价。近年来,国家对影视行业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如2014年6月,七大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九项政策。2015年9月,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旨在促进电影产业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利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影视企业成为并购市场中的“香饽饽”,直接导致了影视企业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快速上升。值得说明的是,政策驱动还容易使并购企业管理层处于过度自信的非理性状态,往往会高估被并购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低估并购的失败风险,进而容易形成并购的“溢价泡沫”。
并购高溢价更能驱动高管层努力工作
既然影视企业并购溢价那么高,那么,高溢价会对并购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需要从短期和长期来分析。
从短期来看,并购高溢价意味着并购企业需要花费较多的并购资金,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资金链紧张或短缺的压力。而影视企业又普遍面临融资效率低、融资成本高的财务困境,这会进一步加重影视企业高并购溢价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从长期来看,并购高溢价,特别是控制权转移高溢价是并购企业为享有控制权私有收益而付出的额外成本。这会积极督促并购企业高管层更加努力工作,以为其在未来能够享有的私有收益奠定业绩基础。特别是在政策驱动的宏观背景下,并购作为实现影视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影视企业管理层往往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不断优化整合并购资源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进而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文章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首发于苏宁财富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