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梁启超故居
lake916
<p class="ql-block">这里乍一看并不出众,只不过有着广东乡村最普通的景色,村子正中一个方方大大的池塘,两旁房舍不高,但这就是“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梁启超的故里 — 广东新会茶坑村。</p><p class="ql-block">一百二十年前,南粤乡村里走出一位蜚声中国的维新变革领軍风云人物,他就是举世公认的学贯中西、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子 — 梁启超,他的九个儿女“三院士六学者”,均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扛鼎之才。</p> <p class="ql-block">我专程来广东新会,只去一处拜访, 那就是梁启超故居。抵达新会汽车总站,有几条公交车可直达故居,很是方便。但我们来时,正值修路,只能在前一站下车,步行约一公里路到达故居。</p><p class="ql-block">十字路口的这条大标语很是醒目:“启超故里,陈皮之乡”,揣摩其意,总觉不妥,梁启超何等人物,是我大中华名人也。而用地方特产陈皮之乡来对仗,不觉失笑。</p> <p class="ql-block">我对梁公慕名太久,是从我上小学开始的,那时,家中哪有书架,唯一的柜中摆放一摞线装书《饮冰室合集》,是我只读过五年私塾的父亲珍藏的仅有书藉。父亲从小学徒,后来在汉口“维新百货商店”做事,思想开通。上世纪初,维新二字不亚于当今改革之语,对全社会影响巨大,尤在政界学界商界等,没有一个不受过梁启超思想或文字洗礼的。</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在新会市环城镇茶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组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夹杂在农舍之间,故居由怡堂书室、回廊及后来兴建的纪念馆等建筑组成。</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坐长途大巴,转乘公交,又步行不少路,顶着骄阳,风尘仆仆地走进这幢青砖黛瓦、有着幽静林木的深宅老院里。</p> <p class="ql-block">一位广东新会茶坑村少年,从这里出生,在乡里苦读,后来成为一位蜚声中国的维新变革领軍风云人物,他被称作“<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国从古代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杠杆式的伟大改革家”。</span></p><p class="ql-block">村子牌坊上悬挂一副对联,对仗工整,巧妙将村名及梁公名字镶嵌其中,这位世纪伟人是同乡人世代永远的无上荣耀。</p><p class="ql-block"> 茶道悠长启明星亮辉新宇</p><p class="ql-block"> 坑村秀丽超俊才华耀故里</p> <p class="ql-block">从故居大门进去,是故居前院,那棵榕树该有百年寿数吧,如果说,梁氏家族经历过百年中国风雨激荡变迁,而这颗老榕树则见证了梁氏一门的繁衍与兴盛。一棵老树,一个家族,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同样的扎根故土,枝繁叶茂。</p><p class="ql-block">大树左侧就是少年梁启超读书的私塾书屋—— 怡堂书室,后来也成为梁启超结婚的新房。</p> <p class="ql-block">现在不少中小学校校园里,学校将梁公《少年中国说》的全文,或书写,或镌刻,甚至耸立起大石碑,作为学生励志名篇。电视中也常播少年们集体朗诵或演唱这个中华经典名篇,见到、听到那饱含爱国情怀的铿锵之语,都使我热血贲张。无论我中华是那时的无比贫弱、还是此时的兴盛强大,仍然感受“中华当自强”的时代最震撼的民族呐喊。</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院子中央,竪立一尊梁启超全身铜像,是由新会籍的广州美术学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汉强父子共同设计完成。铜像中的梁公一手叉腰,一手紧握书卷,目光坚毅执着,作深思状,再现了当年忧国忧民、不断探索,并为之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不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任公是清末中国变革的风云人物和文化领袖,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深刻变革,他的见识、积学和抱负在当时都堪占头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故居里有一处小祠堂,应该为袖珍孔庙,正中立着孔子全身像,两旁对联上书:立修齐志,读圣贤书。</span></p> <p class="ql-block">老房舍一派青幽,朴实简约中让人觉得隐含着一股文化神秘,或家族基因秘密,几代大儒学者祖居地,从这里受到诗书熏陶和智慧哺育,用以立身处世与为人之本,报效国家,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梁家卧室不少,但每间都不大,室内面积约十平米左右,生活设施傢具配置大抵相同,式样基本一样,风格古朴大方。空间虽不太,但室内一角落有窄梯引领上楼,拓展了一室的不小活动空间。楼上设走马式曲折栏杆,别具晚清岭南侨乡建筑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朴实无华的乡村老舍里,历史不再虚幻,伟人不再高耸神坛之上。清幽的老宅子里,曾实实在在的生活过梁氏一家几代人,而梁启超在这里出生,从启蒙到苦读,到结婚生子,到他将天下事装入胸怀,奋笔疾书,写出了无数警醒国人的振聋发聩华章。我在故居边走边想,此处也许是与他的思想灵魂相逢最近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他用那支如椽大笔,叱咤风云,引领时代潮流。梁公那广袤的视野、深厚的学识、崇高的境界和旺盛的创作力,窥见其一生之情怀,是早就从当时偏僻南粵的小镇里萌芽生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来故居实地一游,能直接感受旧中国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更能了解与走近一个历史人物——具有多维、立体和丰富的思想人文的巨匠梁启超。</p> <p class="ql-block">故居有座“仁堂”,门前长着几棵高大的椰子树,为当年所栽种,为百年老树。这老宅里挺拔古树,使这座乡村民居有着典型南粤风情,此处人杰地灵,藏龙卧虎。</p><p class="ql-block">挺拔向上的椰子树,显示一种气质,如同梁公在风雨如晦的时代,他昂首挺胸,昂扬向上的姿态,彰显了他在宣传变法中高度的热情和出众的领导能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在新会老家故居里西侧,2001年,仿照梁公在天津故居样式,建起一幢不大的灰色两层洋楼,这座临水而筑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纪念馆颇具当年饮冰室风采。</span>其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具天津故居饮冰室风格。但与原有老宅旧屋混搭,风格上不免有突兀之感。</p> <p class="ql-block">饮冰室是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的书斋,建于1924年,<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是梁启超自己设计的意式二层小楼,梁启超在此会晤蔡锷,共商讨袁大计,他平生许多重要的著作都在此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二楼设置一个书房,梁公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多少振聋发聩的文字在笔锋下喷薄而出,在那羸弱不堪的飘摇时代里,他的文,扫除世风颓废;他的言,振奋国人之心,尤其激发少年雄心壮志,复兴中华。他把平生最重要的文集命名为《饮冰室合集》。</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等多方面,著作等身。<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梁启超先生的思想之深,爱国之热,贡献之大,后世之人,引以为师,难以企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02, 102, 102);">笔下生辉、文中倾注强烈情感的梁启超先生,所书何止千语万言,笔耕不辍,不能自休。</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故居的存在,无言在叙述,朴素无华的房舍里,盛着满满是深邃的思想,为中华奋起书写一腔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我的江门之行,从世界遗产的开平碉楼到新会的梁启超故居,我只用两天时光。这是南粤最有特色、最具历史的文化沃土,这片土地是富饶的,精神是充盈的,它无疑代表广东这块热土的丰厚底蕴,也是最具文化光彩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回顾梁启超其人,有方家如是说:“他应该是在那个时代取得最大成就的人,而且相对来说,都是往正确的方向走”。</span></p><p class="ql-block"> 胡道婉 完成于2021.1.26深圳</p> 网址:新会梁启超故居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18443
相关内容
梁启超全集梁实秋故居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徐志摩抛弃张幼仪,转而娶了陆小曼,梁启超婚礼现场怒斥二位新人梁实秋和梁启超有什么关系林徽因梁思成婚事十年修正果 梁启超一手促成「钛空人物志」|梁启超:好的教育,就是得“拼爹”梁启超、徐志摩、鲁迅之间有什么关系梁启超与梁实秋有亲戚关系吗林徽因梁思成婚姻的导演——梁启超(2)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