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世界范围内最知名也最有实力的歌手,很多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泰勒斯威夫特、阿黛尔、蕾哈娜、艾薇儿等众多的欧美艺人,他们的歌曲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尽管这些欧美巨星在中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相比本土歌手超高频次的演出活动,他们在中国的活动频率少之又少,很多人甚至都没踏足过中国市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平时喜欢听歌的小伙伴对各大音乐平台的划分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各种音乐榜单上线开始,欧美音乐一直都是与内地、港台、日韩并列的板块,从平时的收听量也不难发现,喜欢欧美流行乐的群体不在少数,特别是最近几年,受众群体在进一步扩大。
尽管如此,欧美歌手中却少有前往中国开演唱会或商演的,最多也就是参加一下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等晚会节目,演唱一两首歌曲。
对于歌手来说,除了平时发唱片和代言外,演唱会和商演就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了,而中国市场的广阔性是世界公认的,按说欧美的歌手不会忽略这块超级大蛋糕,但他们却偏偏都不来。
其实原因主要有3点。首先是粉丝群体问题,尽管喜欢欧美音乐的中国听众很多,但与华语音乐的听众份额相比绝对是少之又少,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性,很多人都只是当做偶尔换换风格的调味剂,真正愿意从头到尾去听一场全英文演唱会的人很少。
结石姐去年就曾有计划在中国开演唱会,但后来因为门票难卖,最后不得不取消了,后来参加《歌手2018》为的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其次是演出审批问题。很多欧美歌曲的演出风格都比较大胆,歌曲中充斥的一些元素往往是不符合国内相关标准的,之前珍妮·杰克逊就因为审批问题无缘《歌手2018》的总决赛。
最后是成本问题。无论是泰勒还是比伯,或者阿黛尔等个搜,他们的单场演出费用都相当高,再加上舞台布置、制作和宣传等各种费用,能承受得住这样高额成本的娱乐公司并不多,要想从中获得利润或者说收回成本都是不容易的。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欧美歌手前来演出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