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影视遇见可视化
当影视遇见可视化
可视化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行业领域。本身致力于视听传达影视剧作品,其可视化探索也算得上颇有成效了。可视化科学从业者,同时也是影视剧爱好者,基于影视剧文本、视听、主创人员、观众反馈等不同层面,都对其进行过精彩的分析。
Visualizing 500 Days of Summer
《和莎莫的500天》是一部非线性叙事的爱情喜剧,设计师Rasagy Sharma抽取出影片中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变化,收集整理了场景编号、开始与结束时间、场景时长、 天数编号、 有趣的台词、 场景地点等几个结构化数据,利用可视化手段再现了这一有趣的叙事模型。在这幅作品中,气泡和弧线完全按照影片叙事顺序出现,气泡大小为场景时长,气泡颜色代表男女主角在一起、分开、再相遇的三种关系。
Dissecting a Trailer: The Parts of the Film That Make the Cut
2013年奥斯卡奖颁奖之前,纽约时报对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电影的预告片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比预告片与整片镜头的位置、时长,来观察每部电影是如何用预告片来推销自己的:
比如,《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遵循了标准的预告片模式,依次介绍主要角色,基本保持与整片同步的叙事顺序。
《逃离德黑兰》综合了两种调性:惊悚和好莱坞式的讽刺。惊悚意味着更快的剪辑切换,而到了到讽刺时就会有意识的将镜头拉长。
Mad Drinks
艾美奖、金球奖双料得主《广告狂人》,展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都会的浮夸与复杂人性。剧中充斥着烟草和酒精的气息。来自意大利的一个可视化小组收集了第一季中人物角色抽烟、喝酒桥段当中详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关系等信息,制作完成了这件可视化作品。
Previously, On Arrested Development
风靡一时的喜剧《发展受阻》被砍7年之后,第四季终于在Netflix回归。《发展受阻》每集的笑料经常来自于上一、两集埋下的包袱,这种无处不在的互文性,吸引了资深喜剧迷的持续关注。同样对该剧着迷的NPR数据新闻团队在新剧回归之前,把前三季中每个角色具有重复性和关联性的笑料,用可视化的手段展现了出来。
The Social Oscars
著名设计公司Brandwatch对某年奥斯卡各个奖项的口碑分析,包括影评人、公众的不同评价和预测。
ALL IN THE FAMILY
上个世纪70年代,经典肥皂剧ALL IN THE FAMILY拥有大批粉丝。有团队将该剧及其7部衍生剧中所有的人物角色制作了一个家族树。每一个角色都以一片树叶来呈现,相同颜色的代表同一部剧。一条分支线连接了同一个角色在原生剧和衍生剧中的关系。
Constellations of Directors and Their Stars
纽约时报所做的一个可视化项目:电影导演和他们的御用演员。这件作品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到2010年代期间,一些知名导演与他们的御用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个星座图。入选这件作品的导演和演员合作模式有多种,其中一条就是一个导演与多个演员长期合作,例如王家卫与梁朝伟、张曼玉。
CINEMETRICS
德国设计师Frederic Brodbeck,从视听语言的角度重构了数部经典电影。他利用自己开发的工具提取、分析电影数据,把光影配色、剪辑结构、动作模式、台词频率这些元素,按时间顺序组成一个圆环。每一个圆环就像影片的指纹一样,揭示出影片的影调、节奏。从这件作品里,可以直观感受不同类型片的风格差异,也能观察到同一导演的风格痕迹。
内容来自百家号 查看原文
网址:当影视遇见可视化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12260
相关内容
武侠大明星当影视艺术遇见江湖豪情当影视遇上非遗,如何能够彼此成就
影视产业与数据可视化的协同
《苦尽柑来遇见你》:女性视角下的文化解读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在国产电影行业的应用
明星影视化妆【影视化妆学校】
去编剧化:影视界的可怕顽疾
类似《谁都渴望遇见你》的电影和电视剧
女性视角下的文化解读:《苦尽柑来遇见你》的成功与启示
梦见影视明星寓意 梦见影视明星有什么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