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量贩行业的明星企业鸣鸣很忙集团,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标志着这家迅速崛起的企业即将踏上港股上市之旅。
自2017年在湖南长沙创立以来,鸣鸣很忙从一家不足40平米的小店起步,通过加盟、合并与快速扩张,短短数年内已成长为年度GMV达555亿元的细分行业龙头。特别是在过去三年里,鸣鸣很忙的狂飙突进尤为引人注目。
然而,在这份光鲜业绩的背后,鸣鸣很忙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尽管体量庞大,但其利润率却相当微薄,这一问题在即将到来的资本市场考验中无疑将被放大。尽管公司已有所准备,但仍需面对更多未知。
鸣鸣很忙的商业模型展现出了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凭借低价、下沉市场和加盟的运营模式,鸣鸣很忙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扩张,商业体量显著增长。从营收数据上看,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从42.86亿元飙升至393.44亿元,三年间增长了超八倍。门店布局方面,截至2024年底,鸣鸣很忙约58%的门店位于县城及乡镇,覆盖全国1224个县。
另一方面,鸣鸣很忙的利润却显得相当微薄。2022年至2024年,其毛利率始终维持在7.5%至7.6%的较低水平,净利润率也仅在1.7%至2.1%之间徘徊。这种反差感极强的业绩背后,加盟模式扮演了关键角色。鸣鸣很忙的收入主要来自向14379家加盟店兜售产品赚取差价,而这些产品并非自产,而是通过规模优势从上游厂商获取低价货源再转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展开了大规模的扩张竞赛。2024年,双方均新增数千家门店,导致市场趋于饱和。为了应对同质化竞争,两大品牌纷纷推出力度空前的加盟扶持政策,包括免除加盟费、管理费,提供特殊补贴等。
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资金链紧绷的风险。鸣鸣很忙在招股书中明确提到,可能需要额外融资来支持未来发展或调节业务状况的变化。同时,随着营销投入的持续加大,如何在维持价格优势的同时加码营销,也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突破同质化竞争,鸣鸣很忙开始发力自有品牌。这一战略转变始于对零售业标杆胖东来的学习取经。通过推出定制和联名产品,鸣鸣很忙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培养了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今年初,鸣鸣很忙正式启动自有品牌计划,将产品分为红标、金标和特色子品牌三大系列,覆盖肉制品、日化、饮品等多个品类。
鸣鸣很忙还开始向社区折扣超市转型,推出“省钱超市”新业态。通过增设鲜食专区、低温冻品区等,力图从单一零食零售商升级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的零售平台。甚至在其货架上,还出现了利润空间巨大的潮玩产品。
然而,这种转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扩大经营品类意味着更高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特别是生鲜品类的引入需要重建冷链物流体系。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从零食同行扩展到整个零售行业。鸣鸣很忙能否通过深化产品力、供应链能力和运营效率来突破同质化竞争,仍需时间检验。
无论如何,鸣鸣很忙的港股上市之路已经开启。这家迅速崛起的企业能否在“量贩零食”的模型之外找到一个更有利润空间的全新“零售”商业体系,将是其交给资本市场的一份答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