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慈善保险”落地 创新慈善捐赠机制
(原标题:全国首创“慈善保险”落地 创新慈善捐赠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全国首创“慈善保险”项目保单落地。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在中再寿险和华泰保险经纪的牵头推进下,招商仁和人寿和中国人保寿险成为首批慈善项目保险的承保公司,并均已在6月创新推出“慈善保险”产品。
在此之前,投保人将慈善机构作为受益人的诉求较难落地。而“慈善+保险”模式基于保险合同、服务协议、捐赠合同三份协议,为这一诉求构建起符合法律规定的服务保障,使得“慈善保险”得以真正落地。
“慈善+保险”新模式将捐赠人的权益转化为寿险保单责任,创新了慈善行业的捐赠机制,帮助慈善机构解决未来现金流入不确定性痛点。
解码“慈善+保险”新模式“在这个模式落地前,有个别投保人希望将保险金受益人填写为慈善机构,但对于这一诉求,保险公司往往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纠纷。”招商仁和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背后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慈善保险”涉及的领域众多且相关利益人较为复杂,需要险企耗费大量时间梳理清晰“矛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
上述人士表示,“慈善保险”在法律层面上涉及民法典、慈善法、保险法、反洗钱法等多部法律。
“以身故保险金为例,不同的身故保险金对于受益人是有界定的。若要将保险金受益权给到慈善机构,需考虑到这一行为是否与保险法的规定形成冲突,同时也要兼顾慈善法的相关规定。”他解释道。
因此,他介绍,“慈善保险”的落地需要保险公司依据法律法规为众多潜在“矛盾纠纷点”设置解决方案,如受益人范围的确定和修改问题、投保人中途退保后保单现金价值的处理、保单失效的处理等。
记者了解到,“慈善+保险”新模式下,为保障“慈善保险”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投保人不仅仅是签一份保险合同,还需签署服务协议和捐赠合同,完成保险产品权益(含身故保险金、现金价值等)的捐赠。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设计推动‘慈善+保险’模式标准化发展。”招商仁和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他看来,“慈善+保险”新模式下,捐赠人可以将保险作为慈善捐助的新途径,通过保险机制匹配其终身慈善的意愿,并基于一定的杠杆作用增加实际捐赠额。
将权益转化为保单责任实现“终身慈善”“慈善+保险”新模式将捐赠人的权益转化为寿险保单责任,也创新了慈善行业的捐赠机制。
目前,市面上的“慈善保险”产品主要为终身寿险,分别为招商仁和人寿推出的终身寿险和人保寿险推出的终身寿险(分红型)产品。
其中,招商仁和人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一产品的保险责任在普通终身寿险承担一般身故保险金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了意外额外身故保险金、公共交通意外额外身故保险金和航空意外额外身故保险金。
基于多类型的终身寿险,“慈善+保险”新模式能以多样可选的缴费方式满足捐赠者定制化的捐赠资金积累需求、以终身的保险期间确保捐赠者获得终身保障,并将捐赠款项定向传承给慈善基金组织。
这一过程中,捐赠者能确保其终身慈善的愿景得以实现,以保单的稳定增值和风险杠杆功能,放大慈善效应,并为慈善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强了项目的连续性。
据介绍,由于慈善行业资助项目普遍为长期项目,对于捐赠资金的长期稳定流入需求较高,其最大的痛点也在于未来现金流入的不确定性。
“慈善+保险”模式将长期捐赠者的行为转变为对“慈善保险”产品保费的持续缴纳,若捐赠者发生意外,保险机构能通过保险金的赔付间接帮助慈善机构提前锁定未来现金流。
此外,上述人士也表示,这一模式有利于降低慈善的门槛以向大众普及推广,有助于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网址:全国首创“慈善保险”落地 创新慈善捐赠机制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09757
相关内容
从中国慈善走向慈善中国的70年:年度慈善捐赠破1624亿《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发布: 企业捐赠占全国捐赠总额60%
慈善公益活动捐赠情况
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 —— 苏州“中华慈善日”暨“苏州慈善月”系列活动综述
中国慈善榜发布 上千家上榜慈善企业捐赠超226亿元
第二十一届(2024)中国慈善榜发布:亿元捐赠占比增长显著,广东、福建、北京等地慈善家最慷慨
中国慈善排行榜专业评审团开查大额捐赠
黄晓明杨颖夫妇慈善捐赠1685万 登胡润慈善榜
【中国慈善家】王健林——首善“王”
慈善捐赠被指沦为富豪们的避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