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刊登:深圳音乐人易白文学评论《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广东音乐人易白在录音棚创作音乐
摄影 邹晓林
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音乐人易白发布了根据诗歌改编,并进行作曲演唱的都市青春歌曲《抱紧我深圳》。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文艺报》第3版「文学评论」刊登了易白撰写的署名文章《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广东深圳音乐人易白
摄影 邹晓林
易白在文中强调,文学创作者只有用“心”用“情”,深入社会底层去观察和感受,去经历和思考并且深受启发,才能算是真正接了“地气”,才能写出有“人味”的“人话”。
文艺报 第3版 刊登易白文章
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文学评论 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文艺报
2023年8月28日
第3版:文学评论
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文学创作需在后天的人生修炼之中,通过不断观察“天地人事物”达成下笔之前的“内功修炼”。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才能敏锐捕捉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性和共情,进而才能在下笔时,发自肺腑地写出引起共识和共鸣的“人味”。所以,作家不应脱离生活,需要经历人间烟火熏陶,这就需要作家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亲身体验真实生活感受。
我经常看到许多作家写文章,行文手法极其喜欢下笔后“炼”文,企图从一块石头中提炼出“黄金”,实则是浪费生命,做了许多无用功。因为“技术含量”不等于黄金矿石原料的“含金量”,而矿石的形成需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是需要“接地气”才能挖掘到的。所以无论怎么“炼”文,都很难“炼”出文章内在的“含金量”。过于理性的“炼”字,虽能打磨出华丽文字,却“磨”掉了下意识写下的人性光辉。
作家一定要“接地气”,才能挖掘到“钻石”“玉石”等天然矿石原料。久经岁月风吹雨打而浑然天成的“好料子”,其实无需过度加工雕琢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欣赏价值。
如果“料子”是废材,就没必要费心雕琢。石头和废铁无论再怎么费心费力雕琢,其本质终究是石头和废铁,终究经不起行家的挑剔,而眼睛雪亮的广大人民群众就是鉴赏“真品”和“赝品”的行家。
那么取“材”应选什么“料子”呢?我的建议是,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发言权。正所谓“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金子”一试便知,不一定要等“专家”和“学者”们鉴别。文学创作者只有真正“接地气”,才能写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佳作。作品有没有“含金量”,唯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是真正的文学精品。
所以文学创作者真正的“修炼”不在于纸上和键盘上,而是在于下笔前的人生修炼,要达成这种人生修炼就离不开真实的人间烟火。
文学创作者只有用“心”用“情”,深入社会底层去观察和感受,去经历和思考并且深受启发,才能算是真正接了“地气”,才能写出有“人味”的“人话”。
广东深圳音乐人易白
摄影 邹晓林
相关作品
评论作者
易白,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人、词曲创作人、编剧、导演等,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曾获今日头条金秒奖、全球华语诗歌大赛诗歌贡献奖、中国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神勇的残奥健儿”主题歌曲征集活动3个二等奖、中国青年报社“强国一代”歌曲征集优秀奖、云南省军区之歌创作和征集优秀奖及“全球华语播客巅峰榜”第2名/第4名/第8名等,曾因文艺创作成果突出荣立二等功,在各类比赛获奖百余次,现在为易白音乐连锁厂牌、电影厂牌发起人。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刊登:深圳音乐人易白文学评论《在真实的人间烟火中修炼文字》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08777
相关内容
中国艺术报专访|马琳:文艺评论助力“现实主义的胜利”深圳评论文章《咏春: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 获评“戏剧中国”2023年度文论类最佳作品
《文艺报》2024年第1期文学期刊扫描:在生活深处发现大千世界
叶小钢任艺术总监,202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音乐季收官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中国文化报
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工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艺术家陈持平作品荣登《中国文化报》
“深圳这座文学富矿一直在滋养我”
中国新闻周刊:细数文学届“星作家”变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