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说|婚姻匹配:模式、趋势、成因及后果

发布时间:2025-05-15 11:3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婚姻家庭研究】,已获得转载授权

婚姻匹配:模式、趋势、成因及后果

徐威 许琪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通俗来讲,婚姻匹配就是关于“谁与谁结婚”的研究。个体的婚配选择看似是个人私事,但实际上,婚姻匹配的模式不仅关乎婚姻稳定与家庭和谐,而且关乎社会不平等、人口再生产和社会开放性等重大社会问题。正因如此,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婚姻匹配的模式及变动趋势、婚姻匹配模式及其变迁的原因和后果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2013年,Schwartz在《美国社会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外学者对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将简要介绍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讨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图片

一、婚姻匹配模式及其成因

现有研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婚配模式:一是“同质婚”,即夫妇双方在社会经济特征与人口特征上比较相似的婚姻;二是“异质婚”,即夫妇双方在社会经济特征与人口特征上相差较大的婚姻。

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夫妇在年龄、相貌、种族、宗教、教育、职业、收入等多个维度上的同质性匹配是婚姻匹配的主流。对于这一结果,学术界从偏好与结构两个角度给出了解释。首先,从偏好的角度说,现有研究提出了两种竞争性的假说。第一种是匹配假说,该假说认为择偶双方都偏爱寻找具有相似特征的伴侣,这种偏好自然而然会导致夫妇双方在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和人口学特征上的同质性匹配。第二种是竞争性假说,该假说认为,择偶双方都喜欢在各种特征上都更加合意的伴侣,如教育程度更高、收入更高、更加漂亮等。但是,因为所有人都不想低就,所以也很少有人能够高攀,激烈的择偶竞争最终导致大多数人只能与自己拥有相同特征的人结婚。其次,从结构的角度说,学者们普遍认为,婚姻市场结构的限制会增大同质婚产生的概率。原因在于人们总是在自己能接触到的人群中寻找配偶,而社会关系网络的同质性导致人们更可能与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交往,因此也更可能与具有相似特征的人结婚。

虽然同质婚是婚姻匹配的主流,但人类社会也普遍存在跨越种族、阶层的异质婚。与同质婚相同,异质婚也可以从偏好和结构两个角度得到解释。首先,从偏好的角度说,交换理论是解释异质婚的一个主流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些个体会刻意通过自身的某种优势去交换配偶的另一种优势,如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黑人通过地位优势交换白人的种族身份,美貌的女性通过外貌优势交换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等。不过,交换论在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其次,从结构的角度说,婚姻市场结构的限制也是异质婚的一个重要来源。例如:教育、职业和收入分布的性别不对等导致了“男高女低”的异质婚,从同质性较强的学校进入异质性较强的工作场所增加了教育匹配的异质婚等。

图片

图片

二、婚配模式变迁及其原因

婚姻匹配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对西方国家的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宗教同质婚和种族同质婚在各个国家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教育、收入等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同质婚在不同国家的变动趋势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对此,西方学者从六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理论解释。

一是现代化与第三方干预的衰弱。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地位获得的基础逐渐从先赋性因素(社会出生、种族/民族、宗教)转移到了后致性因素(教育、经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失去了对子女经济成就的控制,第三方(如家庭、社会成员、国家等)在择偶方面影响减弱。地理流动性的增加也降低了父母等第三方群体干预年轻人配偶选择的能力。根据这一理论,夫妇在各种先赋性特征上的同质性匹配度将呈下降趋势。对于教育这一后致性因素的匹配,学者们提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假设,即教育的婚姻匹配首先随着教育的重要性增加而上升,随后随着浪漫爱情成为配偶选择的基础而下降。

二是同化理论。该理论主要用在解释跨种族/民族和移民群体之间的通婚现象。该理论认为,随着群体之间的社会界限在融入共同文化的过程中变得模糊,因此跨种族/民族和移民群体的通婚将会增加。

三是经济不平等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不平等较高的时期,群体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差距较大,婚姻上低就会损失更多经济资源,因而经济不平等上升会减少异质婚。反之,如果社会不平等程度缩小,则会增加异质婚。

四是性别不平等理论。该理论认为,男女收入差距缩小会改变双方的择偶偏好。一方面,女性经济地位提高会使她们不像以往那么看重男性的经济地位,因此,女性下嫁的可能性会提高。在另一方面,随着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不断增加,男性在择偶时会更加看重女性的经济收入,这导致高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结合的可能性上升。

五是婚姻市场结构的变化。“时间距离”假设认为,教育上的同类婚随着学业完成时间和结婚时间差距的不同而不同。因为学校是教育同类的机构,在学校认识后不久结婚的夫妇比其他系统认识的夫妇更有可能拥有相似的教育水平。此外,约会技术的变化也会影响婚姻市场结构。一种观点认为,个人可以通过手机和社交工具与已经毕业的同学保持联系,这就将学校作为婚姻市场的功能延伸到了成年阶段,因而会增加教育的同质婚。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促进了多样性而不是相似性,通过互联网,个体能够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因而通过互联网择偶会减少同质婚。

六是家庭结构变迁的影响。一些研究认为,同居的增加提供了另一种有别于婚姻的亲密关系选择,如果异质性亲密关系更可能选择同居,那么更多的同质性关系将进入婚姻,这会导致观察到的同质婚比例上升。此外,因为异质婚更可能导致离婚,所以离婚率的上升也会导致观察到的同质婚比例上升。

图片

三、婚姻匹配的后果

婚配模式会对微观的家庭生活和宏观的不平等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关注婚姻匹配对代内不平等的影响。由于配偶共享经济资源,如果高收入者和其他高收入者结婚,低收入者与其他低收入者结婚,那么这势必会导致家庭收入差距增大。由于教育和收入之间的联系,教育同类婚的增加也被认为会增加家庭之间的经济不平等。

二是关注婚姻匹配对代际不平等的影响。由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会显著影响子女的地位获得,所以婚姻匹配也会影响代际不平等的再生产。主流的观点认为,婚姻的同质性匹配会强化代际不平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优势阶层有更大的机会将自身优势传递给子女。但目前对具体的传递机制还缺乏研究。

三是关注婚姻匹配对人口长期发展的影响。因婚姻匹配导致的代际传递将使人口在多代发生变化。因此,跨代人口变化研究必须面对婚姻同类匹配问题。目前关于婚姻同类匹配对人口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不一。有研究发现,婚姻同类匹配增大了几代人之间收入的不平等,但也有研究表明,即使教育上同质婚发生变化,对美国不平等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的。

四是研究婚姻匹配对婚姻质量与婚姻解体的影响。在个人层面,伴侣的选择对婚姻质量、婚姻满意度和离婚风险都有影响。学者们通常假设,异质婚在生活方式、态度和信仰方面的差异会降低婚姻的质量,而且,异质婚往往会遭到家庭成员的反对,这也会降低这类婚姻的满意度并提升离婚风险。

图片

四、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虽然国外学者已经对婚姻匹配的模式、趋势、成因及后果等问题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改进之处。

首先,现有研究提出了多个解释婚姻匹配模式的理论,但很少对这些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检验。例如,婚姻匹配是源于人们在择偶时的同质性偏好还是最优性偏好,现有研究并未给出答案。此外,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婚姻市场结构对婚配模式有重要影响,但婚姻市场结构该如何测量依然是一个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只能观测到婚姻匹配的结果,而无法观察到具体的择偶过程和潜在的择偶偏好,这导致基于观察数据,研究者几乎没有办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验或模拟等其他技术来研究婚姻匹配问题。

其次,现有的研究对婚配模式的变迁给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如现代化理论、同化理论、经济不平等理论、性别不平等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这些理论所描述的宏观过程通常是同时发生的,例如社会在经历现代化的同时也会经历群体间的同化、经济不平等程度和性别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因此仅仅描述婚配模式变迁的时间趋势并不能剥离各种宏观因素的影响,因而也无法真正检验这些理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将这些宏观过程进行操作化,并纳入统计分析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竞争性的理论进行检验。

最后,现有研究在方法上依然高度依赖对数线性模型。这一方法因为能控制边缘分布而观察到夫妻特征的净关联而在已有的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对数线性模型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该模型无法向其他统计模型那样进行无限拓展,这导致很多研究往往只分析夫妻双方在一个特征上的匹配。而事实上,人们在择偶时通常会同时考虑对方的多个特征,且不同特征之间也是相关联的,因此,如果无法同时考虑多个维度的匹配,我们对单个维度匹配的研究可能是有问题的。其次,对数线性模型在设定时主观性较强,研究者往往通过不同的模型设定来检验同样的假设,因此导致了不同的结论,例如,近年来对婚姻交换论的争论也与对数线性模型在使用时的混乱有关。因此,未来关于婚姻匹配的研究需要在方法上有所革新,从而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Schwartz, C. R. (2013). Trends and variation in assortative mating: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9, 451-470.

轮值主编:许琪(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审 核:罗 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编 辑:赵冬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图 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学人说|婚姻匹配:模式、趋势、成因及后果 https://m.mxgxt.com/news/view/1206024

相关内容

通过命理学看婚姻伴侣的匹配性与契合度
测试婚姻匹配度名字,姓名配对免费测姻缘
探讨如何通过八字计算两个人的婚姻匹配度
开放式婚姻,是出轨遮羞布,还是未来的婚恋趋势?
婚姻配对名字查询表,婚姻名字匹配算命?
携手同行:探究男猴女猪的婚姻匹配之道
好心情健康:开放式婚姻是未来的婚恋趋势?还是出轨的借口?
在韩国姐弟恋的婚姻模式正流行起来
百科解析五行匹配婚姻帮助你找到完美爱情
姓名匹配姻缘,姓名缘分配对指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