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达律师受《法治日报》邀请解读“AI换脸”法律风险

发布时间:2025-05-15 01:01

近日,我所高级合伙人、《法治日报》专家库专家苟博程律师受《法治日报》邀请解读“‘AI换脸’相关法律问题及法律风险”。苟博程律师针对“AI换脸”存在的侵权问题、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及涉及的刑事犯罪问题进行了讲解。

苟博程律师表示,根据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AI换脸”属于深度合成技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信息,不得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损害国家形象、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活动。

“AI换脸”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主要包括使用、提供该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可能构成的多种侵权问题、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和刑事犯罪问题。

一、侵权方面的问题

(一)侵害他人肖像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以网友利用陈某斌的脸制作网红多巴胺穿搭视频为例,如果该网友未经其同意便制作、使用其肖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其肖像,已经涉嫌侵害肖像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AI换脸”都是侵害他人肖像权的行为。为个人学习、艺术欣赏、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新闻报道、维护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权人合法权益,在法定、合理的范围内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上述行为不属于侵害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二)侵害他人名誉权

名誉是对个人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如果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AI换脸”将明星、名人或者普通人的肖像替换到含有色情、暴力、丑化等元素的照片或者视频中,并进行传播、出售等,导致公众对相关照片、视频信以为真,使被“换脸”者社会评价降低,则涉嫌侵害被“换脸”者的名誉权。

(三)侵害他人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生物识别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AI换脸”处理其脸部生物识别信息等私密信息,可能会侵害相关主体的隐私权。

(四)侵害他人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规定,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以及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等行为属于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未经相关著作权人同意,提供“AI换脸”的照片、视频模板的组织和个人,以及使用前述模板进行“换脸”的组织和个人,可能会侵害著作权人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

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AI换脸”的相关软件和服务提供者,在向用户提供各种照片、影视片段、网络视频的同时,也会采集用户及被“换脸”者的个人信息,导致滥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AI换脸”不仅涉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还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院可据此提起公益诉讼。例如,对于杭州市虞某某利用“AI换脸”技术合成虚假视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就依法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了民事公益诉讼。

三、刑事犯罪问题:涉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如果以牟利为目的,使用“AI换脸”技术制作淫秽视频,不仅侵犯了被“换脸”者的民事权利,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还可能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称“《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信息的真实性更加难以辨别,不法分子通过“AI换脸”、“AI合成语音”等方式,仿冒他人身份,利用大数据和非法搜集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诈骗、网络盗窃,导致公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对于通过“AI换脸”进行视频合成、实施诈骗的行为,属于利用新技术进行的诈骗,与传统的诈骗行为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对于构成诈骗罪的,要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为“AI换脸”实施诈骗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追究刑事责任。

网址:康达律师受《法治日报》邀请解读“AI换脸”法律风险 https://m.mxgxt.com/news/view/1196774

相关内容

“有人模仿我的脸?”— AI换脸技术法律风险分析及建议
AI复活逝者到底行不行?我们请了两位律师来说说
用AI“复活”逝者,伦理和法律的边界在哪?专家解读
为张庭品牌站台的明星要负法律责任吗?律师解读
多位女明星受害!AI换脸技术背后的隐秘与法律警示
AI“复活”不能踏出法律边界
小铭切瓜丨刘亦菲杨幂等明星AI脸被1280元售卖,背后有哪些法律问题?
影视传媒律师聚焦:明星合同背后的法律风险
AI技术给明星换脸,涉及的法律问题可不少
高云翔律师拒绝与唐德和解 曝《阿那亚恋情》用AI换脸已重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