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娱乐圈,竞争的舞台不再局限于明星之间,连培养人才的艺术学院也常常进行明争暗斗。观众和网友们不仅会关注明星的动态,还时常对各大艺术学校的口碑进行评比。
在众多艺术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及上海戏剧学院等几所高校的知名度最高。其中,北京电影学院与中央戏剧学院的关注度尤为显著,成为比较的焦点。
尽管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都是综合性艺术院校,培养的学员除了演员外,还包括编剧、导演和美术等各类专业人才,但由于演员的影响力最大,自然吸引了最多的关注。
尽管两校培养的演员在标准和课程上相似,但风格的差异依然存在,从而导致了演员及其成就的不同。坊间流传“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的说法,便是对此现象的总结。
这一说法一方面在肯定两校的培养质量,但也隐含了褒贬之意。人们认为中戏培养的毕业生演技更为出色,因而更被称为“演员”,其作品和成就口碑更高;而北电的毕业生则更偏向成为“明星”,尽管他们也参与表演,但往往更加依赖于外形和人气,实力上与中戏存在差距。表面上看,北电的粉丝非常多,但作品的质量和演技口碑却逊色于中戏的毕业生。
这样的分类虽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准确,也无法全盘反映两所学校的真实情况。虽然两校在风格和实力上存在差异,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表现出这种不同的特征。尽管如此,网友对于两校的定位与评价一直存在,并延续着这一论断。
中戏与北电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已经成名的学生身上,甚至在艺考的环节中就已初见端倪。很多考生往往同时报考多所艺术学院,导致了生源间的竞争。最终所选学校的不同也反映出了一种风格上的较量。
目前,大家普遍感觉到娱乐圈虽然新人众多,但在颜值、气质和实力方面却不断退步,仿佛一代不如一代。而艺考的结果也大致如此,每年都能从艺考生中选出优胜者,但网友对此的评价往往不高。在进入娱乐圈之初,许多新人便遭遇失望的境地,竞相比起某些选秀和草根明星,越来越难以崭露头角。
最近,中戏和北电的艺考排名纷纷浮出水面,尽管其中没有多少显赫的明星或新时代宠儿,仍然引发了不少关注与讨论。
据悉,中戏艺考的前四名为刘若谷、黄杨钿甜、王思淼和陈禹潼,而北电的前十名则有崔乐、张峻溪、姚祎桐、孙靖淳、朱柏豪、黄杨钿甜、石笑源、包刚政、杨昊洁和胡静怡。对于这些名字,大众普遍感到陌生,结果一看面孔,却又让人失望。
中戏前四与北电前四的比拼,似乎彻底没有赢家。网友们纷纷评价这几位学员外形平平,毫无特色,甚至不如街头的普通帅哥美女,辨识度相对较低,因而在走红之路上困难重重。而加之如今影视圈浮躁,许多作品质量稀缺,演员也因此难有吸引力,使得中戏与北电的比拼徒劳无功,最终都未能找到赢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