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女孩儿侵入“娃圈”,近千亿市场规模,被饭圈炒热的棉花娃娃

发布时间:2025-05-14 05:08

娱乐圈在清朗行动后,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安静。打开手机,再也看不到不停推送的明星信息,不再被疯狂亮相的星言星语侵蚀。当演员明星不珍惜羽毛,做出德不配位跌下神坛之时,被抓到台面上的不只是隐藏在背后的资本,还有无数饭圈女孩儿堆砌起的粉丝经济。流量,从不是单靠资本创造的,而是许多追星族不断投入金钱,时间,精力所缔造的。粉丝疯狂地做数据打应援,这背后强大起来的经济效应有多大呢?这次清朗行动后,粉丝经济中没有被发现的“娃圈”又是什么?我是财经十二辰,专注财经领域,我们一起来看看追星女孩儿们创造的流量价值。

粉丝经济,粉丝为偶像买单

在清朗行动未开始之前,许多人还不太了解追星族们为了偶像,可以买单到何种程度。在吴某凡被捕,再到后面张某,霍某,赵某等劣迹艺人被治理,我们才开始将目光转向粉丝缔造起来的流量帝国。这些大多是未成年的孩子,都为了自己的偶像付出了什么呢?

从榜单来说,明星应援打榜有专属的APP,为偶像刷数据需要资金,这些粉丝买单。为了支持偶像,允许偶像贷款发歌,八千万的专辑销量,一年没有出完全部歌曲。被媒体催促后,紧急发行了剩余的曲目,其作品瑕疵不断,但奈何粉丝买单。偶像开出镜,付费观看,粉丝也会为支持偶像花钱观看,出镜打赏。在偶像生日等重大的节日时,会给偶像准备生日礼物,为其买单生日周边,甚至一张海报都能卖出五百元。但同样有粉丝购买。

在年初,年轻男团选秀出道类节目被送上舆论高点。原因就是男生要想成功成团,必须要粉丝们线下刷票。而刷票的方式,是购买牛奶,扫描二维码。所以数量不菲的牛奶被直接倒入下水道,粉丝只是为了给哥哥刷票,进行支持。

这些都是粉丝经济的冰山一角。应援,打榜,送生日礼物,购买偶像周边等等。在偶像流量盛行的当下,这些未成年粉丝们为偶像贡献了金钱和时间,乃至价值观。在娱乐圈频频爆出黑料,资本造星也走到陌路,粉丝经济也不会再任其发展。由此,我们看到目前还算清静的娱乐圈氛围。

可这是真的停止了吗?

显然不是,粉丝们从饭圈,转移到“娃圈”。只为偶像做数据还不够,还要把偶像带进现实。从而带动了许多娃娃生产商产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粉丝经济的规模在2018年就已经达到了450亿元,并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根据预计,这一市场会在明年达到1400亿元。仅仅靠着偶像成长起来的周边经济,竟然可以达千亿。不禁让人唏嘘。

“饭圈”到“娃圈”

饭圈和娃圈,本来没有直接关联。娃圈是指一些比较喜欢娃娃的人聚集的地方,他们会给娃娃,玩偶梳妆打扮,当成自己的朋友家人。但是到了2015年韩流盛行,EXO团体风靡,娃圈中开始出现饭圈女孩。棉花娃娃也成为了粉丝经济中重要一员。

这些娃娃都是和偶像明星很像的,以他们为原型创造的。所以,时间长了就成为了饭圈女孩的必备。有些追星女孩表示自己家里养了二十多只棉花娃娃。他们都是偶像的原型打造的,或者是曾经出演的影视作品角色为原型。娃娃对于饭圈女孩儿来说 是偶像照进现实的方式。她们会精心为娃娃打扮,也会在朋友圈或者是粉丝圈进行晒娃打卡,当然也会带着娃娃追星。

目前,棉花娃娃已经成为和明星钥匙扣,手幅,海报一样重要的明星周边了。不过,对于棉花娃娃的生产还有些特殊要求。

娃圈,“严格规范”的产业链

在娃圈有非常严格的规范的产业链。一般是由粉丝,进行娃娃的需求发布。之后,根据需求找到娃妈,他们是帮助娃娃量产的中间商。一般是和粉丝沟通,了解需求后,找寻合适的工厂进行生产,之后再发货给粉丝。

在了解粉丝的需求之后,不是立马就能生产娃娃的。需要统计娃娃的需求量,一般来说工厂生产都需要模板,而模板的产生是需要成本的。只有当销量可定时,才能进行打样量产。所以娃妈们会在粉丝群内统计数量,只要超过200个单,基本可以开团订单价。当然,先到先得,饥饿营销。一般到手100-150元。

除了生产到货这一部分需要付费之外,许多痴迷的粉丝还会给娃娃进行美容精修,就和人美容一样。找专门的手工室为娃变美。主要是负责给娃娃捏脸,装骨架等定型的,还有其余修饰的。比如加痣,时尚,剪刘海,打腮红,局部瑕疵处理等,费用不等。这些花费被饭圈人士成为“养娃开销”。

对于这部分饭圈女孩来说,是真的把娃娃当成孩子来养,舍得花钱也舍得花精力。除此之外,饭圈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强的,所以二手周边市场也是比较火爆。比如,一些明星最近爆火了,那么他的二手周边娃娃们的价格就会被炒上去。有些神似明星的娃娃,售价可以高达三千块。娃娃的价格是跟着明星的流量不断变化的。明星火,娃娃就值钱。

电商+工厂,娃圈的渠道

现在淘宝上也有专门售卖棉花娃娃的店铺,一般是来自扬州,占比达42%。扬州是毛绒玩具的发源地,这也使其比第二名广东的占比多出近30个点。而且随着饭圈的庞大和粉丝经济的火爆,原本不太熟悉饭圈文化的老板,也在不断接单成长中变成粉丝黑话达人。根据扬州毛绒玩具的销量数据看,在2023年其规模就达到了66.4亿元。而且对于工厂来说,打样是最烧钱的,但是只要订单多,够成本后,每个娃娃至少赚一半的钱。相对来说,饭圈女孩不光为偶像付出,也在另一方面养活了毛绒玩具工厂们。

流量造星告一段落,也希望这种薅粉丝羊毛的明星少点。毕竟,这些粉丝中大多数是没有经济能力的未成年。我是财经十二辰,您身边有没有为偶像疯狂买单的追星女孩儿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追星女孩儿侵入“娃圈”,近千亿市场规模,被饭圈炒热的棉花娃娃 https://m.mxgxt.com/news/view/1179989

相关内容

海底捞拒给棉花娃娃过生日背后:“娃圈”经济规模超10亿 掏空年轻人钱包
棉花娃娃坐拥十亿市场,各大IP官方纷纷入局,“IP+棉花娃娃”授权产品赚钱吗?
棉花娃娃
“二十岁的我,儿孙满堂”:Z世代“养娃热”与“娃圈”的AB面
棉花娃娃分山正吗
饭圈经济学:上到万元下过百金,「娃圈」才是真粉丝氪金池
女明星出周边了《绝对演绎》推出女主棉花娃娃 三套娃衣颜值爆表
上海探店|微店的线下棉花娃娃店
给明星应援娃娃做小衣服,95后女生月入5万
470亿,芭比娃娃要被卖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