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演员北上图鉴
最近,一批港台面孔频繁出现在大小荧幕。从电影《当男人恋爱时》的邱泽、许玮甯,《热带往事》的彭于晏,到热播剧《壮志高飞》的陈乔恩和《不说再见》的张钧甯。
不论影视作品的幕后操盘手是港台班底还是内地班底,这些港台男女演员的挑大梁,都并非偶然,背后折射的是港台演员勇闯内娱的轨迹流变,可谓一幅众生百态的“北上记”。
港台花生换了生长土壤,在剧影两栖发展,取得的成绩因人而异。TA们选择北上的原因也有别,有的背靠资本人脉、有的为追求表演梦想。
与开疆拓土的助力伴生的,是日新月异的内娱演员生态滋生的阻力。双刃剑效应影响了港台演员的北上命运,而港台演员又对内娱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鲶鱼效应。
港台花生的北上成绩
判断港台演员是否北上的一个重要标准,即:影视作品的第一出品方是港台公司,还是内地公司。如果是港台公司主控项目,那么出演的港台演员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北上。
在90年代至千禧年左右,是港台剧的黄金时期,尤其风靡一时的台偶剧、琼瑶言情剧、武侠剧捧红很多年轻演员。与其引进购买这些港台剧的内地播出版权,不如参与到制作中,争取更多利益。
于是,内地公司向港台影视公司伸出橄榄枝,但初期影视剧的主控权仍掌握在后者手里。
比如:湖南经视携手台湾怡人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了98年版的《还珠格格》,让林心如、苏有朋在内地扎稳脚跟。北京金英马影视携手台湾正隆国际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了99年版的《绝代双骄》,主演为林志颖、苏有朋、陈德容、李绮红、郑嘉颖,清一色的港台演员。
象征港台演员北上的转折点,或许出现在2005年左右。当年慈文主控出品的《小鱼儿与花无缺》请来张卫健、谢霆锋两位香港小生与袁泉、范冰冰两位内地女演员组CP,释放出港台演员北上信号。同年,唐人主控出品的《仙剑奇侠传》除了胡歌,还出现了彭于晏、刘品言两位戏份吃重的台湾演员。
接着,唐人似乎摸索出了一套造星方法——用主控影视剧搭建的平台,让港台演员为自家演员“抬轿”。2006年《射雕英雄传》、2007年《少年杨家将》、2009年《仙剑奇侠传3》、2011年《步步惊心》,分别出现了林依晨、彭于晏、何润东、霍建华、吴奇隆等多位港台演员。而这些港台演员也吃到了爆款剧红利,为北上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华策、新丽、华谊、光线、博纳等影视行业领头羊的积极入局,加速了港台演员北上的脚步。而且,港台花生在内地剧集和电影两大领域的路数也截然不同,影响到北上成绩。
根据有港台演员参与的影视作品,可以归纳出一些规律。
剧集方面,通常是港台男演员搭配内地流量花,如杨幂和赵又廷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杨幂和阮经天的《扶摇》、刘诗诗和陈伟霆的《醉玲珑》、倪妮和张震的《宸汐缘》、唐嫣和邱泽的《夏家三千金》、迪丽热巴和周渝民的《烈火如歌》、古力娜扎和陈伟霆的《风暴舞》,而且多为85花、90花的大女主剧,港台男演员充当陪衬绿叶,丰富了女性受众对“老公”的幻想。
但到了电影圈,港台男演员在男导演主导的镜头里,大有翻身做主人之势。辗转于《热带往事》《湄公河行动》《乘风破浪》各类题材影片的彭于晏,《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阴阳师》里的赵又廷,《缉魂》《绣春刀》《无问西东》的张震,《你的婚礼》的许光汉,都是名导的“心头好”,也被打造成票房收割利器。
反观港台女演员,北上的多为在港台偶像剧里曾取得荣光的或者演技开挂的那类。比如,“偶像剧女王”林依晨、陈乔恩成为最早一批北上的港台女演员,而且后者至今仍活跃荧屏,只是观众是否买账就另说了。
剧集方面,往往是港台女演员搭配热度一般的小生和中生,如林依晨分别与张彬彬和刘烨搭档的《小女花不弃》、《老男孩》,陈乔恩分别与佟大为、陈晓、郑恺搭档的《人间至味是清欢》《独孤皇后》《壮志高飞》。片方希望借助港台知名女演员的光环来带剧的意图明显。可是,囿于审美落后的题材,港台女演员的势能在逐渐减弱。
在电影领域给港台女演员的舞台并不大,一是在粉丝经济时代,她们难以扛票房;二是她们发轫于电视剧的演技,经不起大银幕的放大。这从林依晨担纲一番的几部电影票房惨淡,可得到印证。
但也有例外。比如,演技派舒淇、惠英红。比如,符合郭敬明审美的郭采洁、郭碧婷,凭借《小时代》进入了大众视野。但随着前者的势头下滑,两位港台女演员一时间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北上戏路,陷入了事业瓶颈。
内娱的演员二八法则同样适用于这些“外来者”。上述的港台演员多属于金字塔上层,更多不被看见或昙花一现的北上者,比比皆是。尽管炮灰概率较大,但美味蛋糕的诱惑依然令一些港台演员前赴后继,选择北上。
北上的助力与阻力
港台演员北上,离不开一个关键契机,即:2010年6月,内地与台湾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受到各项政策放宽、鼓励两岸互动合拍的推动,2011年大批台湾演员北上。其中就包括赵又廷、阮经天、明道、郑元畅、言承旭、贺军翔等彼时的偶像剧王子和王耀庆等实力派中生代。
但因为个人资质、资源人脉等内外因,每个人北上的发展路径和状况也有云泥之别。
曾被大众视为受到资本力捧的“天庭宴”里的赵又廷、阮经天,都是先在《搜索》《狄仁杰》《血滴子》《暴走神探》等多部内地电影里刷足了脸、积累了口碑资本,才转战剧圈用“降维打击”的方式提升国民度。
实际上,不论是赵又廷、阮经天,还是彭于晏、张震,这些北上的港台演员成为公认的电影咖的背后,几乎都有香港名导和台湾金牌制片人的助力——因为知名主创都跟内地影视行业大佬关系紧密。
比如,陈国富是赵又廷的伯乐,林超贤是彭于晏的伯乐,王家卫是张震的恩师。甚至,这些人脉资源还帮助北上的港台男演员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即便与内地实力派男演员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较之下,那些演技不过硬的台湾男演员,北上发展便一波三折。汪东城、吴尊、炎亚纶、许绍洋等人,要么被边缘化,要么沦为综艺咖。可见,并非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演员,如果没有好演技,就等于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本,不论在哪里都难生存。
主演了《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台湾演员吴慷仁曾表示,尽管通过这部剧在内地刷了存在感,但真要北上,太难了。
的确,内娱造星工厂的兴盛,导致竞品多元、市场饱和,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加剧了港台演员北上难度。此外,阻力还来源于社会和政治等原因。
一方面,内地观众早已不吃古早台偶剧演员的霸总玛丽苏套路,与社会进步同步迭代的受众审美又抬高了港台新生代演员准入内地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对港台演员的背调无法做到毫无遗漏,存在演员政治立场出现问题导致影视剧无法播出的风险,因此片方往往在选角时会格外慎重。
而且,港台演员性价比高的优势正逐渐消解。内娱新人层出不穷,而港台演员如果并非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容易被前者瓜分原有市场。比如,不可否认,转型硬汉成功的黄景瑜在一定程度上分食了彭于晏的蛋糕。
北上的港台女演员,生存环境更为残酷。除非是像惠英红、舒淇之类获得影后加冕的戏骨,否则生存空间一定会被挤压。摆在眼前的年龄困境切断了自身戏路的拓展性,强势来袭的Z世代小花又开始在表演舞台绽放,内忧外患一起来。像林心如那样转做幕后,或许还能延续表演道路,但如果只是做专职演员,港台女演员北上的优势几乎微乎其微。
北上的鲶鱼效应
如今港台演员北上越来越难,但不得不承认,早年港台演员北上的确对内娱产生了鲶鱼效应。
一方面,性价比合适的台偶剧男演员,填补了彼时内地偶像剧男主角的空白,成为片方的最佳人选,他们在台偶剧累积的粉丝盘既为剧作引流,也在内地土壤里继续壮大,对想要分这杯羹的内娱男演员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纷纷效仿的风潮;
另一方面,实力派港台男演员在电影圈大放异彩,更有甚者入围权威奖项,比如凭借《失恋33天》提名百花奖最佳男配的王耀庆,在一定程度激起了内地男演员的竞争意识。这股北上的新血,甚至开创了霸总、大叔等荧屏形象的新面貌,丰富了角色类型的维度。
而在85流量花尚未崛起前,带新人和扛剧的重担落在了部分北上的台偶剧女王身上。
但时过境迁,北上港台演员的辉煌时期或许已过,大家都自谋出路。有转型幕后的,如开了影视公司的吴奇隆、苏有朋;有把事业重心放在综艺的,如陈志朋、吴尊;也有继续深耕表演的,如邱泽、彭于晏、赵又廷、张震、惠英红——以演技派为主。
回顾港台演员北上轨迹,从花团锦簇的云端逐渐落寞下滑,不免令人唏嘘。不过这正是娱乐圈的残酷,但也给了“外来者”警示:唯有尽早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时代洪流中不被淘汰。
网址:港台演员北上图鉴 https://m.mxgxt.com/news/view/1173622
相关内容
港台演员北上,冰火两重天港台演员北上拍剧最怕“吵架” 普通话成大难题
港台男演员盘点,知名艺人图鉴一览无余
港台演员“北上淘金”调查===一部戏赚1000万
港台老牌演员北上拍剧最怕“吵架”
《北京女子图鉴》和《东京女子图鉴》是什么关系
上海女子图鉴和北京女子图鉴,这几个细节海燕完胜陈可,你说呢?
沪港影视传奇:人脉图鉴
王柏杰酒驾被逮捕 曾出演《北京女子图鉴》等作品
吴慷仁签约壹心,港台艺人北上路径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