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娱乐发布的《2024腾讯娱乐白皮书》向我们展示了华语乐坛的重塑与变革。今年的音乐行业显得格外多元与复杂,从抽象造星到爆款神曲的消逝,演出市场的冷静回归以及银发族消费力的崛起,仿佛一幅精彩纷呈的画卷,同时又映射出当下音乐生态的剧烈变迁。
2024年,抽象化的趋势在乐坛愈发明显,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旋律和歌词,反而趋向模糊、跳跃或无意义的表达。例如,《新说唱2024》中意外走红的diss曲《谢天谢帝》,不仅让歌手诺米么成名,也使成都玉林七巷成了网络热门打卡地,这一现象恰恰体现了抽象文化在音乐传播中的巨大影响力。
然而,爆款神曲在今年似乎黯然失色。今年的热门单曲《Dehors》尽管也取得了一定关注,但播放量远不及往年的超级金曲。音乐生态愈发碎片化,依靠短视频平台和粉丝驱动,让新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获得全网火爆的奇迹。
演出市场方面,经历过一段的狂热后在2024年显得冷静。尽管突破了3000场的线下演唱会场次,但是演出内容的高度同质化和密集安排使得“打折潮”变成常态。与此同时,不同规模的音乐节也面临着市场分化回归的压力。大型音乐节拼命邀请流量艺人吸引观众,而中小型音乐节则在票房不佳的情况下举步维艰。
乐队出海同样成为新趋势。麻园诗人、法兹乐队等曾在国内备受欢迎的乐队相继登上国际舞台,展示了非凡的音乐魅力。草莓音乐节和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等国内热门品牌也纷纷走向海外,寻求更丰富的发展机会。
音乐综艺中的“难听”标签成为了今年的热门话题。湖南卫视的《歌手2024》尝试全开麦直播赛制,虽吸引观众视线,但部分表演因音准问题被贴上“难听”的标签。这种新趋势挑战了以往对音乐完美的追求重新定义了评判标准。
在说唱音乐方面,虽然说唱文化在不断破圈,但负面事件屡屡出现,如《新说唱2024》的海选丑闻和活死人与DIGIGHETTO的Beef大战等,让大众对这一文化的刻板印象更趋强烈,造成说唱文化的吸引力减弱。与此同时,草根叙事逐渐崛起,真实的地方文化和情感连接也让《工厂》的河南说唱之神和卖烧烤的郭有才的《诺言》等作品在网络上走红。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银发族开始在音乐产业中展现出强大的消费潜力,老歌手如刀郎、谭咏麟的演唱会吸引了众多中老年粉丝的光临,演唱会经济不断发展,成为年轻消费者尽孝的新方式。此外,文旅部门也涌现出大力支持“音乐+旅游”的模式,演唱会已经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的新引擎。
AI智能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广泛应用也为2024年的华语乐坛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诸如SUNO、Udio等工具的崛起正在重新定义音乐创作。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洗歌产业也进入了全新的3.0时代,令人期待。
从抽象造星到爆款神曲的消逝,再到演出市场的冷却、乐队的国际化走向、银发族崛起及AI技术的应用,2024年的华语乐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在重塑音乐产业的格局,也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