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点半,天桥剧场的灯光即将为‘音乐剧明星GALA演唱会’点亮。林佳在5点半就已出门,她不想错过任何一分钟。作为一位刚入坑两年的‘音乐剧女孩’,2024年她共看了38场演出,其中一大半是音乐剧。今年2月14日,林佳不仅观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在北京首演,第二天又赶到通州看《雨中曲》。
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演变如同一部史诗,从最初的舶来品到现在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20多年前,《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的首次巡演,开启了西方经典音乐剧在中国的旅程。那时,总票房售出率只有30%,但随着口碑传播,很快便一票难求。2003年的《猫》,2004年的《剧院魅影》,连续三年的经典音乐剧都取得了票房成功,中国音乐剧市场步入了第一个成长期。
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本土原创音乐剧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由张学友担任艺术总监及主演的《雪狼湖》,以及三宝导演和作曲的《金沙》等作品,虽然当时观众更多是冲着明星而来,但这批作品无疑为后来的音乐剧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2011年《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被许多人视为‘中文音乐剧元年’,它不仅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还让音乐剧更贴近普通观众。
综艺节目的助力更是不可忽视,2018年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节目,将音乐剧推向了大众视野。郑云龙、阿云嘎等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的知名度带动了更多人走进剧场。而演艺新空间政策的出台,则进一步激活了小剧场模式的发展,使得上海成为了中国的‘魔都百老汇’,吸引了无数剧迷前往朝圣。
如今,音乐剧在中国不再是一个小众的艺术形式,而是拥有了自己独特生态的文化现象。尽管与国际成熟的市场相比还有差距,但中国音乐剧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未来,这个曾经的小湖将会变成一片广阔的海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