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松安谈戏教戏 (连载八) 作者 关松安

发布时间:2025-05-13 07:24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来源:空中京剧票房、关松安老师授权刊发)

老当益壮精气神 传统定型成范本 《定军山》

《定军山》在京剧舞台上是一出公认的典范。唱、做、念、打,一招一式都有定规。这出戏是谭余两派扛鼎力作,但规范定式基本相同,不可随意变更从而破坏其原汁原味。演员要能从“精、气、神”三方面驾驭人物,把黄忠的老当益壮表现在观众眼前。

提起京剧《定军山》,人们马上会把它和谭鑫培三个字连在一起。确实,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正是由伶界大王谭鑫培饰演。后来,师从谭鑫培的余叔岩又根据自身条件特长,对这出戏里黄忠的唱、念、做、打,作了一番精心加工,使唱腔身段更为精到、细腻、韵味醇厚、人物个性突出。从此《定军山》又成为余派老生靠把戏中的经典范本,以及鉴定演员功力深浅的标尺。


关松安《定军山》黄忠造型戏照,时年八十一岁

我第一次接触这出《定军山》,还是在科班学戏时,当时是由张荣奎老前辈手把手教给我的。张老曾和余叔岩同科学艺,在梨园界享有“靠把大王”的盛誉,所以教授《定军山》的靠把,对他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后来又由钱宝森先生继续加工,出科后不久,我师承陈秀华老先生,陈老夫子再在唱腔上为我的这一出《定军山》精心雕琢,全面提高。

黄忠是《三国演义》五虎上将中最高龄的老将。他豪情满怀,是世人心目中老当益壮的楷模。而京剧《定军山》,就需要我们通过艺术的各种手段及表演程式,将黄忠这个人物塑造得个性突出,血肉丰满。

教授《定军山》,就要先从黄忠的出场说起。 为什么呢? 因为这出戏里,黄忠的出场非常罕见,乃是从“青龙门”,即下场门出场的。 因古有“左青龙,右白虎”,且“白虎”主大将不利之说(如《失空斩》中就有马谡“白虎当头难变卦一句,暗示了他难逃街亭失守的厄运)。 而上场门居“白虎”位,为避忌,前辈艺人煞费苦心地设计了这一舞台上少见的黄忠由下场门上。 出场后的一组身段也很特别: 黄忠“四记头”打上,反“起霸”亮相之后,重心变换,右脚在前站“丁字步”,然后先迈左脚,右脚跟上又成“丁字步”,正丁反丁步步不离丁; 接着整冠、报门。 这组动作要求走位要准,上下身要协调。 我在夏声戏校进修时,教我这些身段的钱宝森前辈亲口对我说: “老爷子(钱金福)当年就是这样教余叔岩的。 ”这样的出场,通过身段就把黄忠个性倔强、老当益壮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了。

而接下来“见军师”,黄忠有“八句对”定场诗,演员要注意。 “末将年迈勇,血气贯长虹。 斩将如削土,跨马走西东。 两膀千斤力,能开铁胎弓。 若论交锋事,还算某黄忠。 ”一方面不能念得太软,要字字铿锵,念出黄忠豪迈自信的气概; 另一方面又要掌握分寸,不能太过,太过了则显得对军师的不尊重。 其中“斩将如削土”的“削”字, 一定要上口。 对于念白,陈秀华老先生曾道: “每出戏都有一定比例的白口,根据剧情和人物的不同,念法也全然不同。 至于为什么有“千斤白口四两唱”的说法,并非是说唱不重要,而是提醒学艺者决不能忽视念白的重要性,练唱练念都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

关老在家指导学生、上京名家蓝天《定军山》身段

再说说“三拉弓”的表演要领。三次拉弓各不相同:第一次拉弓前,先有个小云手试弓的架势。切记黄忠是横线比划拉弓,弓的位置不能过胸,显得胸有成竹。“满满搭上朱红扣”,校场上一阵欢呼;黄忠用眼一瞟,这个眼神要予以强调,以示人物充满自豪感。第二次拉弓,“二次再用两膀力”,动作力度有所加强;拉后眼朝两边一扫,流露出一丝得意之情。“三次开弓秋月样”,第三次拉弓连拉了三把,越拉越猛,意气风发,志在必得。拉完后,黄忠将弓反把递给兵卒,撤步拉山膀。出门转身走个“小弧型”,脸上微微一笑,拧身,靠旗一抖下场,很有动感,舞台构图也很美,人物内心刻画十分生动。

这出戏里,黄忠的上下场都很讲究。 “三拉弓”后黄忠和严颜的双下场,就很特别。按我老师张荣奎的路子,在“四记头”中黄忠与严颜脸对脸双翻身上马,马鞭甩小花,甩鞭坐骑亮相,节奏感很强, 也见演员功力。 在“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完后, 黄忠有一组在“滚头子”锣鼓点中的下场身段更为讲究。 思索、酝酿,到考虑成熟。 “呵呵”回味一笑,整袖到上场门台口亮相,滚头子切住。 两个“嘟仓”,左右提甲朝外亮相,脚下站丁字步,锣鼓改为“急急风”紧打慢走。 黄忠走小圆场到下场门九龙口切住, 跨腿踢靠肚,再跨腿上步,甩髯上步,远丁字步亮相; “急急风”中靠旗纹丝不动,稳稳下场。 这组身段,首先演员心里要有“戏”,要牢牢把握人物的思维脉络。 其次重在一个“稳”字,台步手势要有章法,显示了黄忠的老谋深算,动作和锣鼓点子一定要“吃”得很准。 最后“斩渊”的收场也要交代清楚, 两刀毙命,不能一笔带过。 第一刀黄忠施“拖刀计”—盖腰封, 夏侯渊被打下马来走硬抢背; 黄忠回身第二刀,这才劈死夏侯渊, 然后举刀亮相,“三笑”剧终。


关松安《定军山》黄忠造型戏照,时年八十一岁

再说“上马”:在二场中,黄忠上马和一场有所不同,在“软四记头”中转身小跺泥上马。这是这出戏的第二个上马动作,表现黄忠急于和张郃交战,因此节奏很快,动作飘逸。第三个上马,是和严颜“一笑而别”,此时黄忠带着初战告捷的喜悦心情上马,显得很轻快。他右脚上步,左脚走两步小曲步,回身甩髯,拧靠亮相。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在“黄罗宝帐”那场的第四个上马,黄忠是带着不满情绪匆匆上马的。跨腿、掖鞭、拧身、长腰、坐骑,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从这四次上马的不同处理,可见前辈对艺术表演的完美追求和独具匠心。

《定军山》这出戏,有两场特别吃功夫。一就是“我主爷攻打葭萌关”的大段快板满场飞:黄忠要边唱边走两个大圆场。这两个圆场要掌握好分寸,它不同于武生,要走得扎实,不能太“溜”。马鞭要耍得顺,走到下场门台口反云手作勒马式,走到上场门台口还有一个小搓步,接着反云手归中甩髯,最后接唱“十日之内取东川”。唱完背鞭推髯抬左腿,转身马鞭上膀子,一捋髯口搓双拳贴脖梗亮相。二就是黄忠耍“大刀花”的那场:我的“大刀花”,先学自张荣奎,后又学钱宝森。钱派“大刀花”讲究“顺、软、柔、松”,亮相时有一个“蹬”劲,软鹞子翻身,左手背刀看下场门。而张派虽要领相同,但不走翻身,而是杵大刀,刀头一让拧身抖靠,劲头要脆。脸朝上场门看,边走边下场,脸再向下场门方向,大方漂亮。在给学生教戏时,这些细节我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

到了“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脍炙人口,不必多谈。 我主要想说的是配合这段流水的一些身段。 时下一些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唱得还说得过去,但身上多流于粗糙,很不到位。 其中“四通鼓”,表现的是黄忠有条不紊,调兵遣将的过程。 四个站位不同,相应的角度和手势也不同。 掌握住这四个变化,唱和做就能更加协调,真正做到演唱流畅洒脱,身段干净,节奏明快,给予观众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 唱“头通鼓”,黄忠靠下场门站,竖食指,神态平稳; “二通鼓”时走到靠上场门处,作紧战袍状,力度加强; “三通鼓”回身到下场门; “四通鼓”变换角度。 至“归营号”,举右手一挥,坚定果断。 最后一句“到明天午时三刻……”,有个节节高的大腔,一定要唱足,以显示出黄忠成竹在胸的必胜信念。

关老在家指导学生、上京名家蓝天《定军山》身段

除此之外,全戏还有几个特别出彩的腔:如斩韩浩时快板最后一句“管叫他含羞带愧脸无光”的嘎调;“十日之内取东川”,切记要用两翻的“双腔”唱法。这三个大腔,各有精彩,处理绝不能雷同。陈秀华老师在为我说腔时,曾特别强调以示区别。还有斩韩浩时也有快板唱六句的。就是在“宝刀一举红光放”之前再加唱“脱钩鱼儿入罗网,败阵绵羊敢逞强”两句。说到这儿,我还想补充一下:“在黄罗宝帐”的二六里面,有一句唱词我并未按照余叔岩“偶遇着亭侯二将军”的原词教给学生,而是按照我老师陈秀华先生的路子,改为“阵前会过二将军”,因为我觉得陈老说得更为贴切合理。他认为“汉寿亭侯”是关羽的封号,而“亭侯”这样的说法是不存在的。据此,我也把“走马换将”时黄忠那句“老夫若有二意,死在药箭之下”,改为“丈夫一言,岂肯失信于你”。因《伐东吴》中,黄忠最后确实死于箭下;若发此毒誓,等于应验了因果关系。为避免削弱本剧中人物的英雄形象,故稍事修改。

全剧没有大段唱腔,只有两段二六,余下都是快板、流水、散板、摇板。 这种设计既符合剧情特定的战争环境,也符合黄忠豪放的性格。 第一段二六,是黄忠在被激怒的状态下有感而发的表白,以自己武艺超群、屡建奇功的事实,愤愤不平地回答了军师对自己的小觑。 头两句“师爷说话言太差,不由黄忠怒气发”,是黄忠的背躬戏,也是其内心活动。 演唱时要把握人物身份和当时的心理状态,既要表达出黄忠的不满; 同时作为战将,又不能过于冲动而与军师直接发生冲突。 从“自从归顺皇叔爷的驾,匹马单刀取过了巫峡”开始, 进入与军师对话的阶段: 据理力争、列举战功,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稳健的自豪。 一直到“非是某黄忠夸大话”,紧接着“三拉弓”的快板,演员边唱边舞, 配合表情,顿时把黄忠“虎老雄心在”的形象光彩夺目地树立起来。 京剧的处理往往就是这样走进、跳出的手法。 “三拉弓”,是黄忠自信、好强、不服老的个性的充分展露。 为了取得军师的信任,他三次开弓,向全军上下展示其力量和武艺,以及志在必得的决心。 在众人喝彩声中,黄忠流露出一丝傲气和得意之态。 “三次开弓秋月样”,后面垫虚字并走一个高腔,据陈秀华老先生说这是余派路子; 而按谭派唱法, 则是“样”字唱阴平,不加虚字。

第二段二六,是在黄忠击败张郃攻取了葭萌关之后,他再次请求出战夏侯渊, 夺取定军山。 诸葛亮故伎重演,似乎是勉强同意刘备对黄忠的任命,并故意叹息道: “将倒是一员虎将, 可惜他老了! ”当头—盆冷水, 把个老黄忠气得够呛,却没料到又中了军师的激将法。 黄忠的火冒三丈恰恰是诸葛亮期望看到的效果, 他就是要刚打完胜仗后踌躇满志的老将不能有丝毫懈怠,继而以更强烈的斗志投入定军山一役,迎战夏侯渊,将这把火烧到敌人头上。 此招果然奏效,黄忠虽领取了将令,但并未获得诸葛亮的充分信任,内心很是郁闷。 但倔强不服输的老将, 却也被激发出必胜决心。 黄忠这一连串思想活动,通过这段二六转流水高调地展示出来,与前一段二六在情绪上有很大不同。 黄忠虽年迈,但为忠勇之将,非小肚鸡肠之人; 恼火归恼火,此时内心却更加沸腾。 这段唱腔,是老黄忠扫平定军山的战斗誓言,也是他忠君报国的一腔热血,万丈豪情! 行腔要干脆流利如珠落玉盘,决不能拖泥带水; 要能唱出老而弥辛之感,以符合老将的身份以及他忠勇果敢的性格。 就如陈秀华老先生所再三强调的,黄忠的唱要刚劲有力,行话叫做“老嘣”。 其余各唱段的演唱精神,莫不遵循于此。 同时这出戏对场面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武场”一定要好。 因为它锣鼓经变化很多,打好了能把整合戏的节奏气氛帮衬得更紧凑炽热,反之则会给人以一种乱哄哄,噪杂不堪的感觉。

这出戏总共二十三场,光跑上跑下黄忠就有十几场。 别说唱做念打了,就这上下跑,没点功力一般人都得喘不过气来。 更何况黄忠在戏里还要耍难度很大的大刀花下场; 几个上下马动作都有所不同; 边唱快板边走圆场等等。 再加上唱、念、做、打,是非常吃“功”的。 尽管没有大段的唱腔, 也没有激烈的开打,但从靠把老生的综合表演要求来看, 没有一定基本功和艺术造诣,实在难以胜任。 同时在那些看似“匆匆”而过的上下场场次里,也有许多要点乃至细节不可轻忽, 否则便会破坏全剧的整体性。 例如见张郃那场戏: 龙套应走“鹞子头”队型,黄、张二人不在舞台后方停顿,而直接在台口会面, 黄忠持刀脸冲外,严颜持枪脸朝里。 与张郃三人架住。 这样处理既不违背舞台规律,又突出了主角黄忠。 在开打中,黃忠那段“清场花”耍刀前,要有起势和缓势; 顺刀、捋髯、停顿、出刀,显示角色的气度和个性。 切记老生持刀亮相,要反扣腕子颠刀,展现老生身段的规范和特点。 另外见陈式时传令,我认为“上写黄严二字”,比“上写黄忠严颜”更为合理。 “走马换将”时,当夏侯尚高叫“叔父”奔向曹营,黃忠大喝一声“啊! ”夏侯尚下意识地回头,被黄忠一箭射中咽喉。 这一声“啊”,设计得合情合理, 恰到好处,千万不能省略。

关老学生、上京名家蓝天主演《定军山-阳平关》片段

要唱好《定军山》,除了唱念,演员必须在靠把功、大刀花、马趟子等一系列基本功训练上苦下功夫,这决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有人会说“马上黄忠怎样,马下黄忠怎样”,其实都是“嘴把式”的空谈;没有扎实的靠把基本功,到了台上准出洋相。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恩师的谆谆教诲:张荣奎老先生靠把老生的“刚、柔、脆、帅”四字要领;钱宝森前辈对靠把老生的要求,“行肩一跟背一到于梗”,劲头是刚中带柔,紧而不僵,懒而不懈。以上老前辈这些口诀要领,各臻其妙。但要真正掌握并在舞台上运用自如,靠的还是勤学苦练。然后通过不断揣摩和領悟,使一切传统程式服从于刻画人物的需要。“功到自然成”,我对学生始终强调这一点,也是我自己几十年学艺、治艺的最大心得。

注:视频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感谢关洁沁、翁思虹提供资料、校对文字、协助编辑制作。

网址:关松安谈戏教戏 (连载八) 作者 关松安 https://m.mxgxt.com/news/view/1160995

相关内容

10款成品短视频APP下载安装:轻松下载安装
iPhone 如何下载superstar smtown , superstarsmtown安卓安卓游戏下载地址
宝宝爱连线新手必看!怎样轻松入门游戏?
童谣表示不起诉张默 鲍国安解密中戏师生关系
玛莎和熊晚安游戏下载
星星连线游戏攻略第八,星星连线游戏第八关通关攻略分享
明星大厨2安卓版游戏下载
《“黄梅戏”起源湖北纯属误传》一文之管见(连载之二)‖桂也丹
奥特曼全明星编年史下载安装游戏
排球明星赛安卓版游戏下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