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和饭圈,终于要凉了
来源:新周刊
原标题:流量和饭圈,终于要凉了
这几年来,粉丝所带来的惊人流量一度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成为一股民间造星力量。不过从2016年开始,这种疯狂粉丝“绑架”影视工业的态势开始逐渐式微,靠流量明星炒作电影的招开始不灵了。
2021年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要求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问题治理。饭圈乱象有望得到治理。
粉丝,这种由绿豆和红薯粉制作而成的常见食品,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群体的代名词。粉丝从一个个微小的仰慕者逐步演变为可以和明星、经纪公司以及娱乐行业抗衡的权力筹码。
这几年,末端消费早已不足以满足粉丝们想要支持偶像的决心:购买演唱会门票、专辑和电影票不过是入门级手段。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力量,粉丝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大规模的活动策划,或是向明星以及经纪公司表达自己的诉求。在大数据时代,粉丝所带来的惊人流量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成为一股民间造星力量。某种程度上,一个明星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市场价值,和粉丝数量及其活跃度息息相关。
娱乐资本论创始人吴立湘认为,粉丝群体的壮大最早是受到日韩文化的影响。“偶像影响力在粉丝层面的呈现大概从Super Junior开始,而从EXO‘四子回国’开始,粉丝的力量越发强盛,达到了增长和变化的节点。”
曼联球迷鹿晗曾转发过一条关于曼联的微博,他写道:“十年相依,终身红魔。”谁也想不到,这短短八个字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纪录。在2014年鹿晗生日当天,这条微博收到了1314万条评论——“1314”代表“一生一世”,而这正来自鹿晗粉丝的一场精心策划。
但仅仅为爱豆拼凑出上千万的评论数远远不够,2014年10月15日,李易峰粉丝在微博上声讨其经纪人董可妍,炮轰她不顾艺人声誉:“数次拖延、搞黄杂志拍摄,恶意得罪媒体,粗暴推掉艺人的高端商演,数次无端拖延艺人广告、活动、电影邀约。”这篇文章立刻引起李易峰粉丝的集体讨伐,并且迅速发起炮轰经纪人的行动。
粉丝撕完董可妍又撕杨迦茵。
在吴立湘看来,这次事件具有某种里程碑意义。“最后董可妍被换掉了,我觉得这是一次真正体现粉丝意志的事件,从侧面证实了粉丝经济的不可小觑。既然粉丝能让公司换掉经纪人,那再往深一步走,他们也可以让艺人换掉公司,这就是EXO‘四子’的情况。”
吴立湘介绍,这样的情况早在十多年前《超级女声》时期就已经存在,比如粉丝觉得天娱对某个艺人不好,想要为其发声等。“但在当时,官方很少会听粉丝的,具体到某个经纪人怎么带明星,其实更多的是大公司集体意志的体现而已。”
“喜欢偶像是人类天生的冲动,因为偶像身上附着很多美好特质,比如美貌和善良。人的内心很空洞,而成为某个明星的粉丝就会有参与感,因为和你一样的人很多,这是独生子女时代很多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吴立湘说。
作为曾经的追星族,娱乐资本论记者李静对此深有同感:“追星的内驱力是什么?其实就两点,一个是实现自我追求,比如现实生活中我实现不了的梦想,得不到的名利、荣誉和社会地位,我可以从偶像身上获得一种自我投射;另一个就是情感寄托,粉丝会把偶像当成自己的男/女朋友,或者自己最喜欢的人,所以他们为自己的偶像花钱花时间,费尽心思做各种事情就好理解了。”
粉丝不惜血本地集资为偶像拉票。
此外,氛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作为一个具有共同兴趣和利益的组织群体,行动和目标的整齐划一会使得任何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得到归属感。
“粉丝圈是一个封闭的固化圈层,比如粉丝觉得偶像的经纪公司对他不好,整个饭圈就会开始讨伐,那种我们要并肩作战,为自己偶像群情激奋的环境非常感染人,包括打榜、做数据、造销量,还有去跟其他饭圈或者经纪公司撕逼,都是受到了感染。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里,只是一个单独的路人粉,就可能不会做这些看上去不顾一切的行为。”李静说。
另一方面,粉丝的爱恨情仇都显得极端化,路转粉、粉转黑都能在一瞬间完成。李静直言,人都是自恋的、有控制欲的。“喜欢的偶像找了一个男/女朋友,足以让很多粉丝难以平静,甚至发起言语上的攻击,因为他们觉得偶像的行为或审美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或是会有自己的男/女朋友背叛了自己的失控感。”
吴立湘认为,中国的影视工业生产体系在过去的两年,某种程度上被流量明星和他们的疯狂粉丝所“绑架”,而核心原因就是现在热钱多。“热钱多就导致项目多,项目多的时候用谁不用谁其实是很迷茫的,所以一切就要看数据,什么人的数据好看呢?那一定是流量明星。”
某选秀综艺的练习生打榜排名
一方面,拥有巨量粉丝的明星的确会刺激影视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粉丝所带来的数据有时却会“失真”。
“《芳华》口碑很好,但它的核心受众偏中年人群,这一部分人和互联网以及社交软件是有距离的,直接导致这部分流量从数据上体现不出来。但如果电影里有吴亦凡,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有大批年轻粉丝以及有组织的粉丝团去捧场,出来的数据就很好看,比如在‘猫眼’上会有很高的想看率。可大妈大叔这个年纪的人会去‘猫眼’上点一个‘想看’吗?他们都不见得知道这个事情。”
然而,这种局面已经悄然转变。吴立湘观察到,从2016年起,在影视行业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价值回归。“那些所谓鲜肉电影的票房不那么好了,流量明星及其疯狂粉丝‘绑架’影视工业的态势已经开始式微。”
网址:流量和饭圈,终于要凉了 https://m.mxgxt.com/news/view/1159792
相关内容
流量小生真的要凉凉吗?所有明星艺人榜单被取消,饭圈彻底凉了,粉丝终于能好好学习了?
狂热的“饭圈文化”,凉了
演艺圈地震之后:饭圈凉了,资本慌了,流量艺人市场何在
给“饭圈文化”刹车,娱乐圈“唯流量论”该收场了
“饭圈文化”及时刹车 娱乐圈唯流量论该收场了
做数据的饭圈女工终于自由了?
“饭圈”治理,“唯流量”观要先破
聊聊娱乐圈的流量明星和饭圈文化(下)
入驻大量明星后,B站终将“饭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