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天后,邓丽君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5-05-08 15:01

2016-03-29高成

历史不止是大人物的历史,也是千千万万平凡人生串联的历史。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一个邓丽君串联了大陆台湾两地近50年的故事.....

浩 渺的夜空繁星点点:有的闪耀,惹人注目;有的黯淡,无人问津。历史的天空也是如此。上周我们说到的蒋家,叱咤风云数十载,先后在大陆、台湾掌权达六十多 年,有如颗长期闪耀在中国政坛的明星,让后人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其实历史不仅仅是一部大人物的历史,在他们的光芒背后,也是许许多多平凡人的历史。

在 台湾就有一个平凡的群体:大陆赴台老兵,他们早年跟随国民党逃台,退役后大多处于底层,因为语言、观念的差异,难以完全融入台湾社会。本周的主人公就是一 位出生在这样家庭的草根,让我们看看她有着怎样的逆袭之路,能从平凡到非凡,最终赢得“十亿掌声”,成为一代人永恒的回忆。

二十年后的“复活”

2015年5月9日 台北

这 是个与众不同的夜晚,台北小巨蛋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演唱会。“亲爱的朋友,大家好,真的好久好久不见了,非常想念大家,希望今晚为您演唱的歌曲,您都能够喜 欢,谢谢。”只见荧幕上,一位穿着红衣裳的女子用温柔的声音向观众表达问候,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似乎跟从前没有丝毫的差别,几乎一模一样。面对此情 此景,有的观众长久凝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被戳中了泪点,眼泪不经意间已夺眶而出。暗想当初,天下何人不识君?清迈化蝶,不知何日待君来。“人生 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转眼就二十年了,多少个日日月月的思念,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这个夜晚化作泪水流淌。

(虚拟人演唱会上邓丽君与费玉清隔空对唱)

唐 朝诗人白居易曾有感于唐明皇往事,在作品《长恨歌》中描绘了李隆基与逝去的杨玉环“再会”的故事。马嵬之变,杨玉环被处死,唐玄宗日夜思念贵妃,可是天不 遂人愿,“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于是找来道士帮忙,满世界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好消息,据说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中有一人 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使者过去后,发现果然是皇帝日思夜想的杨玉环,一别音容两渺茫,因为天人永隔,只好将旧物表深情,由使者带回转交,寄托浓浓思 念。2015年,邓丽君辞世第二十载,20年来,无数热爱她的歌迷也跟当年的唐玄宗一样,渴望能在梦里与偶像见面,再听她吟唱一曲《但愿人长久》,找回自 己的青春岁月。而这次邓丽君20周年虚拟人演唱会完美满足了歌迷的愿望,通过高科技,让邓丽君得以“复活”。今天的她有超高的声望,五六十年前,她还只是 个“一般人”。

漂泊中降世

上 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岌岌可危,不少人将台湾视为最后栖身的场所。逃台的200多万人中,就有邓枢与赵素桂夫妇,他们都是北方人,丈夫邓枢 的职业是国民党的低级军官,中尉军衔。来台最初的几年里,部队经常接到上面的命令,被调动到不同地区驻防。邓枢是个军人,当然就得服从命令听指挥,带着家 属一块走。因为是外地人,级别又不高,又有三个儿子要抚养,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孤岛,生活十分困窘。部队驻扎云林的时候,邓家就在褒忠乡田洋村租了一个破 旧农院居住,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更不要说什么网络了,粗茶淡饭,生活空间狭小,睡觉时五口人挤在一起,条件非常差。也是没办法,逃台之初资金匮乏,惊魂 未定,军队没这么多钱解决军属的安置问题。

时 间刚进入1953年不久,邓家又要添新丁了:女主人赵素桂即将生产。因为借住在农村里,医疗条件不佳,只能在家里靠接生婆来保母子平安。运气非常好,没有 发生什么意外,顺利诞下一个女婴。孩子生下来了就要取名字呀,取个什么名好呢,这个时候,就需要文化人了。在几位爱好文艺的战友建议下,邓枢给女儿取名为 “丽筠”。“筠”这个字其实是个多音字,既可以读jūn,也可以读yún,不同的读音意思当然不一样,前者指的是个地名,后者含义则是竹子。邓枢的意思肯 定是后者了,“丽筠”解释起来即“美好的竹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寓意着高尚的品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麻烦就来了,因为文盲比较多,不是每个人 都认得这个字,他们认字就容易认半边,想当然读成jūn。所以后来干脆取了个艺名“邓丽君”,避免产生误会。而且《再生缘》女主叫孟丽君,算个好名字。

(幼年时的邓丽君)

邓 丽君刚出生五个月,又要搬家了,目的地是台东,刚落脚没几个月,又去了屏东,到了屏东终于不用租房子住了,当局给士兵的家眷们搭造了“眷村”,其实就是个 临时性的建筑。本以为马上要反攻大陆了,“眷村”应该用不了多久,孰料一用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小小的“眷村”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乡之客,不同的乡 音,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童年的邓丽君因为迁徙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逐渐形成了开朗外向的性格,不怕生人,这对于日后上台表演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天天闷骚,宅在家里,一面对观众就怯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国际巨星?

邓 家在屏东居住了五年,这个时期的邓丽君跟其他人家的孩子没有很大的区别,没事的时候跟三个哥哥出去玩,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小河边、田间地头、树林里, 都有他们的足迹。哥哥们也非常乐意带妹妹出去浪,因为他们知道父母非常疼爱妹妹,万一闯了什么祸,求求情,可以少挨一顿打。日后邓丽君回忆人生这一段的时 候,觉得非常幸福,尽管物质上父母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兄妹几个太多的要求。还是童年好,周围的人都单纯,长大后就变得越来越“复杂”。邓枢有个爱好,喜欢 唱京剧,赵素桂则喜欢唱黄梅戏、歌仔戏,看电影。在他们的熏陶下,邓丽君也跟着咿咿呀呀地唱,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着众人面唱,她一点都不害羞,想唱 就唱,没有什么顾忌。

(邓丽君与母亲)

街头的歌声

来 到六十年代,邓枢一家前往台北芦洲“眷村”,一下子由台湾南部来到了北部。邓家住的“眷村”曾经是个橘子仓库,为了让军眷住进来,人为在巨大的仓库里增加 了许多隔离设施,分配给军属。加上邓丽君之后出生的弟弟,一家七口人蜗居在三十多平米的狭小空间里,相信听完后你整个人应该都不好了。住得不好也就罢了, 更糟糕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失业了。1952年底,蒋介石为了解决台湾兵源的问题,规定全岛符合年龄的男子都要服役,并规定了每个军衔的退役年龄,军衔越高退 伍时间越晚,邓枢是个中尉,按要求是42岁退役,他要留在部队必须升职,可是邓枢比较耿直,不太受人喜欢,又没有背景,上面没人,这个在中国都懂得,所以 一直是个中尉,到年龄便复员了。

当 时在台湾有很多像邓枢这样的“胡子兵”:年龄大、没技术,生活困苦,就跟上世纪90年代国企下岗职工的情景比较相似。一想到这些曾经的“党国功臣”们,国 民党当局就头疼。蒋介石决定给他们授予田地,作为跟自己逃台的报酬。可台湾哪有这么多田,于是打白条,发了个授田证明,承诺反攻大陆后,可以在原籍领到相 应的土地,一忽悠就是几十年,许多老兵知道去世都不知道地是什么样的。此外,当局还建造荣民之家,荣民医院,并搞修建横贯公路这样的大工程以带动就业。邓 枢来自中原,会做面食,为了糊口,天天早起烙大饼,然后绑到自行车后面沿街叫卖,特别辛酸。为了能多一点收入,邓家有的人还信了基督教,因为教堂承诺会给 教徒们发放些食物。这样把孩子拉扯大真不容易。

(邓丽君劳军)

这 时邓丽君六岁,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父母把她送到了芦洲国小念书。论成绩的话,她是个学渣,国语尚可,数学特别差。但在班级、学校的各类演出中经常可以 看到她的身影。圆圆的脸蛋、迷人的大眼、甜美的歌声,她的表演一次次让人惊叹,拍手叫好,听过的歌有时可以过耳不忘,从小就体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但没人 想到会成为国际巨星。因为唱的实在太好了,邓丽君的名字传遍了校园内外。她不光参加校内的,也参加一些媒体组办的比赛,获得一点奖金,比如全县的“国语演 讲比赛”,“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戏比赛。有人问她这么执著的参加各类表演赛,是不是为了钱。邓丽君说:“不尽然。我很喜欢唱歌,所以我只是为自己在唱而 已。即使没有奖金,只要能唱歌,我就非常高兴了。”兴趣与信心让邓丽君不断地唱下去,家长也是顺其自然,积极鼓励女儿唱歌,没有去扼杀,真是难等可贵。

不 久,邓枢的老战友李成清听说邓家千金歌声动人,便去邓家游说,问能不能放女儿进他们的劳军乐队——九三康乐队。邓枢同意了。邓丽君一生曾多次到部队慰问官 兵,去过金门等地,这与小时候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于是在启蒙老师李成清的带领下,邓丽君四处演出,增加了舞台经验,同时挣点外快,数额不多,五块、十块这 样的。同台一段时间后,李老师发现邓丽君很有天赋,因此劝邓枢加以重视,璞玉啊,千万不能浪费了,应加强歌唱训练,邓枢深以为然,天天带女儿到河边练嗓 子。

后 来邓枢干脆自己也加入了康乐队,卖完饼有时间就去表演,家里七口人,能挣一点是一点。由于实在是入不敷出,邓丽君小小年纪也不得不去挣钱,白天带几个大饼 到学校卖给同学,晚上放学后还要跟妈妈去街头卖唱,艰难地维持生计。以致上课时邓丽君的前后桌都对她很反感,因为她总是背歌词、小声唱歌,吵得他们都不能 好好当学霸了。邓丽君也是没办法,卖唱的时候不能出错呀。

偶 尔有矛盾也很正常,但总体上同学们对她的印象相当不错,觉得她懂事、人缘好。这不得不提到邓丽君除音乐外另一个天赋:语言。当时台湾流行多种语言,因为日 本殖民过台湾,40年以前出生的台湾人八成会说日语,比如当过二十二年日本人的李登辉。国民党迁台后,又大力倡导国语:普通话;台湾本地也有乡音。芦洲国 小的同学们都是说本地语言的,不会台语的话难以交流。邓丽君却游刃有余,很快就能学会,顺利与同窗交谈,他父亲就不行。现在去音乐网站搜索邓丽君的歌,会 发现很多不同语言版本的,日语的、国语的、粤语的、印尼语的等等,这也是能火遍许多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九三康乐队,第一排左一为邓丽君)

走红的代价

1968 年以前,台湾还是六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过后,邓丽君成为了初中生,他的初中是在名牌学校金陵女中度过的,这是个私立学校,学费不低,邓家为了女儿有个好 前途节衣缩食。初中时代的邓丽君依然活跃于学校各类歌舞朗诵活动的舞台上,不放过表现自己的机会。有趣的是,林青霞也是金陵女中出来的。据后来林回忆,她 刚入学不久,就听同学们说学校里有个名气很大的学姐叫邓丽筠。展现自己的才能之余,邓丽君意识到不能光吃老本,还要不断提升能力。于是她参加了台湾“正声 广播公司”的歌星培训班学习歌唱技巧,获得了翁清溪、左宏元这样的实力派指导。名师出高徒,据说凡是翁清溪看中的歌手,在他的指导下没有一个不红的。《月 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这些邓丽君的经典歌曲,都是出自翁先生之手。

当 然邓丽君还要去舞厅、夜总会卖唱,这时一个月的出场费就不是几年前的几块、十几块了,而是一千、两千甚至更多,相当于普通职工一个月的收入。谁叫人家有本 事呢,这世界不就是这样,有本事的挣钱挣到手软,没本事的只能给别人打打工,累死累活还没几个钱;国家也是如此,有核心技术的吸金飞快,没核心技术的卖卖 资源、做做代工,压榨环境和劳动力,没什么收益。相比之下,贫富差距立显。

邓 丽君甜美的歌声使听众如痴如醉,不少人都路转粉。歌舞厅的老板惊奇地发现,只要台上请的是邓丽君,观众席一定爆满,简直就是摇钱树。于是老总们争相邀请邓 丽君去他们那唱,哪怕客串下也成,不光是本地的老板这样想,南部的老板不知怎么获得了消息,也发出了邀请。还是初中生,就成为了海报上大力推荐的明星,疯 狂的粉丝们给她取了个外号:“娃娃歌后”。不过虽然有些名气,还不是大明星,如果歌厅突然有当红歌星要来献唱,邓丽君还是得乖乖靠边站。

(邓丽君)

频 繁的演出造成了频繁的请假,学校管理层对此非常不满。他们给邓家出了道选择题:要不退学回家,一心唱歌;要不专心读书,好好学习。二选一,鱼和熊掌不可兼 得,挑一个吧。尽管邓枢跟校方据理力争,就让我女儿有个初中文凭吧,可学校不为所动。在一番艰苦的抉择后,邓丽君选择了退学,对于她来说,唱歌的前途一片 光明。

天下何人不识君

脱 下了校服,邓丽君穿起了演出服,正式出道了。1967年,台湾“宇宙唱片公司”非常看重邓丽君的潜力,为她录制唱片。9月,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 花鼓》问世,之后又陆续推出《邓丽君之歌》的第二集与第三集。邓丽君的成功不光只是靠个人极强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还跟社会大背景有关,任何人都不可能独 立于时代。60年代末,台湾的经济像开了挂似的猛增,人们的收入提升,生活有了保障,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就高了起来。大众传媒的普及则把邓丽君的歌传向五湖 四海,先前大多数人只能用广播听她的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电视的逐渐普改变了这个情况。台视收视率爆火的综艺国语节目“群星会”向邓丽君发出了邀请, 邓丽君当然是求之不得,宣传自己的绝佳平台。真正要上镜的时候,现场直播,一想到要向几百万观众表现自己,舞台经历丰富的邓丽君都一度紧张地脑子空白,忘 词了,主持人给急的直冒冷汗。所幸没有节目影响收视率。

(早期的磁带)

就 这样,邓丽君成为了台湾家喻户晓的人物。后来她的歌声又传遍了日本、东南亚、韩国、香港,还有改革开放后的大陆。1983年,唱片总销量破500万,创华 语乐坛记录。1986年,获选美国《时代》周刊世界七大女歌星。只是终邓丽君一世,都没能到大陆开一场演唱会,至今依然为许多大陆歌迷遗憾。其实大陆方面 发出过邀请,春晚导演组也希望他能来给十亿大陆观众献艺,可是台湾当局并不同意,因为要严守“三不”政策,据说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大陆方面希望宋美 龄来奔丧,蒋经国特意派人赴美阻拦,前第一夫人尚且不可,更何况一个歌手?为了挡下邓丽君,蒋经国直接派宋楚瑜前往游说,陈以利害,邓丽君于是婉拒了邀 请。

60、70后的青春记忆

许 多大陆观众在文革时期就已经知道了邓丽君的大名,通过收音机可以听到台湾电台播放的歌曲。当然,必须是偷偷摸摸的,因为在当时这种行为属于“窃听敌台”, 自己家人知道还好,万一被哪个仇家知道就麻烦了。在那个灰暗、没有自我、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邓丽君的歌是一种柔情的诉说、真情的流露,唱出了人本身固有 的情感,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有如暗室中的火炬,与那些疯狂的政治口号形成了巨大反差。

随 着邓丽君歌曲在民间盛行,保守势力不满了,他们把邓丽君的歌定性为“靡靡之音”,意思就是柔弱、颓废的音乐,还称之为“黄色歌曲”,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如 果这也算“黄色歌曲”,那么现在网上遍地都是黄色歌曲了,没办法,当时就是这样。最厉害的是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运动”,邓丽君的歌被大陆官方封杀, 在中学里,要是被发现听类似歌曲,会受到处分。可是思想解放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没过几年,宣布解禁。1995年邓丽君去世,央视在黄金时间段播送了这条 噩耗。

(墓地筠园)

邓丽君香消玉殒后,家人整理遗物,在日记里,发现一篇遗稿,其中有言:

往事不堪回首,世事难预料,莫将烦恼着诗篇。

梦断梦长同是梦。

一切都是为了年少的野心,身世浮沉雨打萍。 天涯何处有知己?

只愁歌舞散作彩云飞

……

香港演唱会上的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香港演唱会(收藏版)

我是分割线啊

作者有话说:

这是《失落的古城》系列第十五篇。如果喜欢作者的文章,或者想看本系列的其他文章,可以关注他的新浪微博,昵称是“高胜寒1995”,可以直接戳链接:http://weibo.com/u/1964295333关注!^_^

往期精彩推荐

下面是本文作者的支付宝二维码,如果你喜欢他写的东西,就用实际行动表示一下吧:)

关于时拾史事

搜索微信号:historytalking 关注时拾史事(点击链接关注我们:http://dwz.cn/2epd7s)。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

时拾史事读者群号535858375,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长按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从草根到天后,邓丽君是怎样炼成的? https://m.mxgxt.com/news/view/1059493

相关内容

草图君王帅个人资料 草图君和邓超到底是什么关系
美丽的神话传说——狐仙到底是怎样修炼而成的?
草图君和邓超是什么关系?草图君和邓超聊天截图
《永远的邓丽君》②
娱乐头条—草根明星是这样炼成的
草图君是怎么火的和邓超什么关系 草图君王帅个人资料哪里人什么工作
《超级访问》王宝强 “草根明星”是这样炼成的
成龙谈邓丽君:我当时不懂得怎样对待她,被分手是自找的
42年传奇人生:邓丽君——从童星到国际天后的音乐之路
草图君石家庄哪里的(草图君是怎么火的)

随便看看